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信用评分的银行中小企业信贷政策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汪 莉 阮应国

  提要高风险一直被认为是造成国有银行对中小企业慎贷、惜贷的关键原因,信用问题是信贷风险的重要来源,在信用的保障和提升上宏观管理尤其重要。本文研究信用评分在我国银行应用的必要性和应用障碍,并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用评分;信贷政策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是国民经济中一支重要的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成为经济建设中最活跃的力量。中小企业对于促进科技进步、增加就业、稳定社会治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出口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际上,中小企业融资一直是理论界和各国管理当局关注的主要经济问题。国外的经验表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是中小企业最大和最主要的外部融资渠道。在当前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和结构调整的特殊历史时期,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不仅表现得较为突出,也较为复杂。由于中小企业自有资金少、知名度不高,所以依靠内部融资以及通过资本市场直接发行债券、股票融资都比较困难,这就决定了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更加依赖以银行贷款融资为主的间接融资手段。以银行为中介的间接融资是目前资金配置的主要形式。因此,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最直接表现就是银行贷款融资渠道不顺畅。
  近年来,我国已经开始越来越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为推动中小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从立法、政策的角度给予了大力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于2003年1月1日施行,该法对中小企业发展从资金支持、创业扶持、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社会服务等方面做了总体规定。占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创造了74%的工业增加值、63%的GDP,占有金融资源却不足20%。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并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报表不够真实、缺乏可抵押资产,而且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中小企业贷款中时有发生,这种信息不完全或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是一件费时费力非常困难的事情。在不能有效防范信用风险的条件下,银行对中小企业必然“惜贷”。因此,要切实改善中小企业的贷款融资困境,仅仅一味地呼吁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或寄希望于政府成立“二板市场”,或单方面地要求中小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规范财务制度等,都不能从根本上促使银行更积极地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从银行角度来讲,提高贷款管理技术,降低信贷风险才是关键。
  中小企业信用评分是一项发展潜力巨大的金融创新技术。Frame,Srinivasan和Woosley对一组美国大银行的研究发现,信用评分的运用使得银行的小企业贷款在整个贷款组合中的比例平均上升了8.4%。在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中,各家银行已联合起来分享各自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数据,其目的是要制定出一种行业标准。然而,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信用评分技术的应用仍十分有限,主要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发展中国家贷款实践少、信贷市场规模小、信用体系尚不健全等。我国工商银行首先开展了小型企业客户分类评定试点工作,这一具有开创意义的改革不再依赖于中小企业的报表数据分析,而是根据一些较为客观、便利的指标,如经营者素质、年销售额、存贷比、贷款逾期次数、实收资本等,通过得分多少来进行信贷决策。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分研究还处于刚刚起步的状态,多数研究都停留在借鉴国外经验的阶段,所以探索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评分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运用信用评分技术,贷款处理自动化和标准化所带来的成本低、时间省和效率高的优点将增加银行利润;贷款处理过程的客观性有利于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贷款风险;而贷款处理的集中化也符合国有商业银行经营集约化的改革方向,这将激发商业银行的贷款积极性。
  
  二、信用评分模型在我国中小企业信贷中的应用障碍
  
  信用评分方法在中小企业贷款管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改善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也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但这种方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目前我国信用体系不够完善,应用信用评分模型也有一定的困难。
  (一)信用评分模型对数据有严格的要求。信用评分模型使用的样本数据必须充分多,而且要包含正常和拖欠贷款的样本。经济扩张和萧条时的贷款违约率是不一样的,所以数据必须涵盖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否则模型的效果不理想,影响预测的准确性。指标和信用风险之间的关系是不断变化的,样本数据必须不断更新。模型要经常进行测试,测试时必须避免使用构建时的原始数据,误差达到一定限度要对模型进行调整。若银行引入信用评分系统后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拓展到其他地区,必须确保新的申请者的贷款表现与其构造模型使用的数据有一致性,否则就不能做出正确的预测。然而,目前我国信用体系还不完善,数据存在不真实、不完善等问题,全国性的信用数据库的建立尚待时日,这将给信用评分模型的建立和应用带来很大的困难。
  (二)我国目前尚缺乏独立的社会信用管理机构。独立的信息获取机构的存在更有利于信用评分的运用,如独立的社会征信机构。信息管理的专业化可以提高信息生产的效率,给银行提供较为廉价的“信息产品”,作为银行进一步处理的“信息中间品”。这一方面降低了银行的信息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使多方获取的信息相互参照,减少信息的片面性对中小企业信贷决策的误导。我国目前尚缺乏社会信用管理机构,信息的采集和加工只能由贷款银行来独立完成,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信用评分方法的效率。
  (三)国内监管层尚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信贷的监管方法和实践。如果银行采用了信用评分技术,则监管部门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因为从国外经验来看,部分银行存在过度依赖中小企业信用评分方法的做法,直接根据信用评分给企业发放信用贷款,这样必将导致一定的信贷风险,如果成本节约不能补偿由此导致的损失,银行经营也会面临问题。
  
