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不对称对企业资金安全影响机理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陆朝昌 干胜道

  近年来,伴随着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巨额海外应收账款收回出现问题、科龙等上市公司被大股东“掏空”鲜活案例、中航油总裁陈久霖投机石油衍生品期货一夜暴亏45亿元等事件,资金安全问题成为上市公司和很多企业关心的热点话题。本文重点探讨信息不对称这一因素对企业资金安全的影响机理及防范对策。
  
  一、资金安全概述
  
  资金安全是一个十分重要又很常见的财务管理实践问题。资金安全问题实际上是无处不在的。它可能发生在任何层面、任何资产、任何时候。在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下,股东的资本交给经营者后可能被经营者挥霍、滥用或用于“寻租”而带来不安全;经理表面上控制着所有的财务资源,实际上有可能被相关人员“算计”而“损企利己”,造成资金不安全。如,采购员接受“回扣”购买价高质次的商品;国有企业的经理层“MBO”利用信息优势自卖自买国有资产导致国有资产不安全……。从资产形态看,任何资产的价值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都可能面临减值、被盗、被挪用等不安全隐患。在整个资本循环过程中,由于系统风险、员工道德风险、信息劣势等因素会随时对企业的资金安全造成影响。然而,在财务理论方面,几乎没有任何相关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无论是企业界还是财务理论界都应投入更多的时间、人才、物力和精力对资金安全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以提高我国企业防范资金安全风险能力,提升我国财务研究水平。
  资金安全可以从狭义和广义角度加以理解。在狭义上,资金安全指的是资产安全,即存量资金安全。在广义上,资金安全性还应包括流量资金安全和增量资金安全。所谓资产安全是指资产能够按照原持有目的正常周转,价值不发生减损的状况。理论上讲,任何资产都可能会处于不安全状态。如,在通货膨胀状态下,企业的现金资产、应收账款、有价证券等货币性资产会发生持有损失;存货可能发生霉烂、错过季节等原因而减值;应收账款可能因客户破产等难以足额收回而发生价值减损;无形资产可能因技术进步等原因而变得一文不值;固定资产可能因企业投资项目变更而闲置减值,等等。
  流量资金安全是指企业的现金流入、流出能够按照预期的流量、流速和程序进行,不发生损耗的状况。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形发生:应该进入企业的现金却进入了业务员的腰包;应该由个人承担的费用却由公司“买单”;企业的“公款”被私存;应该“收支两条线”的却发生收入被截留,直接开支不合理项目等。在不少企业,潜在的流量资金安全性隐患相当严重。
  增量资金安全是指企业的增量资金能按预期进入企业,维持企业再生产的持续进行。这里的增量资金指的是企业事先安排的银行贷款、增发的权益资金等资金筹措事项带来的新增资金。一旦企业发生存量资金安全问题、流量资金安全问题,企业的管理者往往寄希望于企业外部的增量资金来渡过难关。如果企业外部“见死不救”,企业有可能发生“资金链”断裂,从而陷入财务困境,严重的可能要破产。
  影响企业资金安全的因素很多。如,科龙的资金安全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公司治理结构缺失,被顾氏“一手遮天”;中航油事件背后的原因是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对总裁的约束力失效。在众多因素中,信息不对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二、信息不对称对企业资金安全影响机理
  
