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乔 虹

  摘要:财政部于2006年先后公布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两个办法的公布对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行政事业单位如何提高国有资产利用率,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加强
  
  随着国家预算制度的改革,有相当多的全额预算单位转为差额预算单位或自收自支单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也相应地转入经营性领域,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使用效果和效益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管理不规范
  现行资产管理和会计制度明确规定,资产应当按取得或购建时的实际成本及时、如实登记入账,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但是有不少单位没有建立健全的资产账卡管理制度,有的单位甚至没有资产的明细账和固定资产卡片,购置固定资产时只列支费用,不记固定资产账;新建的办公楼、房屋建筑物完工后未及时办理竣工结算,使用多年仍挂在基建账上,未在单位的固定资产账上登记。特别是近年来因办公住房条件的改善和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各单位购建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渠道多,有财政资金,有单位自有资金及上级专项补助、下级上缴资金、有关单位赠送等;有的单位固定资产多头或分散管理。大部分单位对固定资产不进行定期清查,报废、报损、划转资产长期挂账,不进行处置,势必造成资产账、物不实现象。
  (二)资产权益管理软化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改革的需要,国家允许一部分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性资产,以弥补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不足,充分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益。但从目前情况看,一些单位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去做,有的单位无偿占用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有的用经营收入购置交通工具或办公设备,形成账外资产;有的把经营收入用于福利或发放奖金,甚至变成单位的“小金库”用于不正常的开支;有的单位在经营中会计核算不实或根本没有核算,责权利划分不清,资产权益严重向个人倾斜,国有资产权益得不到保障。
  (三)资产浪费严重
  目前,非经营性资产的形成、使用、处置大部分由各单位自行掌握,基本上是谁建设,谁使用,谁管理,随意将资产出租、转让、抵押、改变用途的情况普遍存在。有的单位随意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获取收入用以发放奖金、津贴等,造成单位之间和同职级人员之间办公条件苦乐不均和分配不公,浪费了大量公共资源,降低了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对策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越来越大,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也越来越趋于企业化。但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重钱轻物,重购轻管,重投入轻产出,重经营性资产、轻非经营性资产等思想观念的影响,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流失,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对于行政资产的保值增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创新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
  资产管理机构和制度建设的滞后,给资产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从某种程度上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就是制度的管理,制度没有完善,程序没有理顺,就难以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这要求我们必须创新制度,没有制度的创新,资产管理工作就不会有质的飞跃。在新形势下,必须更新观念,拓宽视野,处理好存量资产与增量资产的关系,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同时积极开发资产管理数据库,做好基础准备工作,推动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资产的科学化管理。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借鉴企业资产管理指标分析方法,结合资产使用单位的性质和特点,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考核指标体系。包括国有资产人均占有率、国有资产增长率、国有资产使用率、国有资产闲置率、国有资产流失率和损毁率等指标。这些指标应列入单位的日常管理考核,其绩效评价结果与使用单位的下年度资产使用指标、使用单位下年经费部门预算指标挂钩,同时也与领导的业绩挂钩。
  (三)强化预算管理,建立非经营性资产调剂制度
  建立科学统一的非经营性资产预算制度,统筹资产的购置、处置与配置行为。结合并适应部门预算、政府采购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可以保证资产购置科学、配置合理、处置得当,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对各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新购建的资产,首先由非经营性资产管理中心从现有资产中调剂,这是提高资产配置效率的有效手段。采取激励与惩罚措施相结合,促进资产占有单位及时清理闲置资产,将闲置资产转化为有效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四)建立完备的资产清查制度
  清产核资的目的是要摸清资产家底,掌握资产的结构、数量、质量和管理现状。一是建立定期资产盘查制度。对盘盈盘亏的资产,要找出原因,分清责任,按现行规定及时处理;对资产结构和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盘活存量资产,防止积压闲置,做到物尽其用;对资产管理工作规范、成绩显著的单位或个人予以表彰,对资产管理不力的单位或个人要予以批评,促进管理工作的落实。二是建立重点抽查制度。对资产使用部门进行重点抽查核对,做到账、卡、物相符,做到资产管理安全、完整。三是建立离任核查制度。单位领导或资产管理使用人员离任时,要组织核查,办理资产移交和监交手续,确保人走账清,防止资产流失。
  (五)建立科学的分析制度
  政事业单位重大的经济决策、重大的经济问题和重大的建设项目等支出只有经过科学的分析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后才能付诸实施,才能使死资产创造活效益。例如,通过分析,调整事业支出中的公用支出的结构,增加办公设备购置费、专用设备购置费等,而相应减少办公费、印刷费、会议费、培训费、招待费等支出比例,使有限的资金用于提高办公效率,适应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六)构建有效的监督体系
  加强内部监督,在行政可成立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对下级行政组织或单位的资金实行集中管理,资金收支等业务实施集中核算,对不符合开支标准的票据,可以拒绝报账,使各项资产充分发挥效益。
  发挥上级行政组织的监督作用。上级行政组织对所属行政组织及单位的资产情况大都比较熟悉,对其实行监督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种监督先于财税、审计部门的监督,既保证了质量,又节约了时间和成本,有利于及早发现问题,堵塞漏洞,加强管理。
  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财政部门依据《会计法》、财政部第号、号令,审计部门依据审计法》,税务部门依据《税收征管法》等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可以有效地防止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流失。
  加强社会监督。行政事业单位要自觉接受中介机构、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等的监督。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维护经济秩序、鉴证财务报告的社会监督职能。同时可设立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基金,加大社会监督力度。
  (七)建立有效的控制机制
  首先,要严格执行各项财会法规制度。我国已颁布《会计法》、《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财经资产法规和若干会计、审计准则。这标志着我国财务资产管理行为已进入法制化轨道。只有严格执行各项会计法规制度,才能保证行政资产的有效运行。
  其次,应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借鉴企业的有关成本控制、商品损耗定额等制度,同时根据自身特点,区分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建立有利于开展行政工作和促进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资产使用效益最大化:一是建立财产物资安全控制制度,使管钱与管物分离、采购与保管分离、保管与发放分离。二是建立全面预算控制制度。结合部门预算制度的推行,按照“零基预算”的要求,加强项目评估,严格按预算办事。对纳入预算的项目,实行定额管理制度,努力增收节支。三是建立内部审计控制制度,对内部经营管理活动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监督考核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
  参考文献:
  1、张莉莉.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努力创建节约型海关[J].商业经济,2010(2).
  2、刘珠彬,张鸿超,马家卫.开封县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建设[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0(1).
  3、田华玲,宫雪琦.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缺失之表现及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9(12).
  4、李英奎,李小琴,刘晓凤,李茂兰.试析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J].中国农业会计,2009(6).
  (作者单位:青岛市崂山风景区管理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43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