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邓洪玲
摘要: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具有高校校园文化所共有的特征,但由于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有明显的区别,因而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应当有自己的特色,应在高职校园理念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实践上展示高职的特殊性,从而真正构建既充满活力、又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1-0259-03
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是直接影响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因素,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是高校的灵魂。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模仿和复制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模式的状况,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特殊性未能完全体现。高职院校在教育目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条件和培养模式等方面与普通高等院校有明显的区别,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展示大学校园文化的共性时,还应该展示自己的特殊性,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也应当有自己的特色,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起既充满活力又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
一、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定位
(一)校园文化
“文化”一词有不同的含义。《辞海》对文化的定义是:“从广义来说,指人类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普遍认为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
校园文化是在学校教育环境下,在培养人才和不断完善自身的实践中形成的以校园为载体,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通过传承和创造积累的具有本校特征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处于表层,主要是指校园设施、物理空间的规划美化等物质条件构成的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处于中层,主要包括组织机构、领导体制、校规校纪等架构和运行规则;而精神文化深层次的则包括办学理念、发展目标、价值观念等。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各部分相互补充、相互强化,共同对学校的教育活动以及师生产生凝聚力量、激发斗志、规范行为、导向目标、陶冶情操等深远持久的现实影响力和潜在影响力。
(二)高职校园文化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及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同时,高职教育肩负着不断更新、提升一线劳动者素质的任务。高职教育关注的焦点是尽可能提高劳动者适应社会发展与技术变革的能力,满足社会对就业者越来越高的素质要求,为个人将来职业生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属于以能力教育为主、以素质教育为本的教育,它是为学生进入现实和未来市场就业或创业做准备的教育。其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主要体现在实用性、技能性、职业性三个方面。面对市场需求和新经济的挑战,为培养具有爱国、敬业、实践技能、创业能力、创新精神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素质的智能型劳动者,高等职业院校力求在教育教学中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高职校园文化在校园精神、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上虽然具有高校校园文化所共有的特征,但示范性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更应紧紧围绕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理想追求、办学目标和办学条件,各显其能,充分展示高职特色。
1.科学技术与人文并重
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技术的日新月异使人们对世界的征服和对物质的追求欲望越来越强,这使人们对技术的要求和追求也更加重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用技术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注重的是技术技能的训练,轻视和弱化人文的修养和熏陶,缺乏对学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受教育者成为实用技术的高级“机器人”[1]。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受教育者人格的完善,即塑造受教育者的健全人格,使之不断地趋于完美。学习和掌握科学技术是为了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使人不断地求真、求善、求美。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对人才素质要求的具有专门技术理论、经验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还注意培养受教育者的健全人格,促使学生技术的增长与人格的和谐健康发展。因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在教会学生求知、认知、做事的同时,更要强调让学生学会做人。
2.能力与素质并重
能力本位观指导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强调按照职业岗位设置专业,以培养人才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受教育者具备一线生产所需要的较高的知识和技能。“素质教育是相对于现实中过分强调学生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工具性教育’,以及过分强调上大学为个人就业谋生服务的‘功利性教育’而言,坚持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知识、能力、身体、心理、人格等多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观。”[2]高职生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广泛的社会需要,还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素质,特别是有岗位变化和职业转变的适应性的素质,这就要求受教育者有终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素养、思想道德基础、法律素养等素质。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坚持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相统一、健康心理与强健体魄相统一。
