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潘子豪 闫相伟 倪丹梅

  摘要:自国家高校就业改革后,就业问题一直都是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的一个突出难题,也是高校发展面临的问题。随着全国高等教育招生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就业环境也变得更加的复杂。虽然农科类大学对人才的培养随着形势和社会发展不断调整,更加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深度的培养,农科人才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在国家越来越重视“三农”问题的同时,农科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却依旧不容乐观。
  关键词:农科;毕业生;就业
  
  据报2008年国家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办发布的数据统计显示,2008年农科专业大学毕业生平均待业率超过20%。农科毕业生现阶段就业情况依然存在相当大困难。本文对农科类毕业生就业难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农科院校毕业生就业方向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农科毕业生就业难原因
  
  据调查,全国每万亩土地仅有0.8个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每万亩森林仅有0.53个林业专业技术人员。我国农业科技人员在人口中的比例为万分之一,而发达国家是万分之三十至四十。应当说,我国农科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量依旧很大,但农科院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依旧存在。农科院校毕业生就业难,除了高校连年扩招,毕业生数量巨大,岗位竞争激烈之外,的还有如下主、客观方面的因素:
  (一)求职稳、求薪高,职业期望、自身素质与现实状况不符
  1、职业条件差,岗位待遇低,有业而不就。工资待遇低和工作条件差是造成农科毕业生“有业而不就”的主要因素。但综合其他方面来看,这一现状将是很多农科毕业生的“必经之路”。对于农科毕业生来说,应正确地面对这一现实。
  2、岗位要求高,自身能力低,有业而难就。这归根到底是毕业身体自身素质的问题。而自身素质不够高的原因更多的则是因为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和适时的积累工作经验导致的。这不仅和学生自身有关,同时也和学校的教育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学校给学生所灌输的思想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必要动力。只有正确的引导并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才能真正改善农科毕业生工作能力差的问题。仅有专业知识的农科毕业生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越来越多的地方需要具有全面知识体系的人才,即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如管理、经济、法律、语言等多方面的能力。这种人才需求趋势以后将更加明显。
  3、岗位数量少,职业要求高,岗位数量与谋职人数严重失衡。就业行业选择对于农科大学生未来发展来说很重要。考虑到大学教育成本、预期收入、未来地位和发展前景等,公务员、企业管理等白领工作备受农科大学生关注。但这同时也是绝大多数毕业生的第一选择,以致出现几百个人甚至上千人争一两个岗位的现象。
  (二)骄傲与自卑,浮躁与盲目,不当择业心态对就业造成制约
  1、“精英”心理。如今的大学教育已不再是从前的“精英”教育。越来越“平民化”的大学生最需要认识到的是不能再把自己当作“精英”来看待,依旧抱着高就业期望的毕业生将在残酷的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虽然现在社会对农科大学生的需求依旧很高,但是真正认识自己的能力,找到适合的工作才是正确的出路。
  2、自卑心理。这是农科大学的毕业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是和社会上“轻农,弃农”的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样中社会现象不仅给农科毕业生就业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更多的是影响了毕业心理等其他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
  3、浮躁和盲目性心理。这是“精英”心理和自卑心理的结合产物。由于这两种心理因素所造成的农科大学生就业现状使得他们在面临择业时心浮气躁,不知道改如何去正确的选择。这些心理和问题都导致了毕业生心态浮躁、盲目跟从,最终不能顺利就业。
  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每一名大学毕业生都应破除传统的择业观念,尤其是农科毕业生,要切实调低“唯高唯精”的就业期望值。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产品,大学生进入劳动力市场必然要经受市场的检验。农科大学生择业时不妨先把自己放在与普通求职者同一个起跑线上,先就业后择业,然后再把握发展的机遇,尽显自
  己的潜能。如此,自己的择业空间和就业机会就会大大增加。
  
