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民营企业内部控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缪晓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并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常,民营企业经过了创业期并发展壮大到一定规模时,旧有的管理方式就会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甚至某些关键环节的控制缺陷,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潜在风险或者重大损失。因此,如何构建起现代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并促进企业的发展,便成为当前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
一、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约束机制。我国民营企业中,大部分实行家族式管理。一方面由于民营企业受家族文化的影响深远;另一方面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领导人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较低,决策管理凭经验办事,使企业的实权大多掌握在企业的创立者或家族内部德高望重的领导者一人手中,没有什么部门可以监督管理者。许多民营企业在形式上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实行了总经理负责制,但实际工作中董事会在表现上还存在许多误区,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并未建立或未达到内部权利制衡的效果。很多企业内部董事长、总经理由一人担任或董事会成员大多由企业经理人担任,董事担任监事,监事会成员的薪水和职位升迁大都由总经理或董事长决定。这种管理机制形成董事会弱,经理层强,监事会虚设,造成了管理层的混乱、权利分配的混乱,董事会难以监督经理人、监事会难以发挥监督职能的恶性循环。
(二)对内部控制缺乏理解、认识。在创业初期,民营企业会比较重视企业经营业绩的追求,却较少关注企业的内部管理,以致大多数民营企业老板对内部控制知之甚少。他们认为内部控制是财务部的会计控制或者是对下属的控制,管理者是可以超越内部控制的。基于这种认识,一些民营企业家对内部控制的理解是片面的、不可靠的,他们没有意识到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企业会计系统不完善。企业会计系统不完善,导致企业的预算和反馈系统不健全。会计建账不规范,核算违规操作,以票来代账,或者虽然设账但账目混乱。有些中小民营企业根本没有设置会计机构,有的虽设置了但分工不明,职责不清,业务交叉过多。还有不少企业的会计仅按经营者意图反映企业经营活动,使会计报表种类不全,报表项目不完整。以上这些都会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以及预算数的不明确性,使得企业的信息反馈有困难,导致决策失误,企业的经营偏离正确的方向。
(四)缺乏内部审计意识。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主受自身素质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再加上内部审计在我国的发展水平不高、社会上对内部审计宣传不够,导致他们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清。他们过低地估计了内部审计创造的价值,忽视了内部审计创造价值的隐蔽性和长期性特征。有的民营企业虽然在国内、国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但管理层尚不知道内部审计是怎么回事,认为企业是私有的,没有必要设立内部审计。有的即使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却存在负责人随意撤并内审机构、精简内审人员的情况,机构和人员的稳定性得不到保障,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二、完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民营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建立健全各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避繁就简、避虚务实,从经济性、实用性出发,注重内部控制实际效果。
(一)完善企业治理机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框架。民营企业内部应根据公司制企业要求设置组织结构。首先,企业在家族制管理模式中加入现代管理理念,在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上创新,实行科学的内部管理,提高企业自身素质,让企业管理者的权利受到牵制,从而使管理者的决策更科学、更有效;其次,转变用人观念,完善用人机制,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中小民营企业一定要舍弃任人唯亲的陈旧观念,在用人上要任人唯贤,要用能人。
(二)提升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和认识。保障企业实现其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内部控制机制是一项全面性的工程。管理者或者“老板”有自己的职责和角色,员工也有自己的控制意识和控制活动。企业不能仅凭“老板”或者管理者的命令、意志来维持运转,而应该依靠各个层次员工的自觉行动。因此,无论是“老板”还是员工,必须自觉接受“受控、受限”的角色,自觉履行控制的责任。首先,必须提高全体员工参与、完善内部控制系统的积极性,更正员工的错误观点:“老板”是为了控制员工才设计出内部控制制度;其次,加强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的学习和理解,尤其是要让员工理解到遵循内部控制的好处,促使员工自觉履行相关的岗位职责;再次,全体员工必须意识到,随着内部控制的逐步完善,可能会增加控制点和控制环节,也可能会增加工作量,但适当的控制措施,不仅防范了企业层面和重要业务流程的风险,而且也能提升工作业绩。
(三)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有效的会计控制系统。一方面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各企业应依据《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结合本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会计管理制度和会计监督制度;另一方面企业应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应将各项经济活动的决策目标及资源配置规划加以量化并控制实施,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目标的完成。
(四)提高认识,加强内部审计建设。提高民营企业领导者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是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领导干部的思想要实现由“要我审”到“我要审”的转变,实现由被动地接受审计人员的审计到主动请审计人员审计的转变。要广泛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作用,让更多的民营企业重视内部审计,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
(五)合理设置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内部审计的组织设置是其开展工作的基础,企业应根据独立性、权威性的原则科学设置内审机构。内审机构要与其他部门分别设立,不能合并,特别是应从财务、稽核、业务部门中独立出来,在人员、工作和经费等方面要独立,要得到民营企业最高层领导的有力支持。根据民营企业目前的现状及国际内部审计的通常做法,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大体上有以下两种模式可供选择:
1、对于规模较大的公司制民营企业,可以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制度。企业审计委员会只有依靠强有力的权威机构的支持,才能拥有足够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审计委员会的权威性不是来自企业的外部,而是来自企业的投资主体。应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其成员由董事长、非执行董事、总审计师等组成,其中独立董事占大多数。内部审计组织隶属于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独立于管理当局,应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总经理及公司的全部经营管理活动都需接受审计。这种模式使内部审计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更易发挥审计在管理控制中的作用。(图1)
2、对于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可以不设审计机构,其内部审计工作可通过投标方式向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发包。但企业应设立内部审计主管,以监督审计业务的执行,并担任社会中介机构和管理层之间沟通的桥梁。
(作者单位:海太阳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程晓陵,汤颖梅.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市场,2005.8.
[2]万建华.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12.
[3]徐元玲.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58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