3.职业文化特色与大学精神共性兼备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类型,它具有两个主要特征:“高”和“职”。“高”指在办学层次上不同于中等教育,是以现代生产、技术、管理知识为基础,再结合较高知识含量的职业教育;“职”指在办学类型上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强调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这也就要求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高职特色。“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大学更需要精神。这种崇高的院校精神从办学思想、教育理念、校训、园林、厅堂和雕塑中显现出来,从教育者、管理者和学生的眼眸中流露出来,构成大学有别于其他任何行业的独一无二的风景线。”[3]“大学的生存法则,永远不能偏离其自身的‘高’、‘精’、‘博’、‘新’特色和独善其身的气质风范。”[4]示范性高职院校更应体现自己独特的学校精神。既要具有高校校园文化所共有的特征,又要体现出职业院校的职业特征、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态度、职业人文素质特点。强化高职校园文化在学校完成其培养目标过程中的作用,使高职校园文化形成与学校特色相一致的特征。
二、构建具有独自个性的高职特色校园文化的实践
高职院校要通过建设特色鲜明的和谐校园文化,凸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内心的和谐,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学术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目标,以期在彰显办学理念、完善管理制度、营造学术环境、形成文化品牌、优化校园环境等方面形成标志性的成果。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构建和谐的高职校园理念文化
校园文化活动是展示学生才能和发现人才的有效平台,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有效途径,是凝聚和激励学校师生的重要力量。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也呈现多样化趋势。高职校园中多元文化不断涌现,多元化的思想、多样化的行为方式、多层次的活动层出不穷。
学校理念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文化、校风的浓缩,是学校形象的核心内容。在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必须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灵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学生,以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核心,以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重点,以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树立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文化观,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总体目标,在道德情操的陶冶、知识技能的提高、思维方式的改变、心理素质优化和文化品位的提升方面,开展一系列有思想、讲文化、展风采的特色活动,形成活动目标多元化、活动内容系列化、活动途径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创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和谐、先进的校园文化。弘扬高雅文化,引导流行文化,抵制庸俗文化。
(二)构建以人为本的高职校园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具有导向、约束和规范作用。由于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历史较短,基础薄弱,起点较低,生源素质参差不齐,故而创设以人为本的高职校园制度文化,构建系统和谐的科学工作机制则显得更为必要。
1.健全领导机制
组织领导重视是增强学校校园文化效果和提高活动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所在。用和谐理念统一领导认知,在工作机制上,建立工作责任制,有效衔接、分层实施。实施“一把手负责制”,形成以党委为核心,以学生工作部、团委为支柱,以党支部、团支部、班级为基础的和谐工作网络机制。坚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的方针,形成各部门齐抓共建、分层落实的领导机制和责任机制,促进校园文化活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构建完善的提高校园文化活动效率的工作制度
第一,构建深入探索以政治文化为中心、以科技文化为重点、以娱乐文化为基础的校园文化活动机制,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二,逐步规范和完善校园文化活动的各项制度,完善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实行分级管理、层层落实、组织与实施并重。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与其他诸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之中;通过开展校园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建设好校园文化,创造出具有凝聚力和约束力的文化氛围,形成自己的文化意识和学校个性,并通过它来影响和熏陶学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第三,引进企业文化,构建系统和谐、科学高效的高职对外办学制度。有效保证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社会调查、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有关方面机制的科学建立与运行。
(三)创建职教特色的高职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是以各种客观实体存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景观,是校园显性文化,是校园的精神文化活动的物质载体,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现实中许多高职院校存在缺乏大学文化魅力与个性的物质文化,从而使学校失去固有特色和吸引力。在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要建设富有学校特色的校园环境,用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影响师生的观念、言行,发挥“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
一是创建高职校园环境品牌特色。高职校园环境建设要立足于学校实际,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在生态与环保的理念上将自然环境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有机融合,各色教学楼、生活建筑借庭台花园、水榭曲桥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同时,融会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地方历史特色、职业特色和专业特色,创建校园环境品牌特色。
二是创建具有高职职教特色的文化环境。在校园建筑、壁画雕塑、教研设备、资料图书等方面的建设上,从学校的办学传统、培养目标出发,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环境,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文化内涵,在校园环境的美化、绿化、亮化中更多地体现职业特色和专业特色。同时,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三是把企业文化引入高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让学生接受“企业”文化熏陶,促进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热爱,增强学好专业技能的兴趣与信心,激志励行,树立起坚定的职业理念和职业道德,增强学生对学好专业的学习行为的坚持性和忍韧性,把自己培养成为合格的高等技术应用型技能人才。
