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大学生过度消费现象的成因及引导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沐 牧 张 菁 黄 斐

  一、高校大学生过度消费现象现状
  (一)攀比消费
  部分大学生在消费时不考虑实际的经济状况,和周围的同学相互攀比、相互炫耀,而不考虑消费是否必要。此类现象在一些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的学生中表现突出,具体表现在经常购置名牌高档的服装,出入高消费的娱乐场所,观光旅游,追求高档次的各种电子产品等。
  (二) 缺乏理财意识
  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生没有安排过消费计划,37.5%的大学生,从来没有计算过自己每月、每学期的消费额是多少。大部分大学生从来没有给自己的消费记过帐。在和学生的日常接触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都超出了预计,成为名副其实的“月光族”。
  (三) 趋从消费
   调查显示:许多学生在努力适应社会和在融入周围人群的过程中最明显的外部特征就是在消费过程中趋从心理。从着装、发型到饮食习惯,很多大学生都是盲目从众。
  (四) 恋爱消费
  大学生因谈恋爱而发生的过度消费现象在近几年增长较为明显,在深受大学生喜爱的各类偶像剧中此类为爱情而不惜一掷千金的剧情比比皆是,给大学生造成了不良的示范作用。很多家庭条件一般甚至并不好的学生因谈恋爱而每月的生活费入不敷出。
  二、当前大学生消费现状成因分析
  (一)大学生偏颇消费心理的驱使
  大学生处于走向社会的预备期,有着强烈的渴望被尊重、被承认的心理。这种心理表现在消费行为上,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追求。他们希望通过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得到周围人们的认可和羡慕,以求得自尊的满足和心理的平衡。这种消费现象一旦在学生群体中形成为一种被认可的统一的意识,就会形成高物质消费的风气。在推崇物质享受的同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风骚的消费心理,借此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更好的彰显自己。这样,就产生了相互攀比的消费现象。这些不合理的消费心理导致大学生过度看重物质消费,走入过度消费的误区。
  (二)高校对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教育内容缺失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主要以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遵纪守法和政治学习为主,对学生的消费行为重视的不够。具体体现:其一,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其二,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引导不够。其三,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再加上媒体不正确的引导和社会不良风气的浸染,导致校园整体消费环境的恶化,最终使大学生走入消费误区。
  (三)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影响大学生的消费心理
  大学生虽然生理上已经成人,但心理上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社会上享乐主义的消费观,是造成大学生不合理消费观念的主要因素之一。这种享乐主义消费观就像野草一样在社会各个阶层迅速蔓延,在整个社会上形成了一种崇尚高消费、炫富的消费心理。大学生并非生活在象牙塔中,在家庭、网络、社会实践等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过程中,这种消费观不可避免的对在校大学生产生了影响。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念的方法
  (一)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实际上,人的消费观衍生于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把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放在首位,只有大学生们树立了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确立了正确的人生准则,有了自己理性的定位之后,那些追求泡沫效应的畸形消费心理才会真正被大学生摒弃。要帮助大学生认识到,他们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有的消费都是父母的血汗钱,来之不易。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经济条件合理的规划自己的消费支出。要在大学生中倡导健康、朴素的消费观,不要相互攀比,追求名牌和高消费。引导他们懂得对幸福的追求应通过自己的奋斗去获得。
  (二)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
  当前,大学生用于追求物质享受的消费,要远远大于充实自身内涵学识的精神消费,很多大学生一年都不买一本专业书。精神消费能让大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要引导大学生把精神消费的投入放到消费支出的计划当中,减少不必要的物质消费。同时,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学习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要注意在学生群体中弘扬这种精神消费的典型。另外,强调智力性、发展性消费,反对只重视娱乐性、消遣性消费,从而提高消费结构中的文化、教育含量,实现最大的消费效益。
  (三)加强艰苦奋斗教育
  在当前市场经济强调促消费拉动内需的情况下,对大学生的艰苦奋斗教育仍然十分必要和迫切。高校学生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告诉学生,我们国家并不是人人都富裕了,要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组织青年学生到艰苦、落后地区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教育,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个人消费标准与家情相适应。从而自觉继承、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四)学会合理规划自身消费之春
  对于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大学生,要引导他们认识到劳动所得的来之不易,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兼职等社会活动,让大学生在这些工作中体会到,金钱必须是通过劳动交换得到的,从而唤醒他们在消费时的理性思考能力。同时,要帮助大学生树立理财意识,要对自身的消费现状有更理性的思考,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理财教育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加强理财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对金钱、人生意义有正确理解和认同;二是加强理财基本知识的学习,包括经济金融常识以及个人家庭理财方式,要让大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的理财常识并在自己身上加以应用;三是理财基本技能的培养,包括理财情境教育、实际操作训练和理财氛围的营造。通过理财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不仅敢花钱,更要会花钱,有钱用在刀刃上。
  在引导过程中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理财相关的书籍,是培养理财观念的一条有效途径,《穷爸爸富爸爸》、《谁动了我的奶酪》、《一分钟百万富翁》等等都是适合大学生看的理财书籍。
  综上所述,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引导应该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加强大学生消费文化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养理智的消费行为,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使消费为大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发展服务,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沐牧,1982年生,河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张菁,1981年生,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黄斐,1982年生,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70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