  信息不对称在政治、经济、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现象。它的基本意思是人们对同一事项、同一事件、同一客体所掌握的信息在质、量上存在差异。也就是说,信息在不同经济主体、不同人之间的分布是不均衡的。信息均衡、信息对称是一种理想状态。在理想状态下进行交易,价格是公允的。在企业管理中,董事长与总经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总部与分部等各利益代表人或主体对企业的总体情况或个别特定情况所掌握的信息是存在差异的。换言之,可能有的员工或部门掌握了其他员工或部门所不知道的信息,即“私人信息”。这些“私人信息”的拥有者有可能将其用于“寻租”,从而引发“道德风险”,造成企业的资金安全出现隐患。
  传统的分析局限于当事人签约之前和签约之后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分析,这远远不够。从质上讲,交易一方掌握真实的信息,另一方掌握的也许是虚假的信息;从量上讲,交易一方掌握的信息完整、详细,另一方掌握的则粗略、综合;从信息不对称发生的层次来讲,可能发生在整体(即整个企业对于交易的对方企业不了解),也可能是发生在局部(即经办人、采购员、信用控制员、投资决策者对于交易的对方企业的情况十分清楚,但其个人用于“寻租”捞取回扣,而使企业整体蒙受经济损失);从有意无意角度可分为外生的信息不对称和内生的信息不对称,前者是指自然状态所具有的一种特征、性质和分布状态,它不是由交易人所造成的,而是客观事物本来所具有的,后者是指在契约签订以后,其他人无法觉察到的,事后也无法推测的行为;从不对称发生的程度和产生的影响来看,信息不对称又可分为轻度信息不对称、一般信息不对称和严重信息不对称。
  一般而言,企业的经营者对企业内部情况非常熟悉,信息掌握上具有先天优势,而在外部与其他企业进行财务交易时信息不对称情况就比较严重,所造成的损失就可能比较大。因此,外部财务交易中的严重信息不对称一直是企业防范风险的重点。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1、采购环节。不论是从事制造还是商品流通,物资采购对于大多数企业都十分必要。在采购环节中,由于购买方对商品质量与价格信息上的劣势往往会被对方算计,多付了货款增加了成本;有时付了货款,但对方没有供货能力被迫长时间停工待料;也有采购人员明知供应商提供的商品“质次价高”,但因收受供应商的“红包”而成为企业的“叛徒”,损害企业的根本利益。
  2、赊销环节。在销售环节,如果采取现销方式,销售方就直接跨越了“惊险的跳跃”。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赊销也是十分常见的现象。销售方为了争取更多的客户,增加销售收入,往往允许客户先取货后付款,这样企业就产生了应收账款。应收账款能否顺利变现,有一些不确定性,特别是在我国当前信用环境不佳、缺乏信用中介服务体系和信用工具的条件下。在这一环节中,销售方对购买方当前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品德、未来的偿还能力等信息不对称,在扩大销售收入与财务稳健运作上要寻求平衡,做好信用管理工作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3、对外投资。在这一环节,受资方对自身需要资金的真实目的是非常清楚的,而投资方是信息不对称的。有时,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去考察过,信息掌握得比较充分,但因接受过对方的“好处”,出于私利会极力主张对效益前景不佳的项目进行对外投资。
  4、对外担保。对外担保事项在财务上属于或有事项,不进入财务报表。因为,被担保方将来不一定不能还款。在这一环节,被担保方对于自身需要银行贷款的真实目的、项目前景以及将来能否有能力偿还银行贷款比较清楚,而担保方可能一无所知,因此很可能被拖入陷阱。对外担保一定要谨慎,企业要建立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担保政策,明确担保对象、范围和禁止事项,科学规范担保业务的操作程序,建立担保业务岗位责任制,严格考核与奖惩。
  5、收购兼并。在收购兼并活动中,即使是善意收购,目标企业为了卖个好价钱,也可能会故意隐瞒一些负债、或有负债事项、虚列资产等。并购完成后,由于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还可能发生政策法规风险。
  6、其他方面。如委托理财、外设分支机构、外委加工材料、对外合作研究等也会发生信息不对称,从而给企业带来损失。西方财务学家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研究,主要成果集中在资本结构与股利政策方面。关于信息不对称对企业资金安全性影响方面研究成果,笔者尚未看到。其中的原因,笔者认为是西方国家的信用环境、企业内部控制、中介市场、融资约束(无论是债务融资还是股权融资都是“硬约束”)等方面较我国完善。在我国,信息失真、信息不对称更为严重,西方国家用于判断优质企业与劣质企业的一些财务信号不见得适用,如负债率高的企业不一定是业绩优良、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因此,必须结合我国企业的外部环境研究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资金安全问题。