(四)开展具有高职职业特色的行为文化实践
积极开展具有职业性特色的实践活动,加强高职校专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彰显其职业特色和专业特色,培养学生对学校、对职业的感情;强化学生的职业定向教育,增强职业氛围,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建立浓厚的学习兴趣,较快地形成科学的职业观;为学生将来更快地适应社会需要、更好地服务企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开展具有高职职业特色行为的文化实践中,应努力构建具有学院特色的专业文化体系,使学院专业文化建设朝着正规化、多样化、群体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争取专业文化活动出成果、专业制度建设有特色,使专业文化成为教育、激励全校师生和促进素质教育开展的有效载体[5]。
1.深入开展职业精神文化建设
第一,重视教风建设。高职学生的生源特点要求教师教育学生尤其要注意循循善诱,因材施教。要注重质量文化的培育,在学校精神与使命中注入教育质量内涵,在学校工作中培育重视教育质量的意识,在学校树立追求优质教育的风气,制定每一项工作的质量标准,每一个教职员工都应对教育质量负责[6]。
第二,强化学风建设。严格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力提倡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学以致用的学风;开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服务意识、诚信意识的教育;在专业技能训练中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敬业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
2.有效推进教学和学术专业文化建设
教学和学术文化直接影响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是学校生命力所在。要以育人为宗旨,牢固确立教学的中心地位,尊崇教学,大力倡导教研和科研,形成治学的良好风尚。
第一,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从高职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按照“根据市场定专业,针对岗位练技能”的理念,不断推进学科、专业和课程教学改革,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第二, 创新专业课程文化建设。开拓创新,创建符合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特点、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以培养能力为基础、学生和谐发展为核心的工学紧密结合的课程文化。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基层教学研究活动。定期举办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教学研究讲座,各系、部门要鼓励教师定期参加教学研究活动,形成良好的教学实验和改革氛围;要支持和鼓励师生员工以团队合作的形式促进教学、科研中的学科交叉与知识融合。
3.加强特色专业工作学习环境建设
根据专业特点,分块建设和管理,加强内涵丰富的专业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设具有专业特色的师生工作学习的环境。让教室、办公室、功能教室、活动室内部设施体现专业化、人本化、校本化特色。
4.铸造特色专业文化活动品牌
从高职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各专业院系的学科特点和专长,面向全校青年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专业文化氛围,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文化品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其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着力培育职业能力文化和创新精神。
第一,加强师生科技文化活动。以每年一度的科技学术节、技能大赛等活动为载体,学院各分院、系部运用自身优势,开展与职业或行业相关的学术活动、课外科技作品制作活动等,将师生员工置身于这种学术实践氛围中,通过感受、摹仿、维修、制作以及发明、创造等,更多地发挥师生专长,开发职业能力、培养职业兴趣和创新精神,诱导学生对专业技术、技能的学习和研究,营造学校学风建设的职业氛围,促进学生职业素质水平提高,促进师生创新人才水平的提高。
第二, 创设学院专业文化专栏。为配合学校全面内涵建设,加强学院专业文化建设,结合专业特色开设专业文化建设专栏――“思想长廊”和“宿舍文化长廊”。各个分院、各个系在教学楼和宿舍楼以墙壁悬挂展板形式,图文并茂地介绍自己专业相关的内容,彰显了专业特色和育人理念,营造了浓厚的专业学术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第三,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为师生提供学术交流的场地,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参加学术会议和校际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专家到学校讲学、交流,通过多类型、多层次、内容丰富的交流与合作,开阔视野,提高水平;支持各专业协会、专业学术团体开展学术活动。
第四, 开展专业文化论坛活动。为增强学生的专业文化素养,提高实践能力,创造专业学习交流平台,如开设“企业家论坛”和“专业讲坛”,构建完善的课外学术实践系统。邀请知名教授、专家学者就专业问题做专题学术报告,“企业家论坛”可邀请企业老总或部门负责人结合实战经验做专题讲座;“专业讲坛”由学院专业老师就专业学习的热点、难点问题做专题讲座,并开展讨论交流。既注重学术思想,又注重实战经验,凸显学院特色,为学生学术思想的汲取和实践经验的吸收搭建平台。
总之,示范性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特色,应以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旨,以人文修养培育为底蕴,以培养人文素质突出、精专业、厚能力、具有现代教育意识的复合型人才为目的,坚持发展共性与突出个性相结合、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立足实际,重在建设,和谐发展,彰显专业特色。让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有力地推动高职院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明星,刘晓.科学发展观与高等职业教育有效性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08,(2):33.
[2] 董泽芳,朱行书.试析大学文化的一种价值追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10):39.
[3] 董云川.找回大学精神[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9.
[4] 王健,潘林.新建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9).
[5] 陈正祥,廖炜春.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7).
[6] 丁德智,张军.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探讨与建设思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87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