  三、我国银行应用信用评分模型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基础数据库,提高信息质量,并实现数据共享。基础数据库的完善是建立信用评分模型的根本,在我国银行业引入和应用信用评分模型,信用数据的缺乏将是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中小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是与其业主的信用紧密相连的,信用评分模型的构造需要使用个人信用数据,而在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仅有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开始尝试建立当地的个人征信体系。包括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在内的整个征信体系的建设势在必行,它将直接影响信用评分技术在国内的使用,影响到能否顺利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依靠政府大力推动信用体系的建立。银行本身也必须切实做好收集整理企业财务信息,完善基础数据库等一系列的实际工作数据的收集工作,不同银行的客户群特性是不一样的,只有做好自身银行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才能选择或开发适当的信用评分方法。
  我国银行普遍存在缺乏数据等问题,当然,即使国外大型商业银行也很少拥有完备的历史经验数据库,但它们可以将内部评分模型与外部评分模型进行有效匹配,利用外部专业信用评分公司的历史数据库。而在我国,这种权威的专业信用评分公司不存在,因此可以借助数据共享来提高数据使用的效率,逐步完善基础数据库;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对现有数据资源的整合。

  信用评分主要根据的是公开披露的信息资料,而在我国还存在伪造、编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表的现象,必然会影响信用评分模型的准确性。因而必须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标准,在制度上保证企业必须将真实的数字告知银行,并由此获得一个没有水分的信用评分。此外,银行信贷分析人员也要锻炼提高识别真假数据的基本功,要培养自己“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能力。
  (二)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我国银行面临授信企业财务数据不准确、不充分,银行从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很难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因此,设计我国的信用评分方法时也要考虑定性的因素,但是应注意依赖定性因素和专家判断会导致评分的主观性太强和不一致性,难以由评分对风险进行量化。业务人员的判断和软性信息的获取,在中小企业贷款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银行在使用信息评分方法的同时,还要辅之以贷款处理的个人判断。要实现标准化方法和一线人员的主观判断,才能减少信用评分方法因依赖历史信息可能导致的滞后性。银行建立信用评分模型时,应采用以统计数据为基础,并结合专家判断,以定量因素为基础,定性因素定量化处理的方式。模型不可能包含过多的影响因素,事实上也不存在对所有业务都适用的信用评分模型。针对具体业务类型加入适当的定性分析,既可体现其特殊性,又可消除因依赖历史信息而可能导致的滞后性,有助于准确地评价信用风险。此外,不存在对所有业务都适用的信用评分方法,需要针对业务大小和行业因素等开发不同类型的打分卡,但必须注意评分结果的可比性。
  (三)模型需要进行动态的调整。信用风险评估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包括贷前、贷中和贷后三个阶段。贷前、贷中、贷后的信用风险评估和管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缺一不可,必须将它们结合起来才能有效防范风险、提高效益、增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要注重收集用户的反馈信息,进行返回测试,修改模型参数,确保应用的一致性。测试时要避免使用原始数据,误差达到一定程度时要对模型进行调整。我国目前还处于经济转型期,企业经营状况变化很大,对企业信用评分应根据情况及时调整。信用评分结果的检验是保证评分模型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对信用评分模型,需要持续不断的检验,以考察其能否很好地反映银行客户的信用状况。一个好的检验指标体系及其切实执行,是完善信用评分模型的关键。现在迫切需要的是加强检验意识,通过检验发现问题,改善信用评分模型。
  (四)信用评分系统需要独立的管理部门。管理部门要由独立于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对风险进行集中管理。信用评分模型应用广泛,其使用必须处于强有力的政策和过程控制之中,必须明确信用评分系统的维护和管理的中心部门,用于收集用户的反馈,进行返回测试,修改模型参数,确保应用的一致性。同时,这个部门应独立于业务部门,具有相当的政策权威,以保证风险之间的可比性。
  (作者单位:合肥师范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吴铠.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4.
  [2]吴洁.信用评分技术在中小企业贷款中的应用[J].现代金融,2005.8.
  [3]王思颖.信用评分对解决我国小企业贷款问题的启示[J].江苏商论,200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74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