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现状\问题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于 濛 王秀芳
摘要:鼓励并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是扩大内需政策实施的一项重要内容。本项研究选择了河北省七个设区市的11个自然村。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查阅资料等方式,围绕着农村居民消费现状,从消费能力、消费结构、消费意愿、消费环境、消费潜力等几个方面展开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能力较强,并蕴藏着较大的消费需求潜力;目前河北省居民的消费结构与消费意愿,明显倾向于生活性消费;河北省居民的消费环境有待完善。最后提出了扩大河北省农村消费需求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消费现状;消费意愿;农村居民;调查问卷;河北省
中图分类号:D42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3-0036-02
总体来看,中央和河北省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政策的成效正在显现,城乡需求尤其是农村市场需求呈现出“农村消费陕步追赶城市,农村市场渐显主流态势”的发展趋势,农村蕴藏着较大的消费需求潜力,农民对家电产品、电脑、手机等生活类消费产品的需求意愿强烈。
一、当前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及分析
1.农村居民消费能力较强,扩大内需潜力较大。从被调查农户2008年的收入水平来看,60.1%1的农户全年人均纯收入达4800元以上,高于当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4795元)和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其中,近18%的家庭人均纯收入在10000元以上;从消费水平来看,52.7%的农户人均消费水平在3200元以下,低于全省农民人均生活1消费支出水平(3126元)。较高的收入水平代表着河北省农村居民的较高消费能力,同时,这种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的农户比重较大、而消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重也较大的现实,说明我河北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潜力较大。从被调查农户全年整体家庭支出构成来看,家庭消费占总收入的比重平均为48%,储蓄占44.6%,投资理财占6.5%,后两项合计约为51%的消费剩余,进一步说明了河北省农村有较大的消费需求潜力。
2.生活性消费趋向明显,生产性消费有所下降。调研发现,河北省农村居民在收入水平提高的背景下,生活与消费观念已经发生明显改变,满足较高层次的生活性消费需求越来越成为农民的现代生活追求,且农户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将追加生产放在第一位的越少。在回答"2009年预计增加哪些方面支出”时,40%的农户把生活性消费放在第一位,仅有32%的农户将增加生产性支出放在第一位。对"2009年如果有闲钱的话,你最想做哪些事情(多选题)”这一问题,选择“教育与培训”的占第一位,为39.9%,选择“翻盖新房”的次之,占35.5%,选择“购置电脑、手机等家电产品”的位居第三。这表明,教育和住房支出依然是农民家庭支出的一项刚性计划。同时调查发现,农户大型农机具的拥有率及需求意愿都不高,而对小型农机具的需求意愿较强烈,尤其是山区丘陵地带的农区、果园种植与管理者、农林间作区域。问卷调查显示,除了小卡车、三轮车的拥有率达到26%和39%之外,大货车、收割机、拖拉机等大型农机具家庭拥有数额都比较低,百户家庭拥有数平均分别为1.2、2.7和6.5台。
3.耐用消费品普及率较高,新型家电市场前景广阔。在被调查农户中,普及率最高的耐用消费品是电风扇,百户家庭达到212.7台,其次是电话机(包括手机),191.7部,电视机排在第三位,121.6台,第四位是洗衣机94.7台。电冰箱、电饭煲,DVD及音响、摩托车、电动车等,百户家庭拥有率在55~63(台或部)之间,而空调、电磁炉、微波炉的拥有率相对较低,百户家庭拥有率最高仅为10部。调查了解到,一些和城市接触比较多的年轻农民对空调、电磁炉、微波炉等耐用消费品有一定的需求,说明这些比较时尚、便捷的耐用消费品在农村有广阔的市场。从被调查的百户家庭更新或购置家电产品的意愿来看,电脑需求意愿最高(为43台),其次是手机(33部),第三是电冰箱(27台),第四是电视机(26台),第五是电动自行车(20部)。特别是彩电、电扇等日常家电产品,由于其新产品技术性能、外观效果好,更新换代需求比较明显。以彩电为例,近80%的彩电使用时间超过六年,有的达十年以上,高清晰电视需求意愿较强烈。另外,农村居民对空调的需求高于对普通电扇的购买意愿,而且电动自行车正在成为平原地区农民家庭的一项新需求。
4.农民的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明显增强。90%以上的被调查农户对购买商品的质量、质地有要求,但有93.2%的农民购买商品时还是要货比三家,不愿意从专卖店购买,说明农户既重视质量和品牌,也看重价格,因为专卖店的商品往往价格要高些,高品质、价格低的商品仍然是农民的消费选择。
二、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原因
1.预期收入不稳定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首要因素。全球经济危机和国内经济衰退对农村居民的收入预期带来不良影响,22%的被调查农户预计2009年的收入少于2008年,有29%的被调查者说“不确定”,有48%的被调查农户认为收入会增长或与2008年持平。调查显示,有87%的农民认为,当前最迫切的是解决收入增长问题。座谈中,多数农民反映,虽然近几年国家减免了农业税收,并实施了种粮直补,但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仍未建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冲淡了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之金融危机影响不断加深,造成农民工大量失业,因此农村居民对预期收入看好程度不高。问卷调查显示,有24%的农户表示将增加的收入首先用于储蓄。农民对预期收入不看好,将直接导致消费支出水平下降,加上目前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健全,农民在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负担较重,后顾之忧较多,在考虑支出时,往往选择增加储蓄,减少即期消费。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2.消费环境落后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但在一些地方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仍然存在着交通通讯条件差、道路坑洼不平、产品维修不便、售后服务跟不上等问题,许多现代化商品在农村普及率较低,加之农村市场购物环境较差、产品不够丰富,更有甚者把农村当做推销假冒伪劣产品的集散地,严重影响和挫伤了农民消费的积极性,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民的消费欲望。调查显示,对于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有15.2%的农户认为领取补贴很烦琐,11.8%的被调查农户认为家电坏了不好维修。这说明,领取补贴烦琐、家电维修困难等服务不到位也是制约农民购买家电产品的重要原因之一。