  西方实务界又是如何控制信息不对称对企业资金安全造成的潜在安全威胁的呢?首先企业有一套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加上社会信用制度相对健全、中介审计服务的能力和道德,可以保证资金在外部使用的安全。在我国,由于在信用调查、征信服务、信用保险、信息共享、违约惩罚等各个环节存在差距,因此研究信息不对称对企业资金安全的影响及对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对策建议
  
  对付信息不对称给企业带来的资金安全风险,主要对策有:
  1、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确保制度的贯彻执行。一套适合企业规模和管理状况、低运行成本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确保企业资金安全,防范贪污、挪用、舞弊、差错等具有重要意义。外部信息不对称并不可怕,通过严密的、人员相互牵制的制度可以适度“人祸”风险。然而,在我国由于长期的“人治”环境下形成的“制度是人定的”观念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非常差。有的企业不是没有内部控制制度,而是制度失效,对管理者“软约束”,特别是有些企业领导“带头”不执行内部控制制度,造成领导随意“批条子”突破预算,或者不按程序收取或使用资金带来众多资金安全隐患。对我国企业来讲,建立制度并不难,关键在于要使制度成为“硬约束”。
  2、信息占有劣势一方可创造环境让对方也处于信息不对称。在采购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货源单一的潜在危害,尽可能采取招标、投标等市场化手段,有条件的甚至可推行“全球采购”系统,通过邀请多个国家的有关制造商为供应商人为增加若干“假想”竞争对手,迫使供应商降低价格、改善服务、提高质量。
  3、适当利用社会信用中介的专业优势,搜集相关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决策能力。四川长虹的巨额应收账款问题,如果公司在决策过程中充分利用国际信用中介公司的信息就有可能避免与客户的赊销交易。长虹的客户APEX公司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呢?从2001年到2003年底,邓百氏国际信息咨询公司给APEX公司的信用评级多为3A4。邓百氏公司创建于1841年,是世界著名的信用评级公司。3A指的是该公司的净资产在100万美元至1000万美元之间,右边的“4”表示风险级别,最低为1,最高为4。要知道该公司在2002年底、2003年末和2004年末对该公司的应收账款分别是38.3亿元、44.47亿元和4.7亿美元,是其净资产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之多!如果四川长虹向邓百氏上市购买了有关APEX公司的信用资料,悲剧就会避免。
  4、组织扁平化。优化信息传递制度,便于每个职工有机会把企业的异常情况及时反馈到管理高层;企业内部建立内部审计和举报制度;通过委派财务总监、外派董事等方式解决与受资企业、分支结构的信息不对称;建立良好的激励制度和约束制度,通过优良的企业文化环境培养员工的忠诚度等。中国建设银行为了进一步强化风险控制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建设银行董事会和管理层鼓励并保护全行员工主动报告(或举报)本行或本部门已经或可能发生风险的情况,有关部门对任何举报违规行为的机构或人员负有严格保密义务,禁止将举报材料转给被举报人员。这一规定在国内银行业尚属首次。这条规定,改变了传统的信息层层上传的流程,可从基层直通高层,而且信息来源渠道广泛,有利于公司高层掌握更多的关于公司风险潜在状况的信息,从而提前采取措施加以干预。建设银行的这条举措,值得在管理层次多、企业规模大、行业跨度大的企业集团中加以推广。
  5、企业高层要充分认识到由于分工带来的“私有信息”危害。设立专门的稽核人员,秘密搜集情报发现企业岗位中的漏洞和有关人员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采取定期轮岗、突然抽查等方式消除员工“损公肥私”的念头;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交易对象的潜在风险;利用经济工具(如预收客户保证金、购买初次信用交易保险)规避可能风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36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