  二、农科毕业生就业去向
  
  据2008年最新资料,农科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去向大致可分为以下4大类。其中包括升学或公务员,基层和西部,各种企业、事业单位和自主创业。
  (一)升学和考公务员
  升学和公务员方向作为很多农科毕业生首选。一般往该方向发展的毕业生都是希望得到工作环境好、薪金待遇好、事业前途好的“三好”工作。但是能够走这一条路的往往是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对学生素质的要求过高,是导致这一方向不能容纳大部分毕业生的原因。而大部分农科毕业生主要还是选择其他就业方向。
  1、升学和公务员去向的优势。此类方向的优势在于能在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上就业。对于成绩好、能力强并且善于从事研究性工作的学生来说,这个方向是比较理想的。优秀的大学生就要争取考研读博,考公务员,做社会的接班人。因为国家经济要发展,科技要进步就必须有一批优秀的大学学生进入到高校和科研领域。国家在该领域才有后备力量,国家才能发展,才能进步。另外,优秀的大学生继续深造不会埋没人才,高回报符合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国家发展目标,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才华,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发展做贡献,利国利民,国家和个人都双赢。
  2、升学和公务员去向的劣势。相比之下,升学和公务员的劣势在于缺少工作经验。在没有足够工作经验的前提下,自身的才华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尤其是在领导方面,能否建立起自身作为领导者的威信只能靠不断的努力,在实践中去取得。多数普通学生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可最大限度地去选择适合个人发展和生活的工作,做好社会的劳动者。
  (二)到基层和西部去工作
  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基层对农科人才的需求一直都是很大的。但是基层的农科工作人员却在不断的流失,并且基层工作者年龄老化现象日益严重。其中原因除了基层条件差外,更主要的原因是社会竞争机制和外界更好条件的诱惑。虽然到基层工作的思想在近几年内通过学校教育已经得到了相当的改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农科人才不断流失的现象却依旧没有得到改善。
  1、到基层和西部去工作的优势。对于基层工作而言,表面上看来并无优势可言,但从历史发展上分析,经历过基层工作的人在将来的工作中都会有相当优异的表现或者得到重用。其原因包括:一是在基层练就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基层的工作环境能够磨练人的意志。二是锻炼了自身的耐心。在基层工作,大多接触的是当地的农民,由于本身的素质差别,交流的时候自然需要很大的耐心,但在和这些人的交流的同时也让这些基层工作者的细心和耐心程度得以提高。三是锻炼了基层工作者的发展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层工作者在和民众打交道的同时需要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到基层和西部去工作的劣势。无可否认,到基层和西部的工作的劣势确实很多,但并不应该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障碍。作为一个大学生,要能够客观地分析事物的好坏,要能够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体现出自身的价值。更何况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在国家的不断努力的协调工作下,基层和西部的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改造基层和西部的就业环境是一件浩大的工作,这不仅需要国家和社会来改造,更需要我们大学生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改造。和谐社会的步伐就是只有靠有奉献精神的人才能迈动。