3.农村消费贷款业务发展滞后制约农村居民消费。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农民相对保守陈旧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以“存钱、盖房、娶媳妇”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消费模式正在逐步被打破,贷款消费的观念已被一些农民所接受。调查显示,22%的农户有过贷款消费行为,其主要用途是子女教育、
做生意、购买农用机具等;78%的农户从未贷款消费,且多数农户表示,贷款难是没有贷款消费的主要原因。当问及“是否希望贷款消费”时,38.7%的农户填写了有贷款消费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农村金融部门的消费贷款业务不能满足农民贷款消费的现状。
4.对惠农政策不太了解也是影响农民消费的原因之一。惠农政策实施后,多数农户表示,从电视、广播、报纸等知道国家出台了“家电下乡”等惠农措施,但并不太清楚相关政策的详细内容。调查显示,80.1%的农户知道“家电下乡”政策,但只有21.6%的农户清楚“家电下乡”补贴政策的具体内容,其他78.4%的农户说不清楚具体政策措施;67.9%的农户知道“汽车下乡”政策,但92.2%的农户还不清楚“汽车下乡”政策内容。这说明“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惠农政策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大,农民对有关政策的了解和认识还不够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效果。
三、对策建议
1.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农民消费能力。建议各级政府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贯彻落实好中央和河北省出台的支农、惠农政策,着力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一是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支持力度,积极推进农业科研开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安全、高效的农业,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不断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二是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不断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三是围绕提高农民的务工收入,切实加强对农民外出务工的服务,清理对农民丁的歧视性政策,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检查和处罚力度。
2.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农村居民的后顾之忧。建议把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来研究和部署,切实加大推进和落实力度。一是加快农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工作进程,特别是在政策和资金方面要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村社保覆盖率,做到应保尽保:二是完善农村社会最低收入保障制度,并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及时调整低保标准,使其切实发挥作用;三是建立健全社会福利救助机制,让遭受意外变故的农户能够及时得到救助和扶持,使其生产和生活尽快走出困境。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民消费积极性。结合全省正在开展的生态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细化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并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彻底改变农村基础设施陈旧落后的面貌。当前,应重点加快乡村公共交通、水利、供水、供电、有线电视、广播、商业网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不断增加在文化娱乐、旅游、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投入,通过加强对农民消费者的正确引导,逐步扩大其服务性消费支出在生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消费积极性和购买欲望。
4.积极拓宽农村消费市场,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环境。一是建议政府部门组织指导有关企业根据农村广泛的需求特点。开发、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农户消费水平的产品,用适销对路的商品丰富农村市场;二是继续加大“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政策的宣传和实施力度,降低商品价格,改善乡村购物环境;三是继续加大对农村市场的整治力度,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坚决禁止假冒伪劣商品流入市场,保护农村消费者的利益;四是大力发展农村金融服务业务,扩大消费信贷规模,制定鼓励农民利用消费信贷购买高档耐用消费品的优惠政策,促进农民消费层次的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95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