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农村社会治安问题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曾蓓蓓 李立清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农业向规模化、市场化发展,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也相继出现。文章探讨了其现状,分析了其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社会治安;原因;应对措施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0%。农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农村经济和社会得到了全面发展,而农村社会的稳定又是农村社会和经济全面发展的关键。因此,对我国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探析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到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管理的现状与不足,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寻求解决的措施,进而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稳定,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我国目前农村社会治安状况
  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的不断健全和党中央惠农政策的实施,农业也逐步向规模化、市场化发展,农民收入整体呈上升趋势。然而,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较大,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涌现,从而增加了农村社会治安的不安定因素,甚至一些地方出现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下方面:
  第一,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的暴发致使大量的进城务工农民返乡,产生了大量的劳动力剩余。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判断能力较弱,易被犯罪团伙、宗教迷信组织所利用,成为其主要组成人员,为农村社会治安埋下了隐患,甚至在一些农村已出现了黑社会性质的地头蛇组织,恶势力犯罪频繁发生。
  第二,改革措施不断深入发展,地区差别、城乡差距日益扩大,社会财富开始相对集中,住房、医疗和教育费用居高不下的重重压力,使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工滋生了“仇富”的心理,盗窃和抢劫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生活的窘迫,更是一种报复和发泄。社会格局的开放性和流动性增强,流窜作案性质的案件逐年上升,为治安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第三,基层社会治安维护机制弱化,农村干部队伍素质、能力没能得到提升,对农村新型社会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无法准确判断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在农村生活方式改变,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农村社会治安中面临疏导新矛盾的真空状态。
  第四,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因征地而引发的矛盾层出不穷,基层干部滥用职权而侵害农民利益的事情也屡见不鲜,干群关系异常紧张,为群体性事件的爆发种下了诱因。
  第五,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国家对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政策得不到落实。农民在日益膨胀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黄、赌、毒”开始趁虚而入。带黄色性质的表演团队开始在各个乡镇巡回演出,低俗露骨的表演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场面日日暴满。地下六合彩和地下赌场也开始在农村蔓延,大多农民沉湎其中,不惜倾家荡产、债台高筑。毒品所带来的短暂兴奋也开始在年轻的农村群众中盛行。这种精神腐蚀活动在管理能力薄弱的农村屡禁不止,往往得不到有效的遏制。
  第六,农村的安全灾害事故发生频繁,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得不到有力的抢治,农民淡薄的安全意识,让山林火灾、交通事故等频频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农村基础设施得不到定期的维修,因电路老化引发灾、因路基老化引发坍塌、因桥梁老化引发垮塌等安全事故也在农村群众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影响我国社会治安稳定的原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社会与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衍生出新的社会矛盾与冲突,这些矛盾与冲突是新农村社会治安中的主要问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困难,为农民工搭建的就业平台太少
  因金融危机而迫使返乡的农民工择业的范围非常狭窄,乡镇企业已开始了机械化生产,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而市区一些高技能、高标准的工作,农村剩余劳动力由于文化素质整体偏低而无法胜任,尽管在返乡热潮下政府为返乡民工组织了有针对性的招聘会,但用人单位提供的职位要么不能满足需求,要么待遇偏低,让返乡民工有巨大的落差感,不愿接受招聘职位。另外,返乡农民工对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农副商机的捕捉敏锐度低。剩余劳动力的增多,让一些不法的组织和团伙有了拉拢人头的空隙,一旦这些组织和团伙势力壮大,形成群体性大规模犯罪,不仅会造成农村社会的恐慌,而且会对农村招商引资等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无法展开。
  (二)农村基层组织管理能力薄弱
  由于我国农村待遇较低,吸引不了高学历人才到基层服务,农村的基层领导队伍能力和综合素质得不到提升。在我国农村现有的村委会、治保会、调解委员会、村妇联等基础组织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一些干部怕得罪群众对工作而不敢硬抓,农村服务组织工作得不到展开,群众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农村基层组织的管理和防控机制难以形成。
  (三)农村法治教育滞后,村民法治观念淡薄
  我国农村基层的民主法治建设虽然一再提倡,但农村村民的民主自治意识依旧薄弱。基层干部在财务公开等方面不全面,农民对基层干部的工作因不理解而产生矛盾,轻则直接发生冲突,重则上访、上告,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农村没有得到及时教育,农村群众由于对法律的无知与漠视,婆媳关系、邻里之间因鸡毛蒜皮小事而引发的流血事件频繁发生。
  (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落后,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得不到满足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对农村的精神文化投入不够重视,农村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娱乐活动相对缺乏,电视有线、宽带网络不能安装到各个村落,农民没有健康文娱活动充实空闲的时间,没有正确的道德规范引导,在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和腐蚀而道德观念畸变。没有正确的道德观念、没有及时的法治教育,极易使部分农民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四、我国目前社会治安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提高基层干部的思想觉悟,调动村干工作积极性
  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从而预先发现并有效防止农村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另外,还应尊重农民民主,积极调动农民的参与积极性,对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政策应及时向农民传达,征求农民意见,将村务和财政进行公开,接受农民的询问和查处,有利于农民对基层干部工作的理解,缓和干群关系,营造一个和谐的农村社会。
  (二)重视“三农”问题,不断提高农民收入
  只有从经济上使农民创收,才能根本抑制治安问题。因此应深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尽可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创业问题,不断提高农民收入。
  (三)建立新农村社会治安防控网络
  1、将农村区域划分,建立辖区治安责任区,由相应的片区负责人进行领导管理,增强干群的防范意识。
  2、把公安工作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加强公安派出机构的警力,认真切实维护好基层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建立农村巡逻组织。对一些生产生活区域进重点巡防,可以按轮流巡逻制,即每户出一人,轮流巡逻防范,也可以按受益出资原则进行调控,进行有偿承包。
  4、将与群众生活较为密切的违法犯罪案例进行宣传教育,通过案例教育,让农民们认识到治安防护人人有责,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
  5、加大农村矛盾调解力度。发挥好基层调解会、村妇联等深入群众的作用,及时发现农民之间的矛盾,及时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可以请求公安和法院派出法庭法官的帮助,尽可能将矛盾平息在萌发状态。
  (四)落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民文化娱乐活动
  将农村图书室、棋牌室、活动中心等文化娱乐基础设施建立到位,由基层干部带领农民进行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定期组织农民进行自娱自乐的文娱活动,引导农民加入到活动中心进行集体活动,树立健康的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参考文献:
  1、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2007.
  2、王淑荣.论新农村治安稳定工作[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6(5).
  3、沈鸿江.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社会治安工作的思考[J].公安研究,2005(7).
  4、凌秋来.农村全面奔小康进程中社会治安问题研究[J].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公安学刊),2003(1).
  5、武星亮,张琨.山西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社会学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作者单位:曾蓓蓓,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李立清,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42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