  (三)到企事业单位工作
  大部分的农科毕业生,在就业时都倾向于选择的到企、事业单位工作。这一类的工作涉及面广、人员需求大、竞争相对较小。但是社会上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依旧让人们能感受到这条就业道路上的坎坷。
  1、到企业单位工作的优势。企业单位工作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就业岗位容量大。并且在企业单位工作,不仅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解决工作中各种问题的能力,更能够锻炼社交和为人处世的能力。
  2、到企业单位工作的劣势。由于农科毕业生就业的企业大多是私营企业,就业者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之间总是有矛盾的。一方面就业者想要自己的收入越高越好,另一方面企业想付出的代价越少越好。这种情况导致企业多发“跳槽”现象的原因。没有时间的保证,工作经验就得不到积累,而工作经验的积累也是将来事业发展的一个必要保证。更严重的一点在企业单位工作容易使人产生安逸思想,安逸思想会让人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思想的落后不仅导致自身水平落后,更严重的是导致自己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不了需求,自然就会被淘汰。
  (四)自主创业
  根据资料显示,农科专业的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在近几年都没有太大的变化。除了一些先天家庭条件比较好的的毕业生自主创业外,真正通过自主创业并成功的人并不占多数。社会环境中依旧存在的“轻农”、“弃农”思想和并不成熟的都市化农业体系,是导致农科毕业生自主创业艰难的主要原因。
  1、创业的资本是自主创业中最难以解决的问题。有一部分创业的人家庭条件就比较好,能够提供一个基础的创业资本,但是绝大多数想要创业的人并没有这样的条件。他们的资本来源更多的来自于薪金积累或者融资。对于通过自己工作来积累资本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而对于农科方向的融资回报率对于商家来说又太低。这样就意味着大学生刚毕业想要创业非常困难。
  2、工作经验的积累和领导能力。刚刚步入社会的农科大学生最缺少的就是工作经验。工作经验越少,创业的风险就越大,所要遇到的问题也就越多。这也是阻碍农科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原因之一。另外,作为创业者一定要具备领导能力,要能组织好身边的力量来进行创业。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一个人很难完成的事情如果由多人合作,则会变得简单很多。但前提就是要一个领导者来组织和策划。
  3、灵活的市场经济头脑和分析能力。创业的成败就在于所开创的事业能否持续的向有利的方向发展。而保证事业发展稳定的前提就是要有灵活的市场经济头脑和分析能力。没有市场,一切创业都将走入死胡同。不能分析现状并加以解决,创业中的矛盾就会变的越发激烈,最终导致创业的失败。
  总的来说,创业的路能走,但是却不好走。我们需要具备的条件过多,并且过于复杂。想要增加自主创业成功的几率,一种可行方法是先工作积累经验、锻炼能力、积累资本,在具备上述条件的时候再去创业,相对成功率会高很多。
  
  三、农科毕业生就业新方向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准。不断扩大的都市化农业、西部大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将给农科毕业生就业带来新的出路。
  (一)都市化农业发展带来新的就业机会
  都市化农业所体现出来的特点,给农科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很多新的就业思想。如宠物、园艺、城市化农业生产基地等等。农科专业在都市化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更多的主要是在服务性行业。如宠物顾问、饲养栽培顾问等等。更主要的是城市化农业生产基地在国外已证明是可行之举。城市化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不仅为城市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农产品,更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利用开发出了新的领域。在这些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断涌现出的新“农业”存在这很大的人员空缺。并且对大部分的农科毕业生来说,在城市工作和自主创业的可行性,大大的增加了他们自主创业动力和信心。另外,在农科的高端领域里,随着都市化农业的发展,相关的新课题也将大量涌现,对农业专业科研人才的需求也将不断的增加。这对从事科研和建设方向的农科人才来说也将是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西部大开发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施展本领的舞台
  农村基层和西部建设对人才的需求问题一直以来都很难得以解决。虽然在各方努力下,支援基层和西部的思想不断灌输于当代大学生是意识中,而且对改变旧有的错误思想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只有真正解决基层和西部就业条件差的现状,才能使基层和西部吸纳更多新鲜的血液,才能保证这些下到基层和支援西部的人员不轻易流失。而国家正在采取的新农村建设,正在不断地改善基层就业的环境,这对广大愿意支援基层和西部的农科毕业生来说是一件相当值得关注的事情。
  对于一个基层工作者,工作是否能体现自身价值和事业的发展前景一直以来都是被其关注的问题。而在新农村建设中,不断显现的科技需求和信息需求成为了一个基层就业的新渠道。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信息、新的思想都是基层和西部所强烈需要的。支援基层和西部的工作人员在新农村里所能体现的价值也不再仅限于本专业的知识。基层建设中优化的管理、信息交流和采集等方面对人才的需求更能够体现出知识体系全面和各方面素质过硬的农科大学生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小娜,施敏锋.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弱势分析及对策[J].沧桑,2007(5).
  2、王晟.从大学生就业看高校就业指导[J].消费导刊,2007(6).
  3、代花,陈世庆.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7(10).
  4、龙妍,陈刚.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比较研究[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7(3).
  5、胡广华,白云,孙西跃.高校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与对策[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7(5).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61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