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纺织品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晗甦
【摘要】1998 年以来,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零售价格呈持续走低的态势,对我国纺织品设限的国家不约而同地提出种种技术性限制措施,给其国内纺织服装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本文分析了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频繁遭遇贸易壁垒的原因和现状,包括对国内相当产业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纺织品 贸易壁垒 产业影响 对策措施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98年以来,纺织品服装市场零售价格呈持续走低的态势,总体上看服装零售价格下降幅度大于纺织品,城市市场下降幅度大于农村市场,近两年纺织品价格下降幅度略有减小,但服装零售价格下降幅度却有所增大。众所周知中国有很丰富的人力资源,廉价的劳动力必然带来廉价的商品。在劳动密集型行业――纺织品行业中,廉价劳动力是一个很重要的竞争力参考量,所以产品的廉价是中国纺织品的一大特点,也是我国的纺织品占据极大的市场份额的原因之一。
对我国纺织品设限的国家政府不约而同地提出中国纺织品对其国内的纺织品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给其国内民族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迫于这个原因,其政府不得不对中国的纺织品设限。为何他国对我纺织品频频采取限制性措施?原因就是我国的纺织品触犯了其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那么,何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其成因又是什么?首先要弄清楚技术性贸易的概念和成因。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保证产品质量、防止欺诈行为等合法目的为由,而采取的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种种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限制措施。
一、我国纺织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三种情况
个人认为,国外对我国纺织品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大体可分以下三类情况:第一类,国外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要求是合理的,我国企业具有达到该要求的生产技术;第二类,国外要求合理,但我国大多数企业目前还不具备这样的生产水平;第三类,国外实施的措施不合理,有歧视性,或违反了TBT协定的相关规定。
上述三类技术性贸易措施都可能对我相关出口产品造成损失,造成负面影响,但不能仅凭出现损失或造成负面影响便将这些措施全部称之为技术性贸易壁垒。
我认为,对于由第一类技术性贸易措施造成的负面影响,相关生产企业和出口企业应负全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提出新的合理要求代表着社会的进步,对相关产品提出更高的合理要求是必然的。俗话讲“入乡随俗”,企业应积极获取这方面的信息,调整生产工艺,生产出符合进口国要求的产品。企业因这类技术性贸易措施造成损失,实属可惜,这些措施不应被视为技术性贸易壁垒。
对于由第二类技术性贸易措施造成负面影响的,又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国外要求超前,没有考虑大多数国家的情况;另外一种是我国企业的生产水平确实落后于大多数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无论如何都应首先向这种先进的要求看齐,然后从企业自身寻找差距,寻找对策。
第三类技术性贸易措施就与上述两类有质的区别。由于这类措施的内容、实施方法等违反了WTO的相关规定(如果是WTO成员的话)、或不符合国际惯例、或未遵守双边协定,从而造成对我国出口企业或出口产品的歧视性待遇,导致企业合法利益受损,可以将其称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所以企业,特别是政府主管部门对此需要十分关注。
实践中,使我国出口企业受损的大多数技术性贸易措施是属于上述前两类。这也可以从科技部的一项调查中加以佐证。2003年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与中国企业联合会共同对天津、山东、江苏三省市260家出口企业的调查显示,我国81%的出口企业曾经遇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从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企业出口造成的影响来看,认为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不合理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18.7%,而34.7%和25.9%的企业是由于不了解国外技术标准和未达到国外产品标准而造成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是由于不了解国外技术标准和未达到国外产品标准而产生影响的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称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不妥当的。
二、我国纺织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
1、我国纺织品出口与产业的相对弱质性。尽管这些年来,我国的纺织品出口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我国总体的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许多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低、质量不高。相对于国外同类产品的生产技术、产品质量与标准的不断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弱质性就会明显地表现出来。据有关方面的资料显示,我国的工业标准约有70%仍低于国际或国外先进标准。因此,一些发达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即非复杂、苛刻,也足以将我们的许多出口产品拒之门外。
2、出口企业缺乏认证意识。我国许多出口企业在这方面的法规意识、标准意识和认证意识还比较淡薄,更缺乏国外有关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的信息,致使许多出口产品包括其生产条件、工艺和方法达不到国际或国外的技术标准。即使一些产品有质量,但由于缺乏认证,仍然不能进入一些国家同类产品的主流市场。
3、我国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宏观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包括我国的技术法规、标准和认证体系还不够健全。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情况还缺乏研究,缺乏权威性的技术贸易壁垒信息与咨询机构,缺乏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争端处理的有效机制与手段。
三、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近年来,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已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比较严重。它不仅影响到我国外贸的最终产品,也影响到生产过程、管理、环保等各个方面。每年所涉及到的出口贸易金额达数百亿美元之多。有人认为,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年来我国出口贸易迅速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加大了对本国市场和产业保护的力度所致。
在纺织品服装出口方面,由于欧美、日本等国和地区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日益发展的环保运动,TBT尤其是绿色壁垒正逐步成为纺织品贸易中的一个重要壁垒。这些规定不仅对纺织品中有害化学品的使用严格限制,而且对纺织品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包括纤维生产、棉花种植和处理、产品的加工及制造、消费者使用等都有明确的环保要求和规定:如规定了有机氯载体、甲醛残留量、防腐剂、可溶性重金属残留物、织物酸碱度、染色牢度和特殊气味等;禁止使用破坏臭氧层的物质;要求抑制或消灭一些有害病菌;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不能超标等。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此类产品不符合“绿色”要求的覆盖面大约在15%左右,影响出口近80亿美元。
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的一份资料表明,中国每年有多达74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了绿色壁垒的负面影响。有关专家认为,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程度已经并将超过反倾销案件的影响,已成为入世以来我们不容回避的课题。
四、纺织品企业应对贸易堡垒的对策措施
1、借助于国际组织。可以借助于国际贸易组织如WTO,通过信息咨询、磋商和争端解决等手段解决冲突:
(1)信息咨询。WTO规定,每一成员国应保证设立咨询点,能够回答其他成员或其他成员中的利害关系方提出的所有合理咨询,并提供有关中央和地方政府及非政府机构所采用或拟议的任何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等资料。
(2)磋商和争端解决。协议明确规定:要设立技术性贸易壁垒委员会。由每一成员的代表组成,每年应至少召开一次会议,为成员提供机会,就本协议的运用及有关事项进行磋商。
协议还规定,任何事项的磋商和争端解决应在争端解决机构的主持下进行,并应遵循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的规则。
2、企业要练好内功。首先,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可以有以下三个途径:
(1)开发核心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中国纺织业应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提高竞争能力的优化升级。着力做好开发、生产、销售、管理工作,提高产品档次,建立起从原材料到产品的一系列整体的开发体系。要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在资金尤其是技术方面的合作,学习和借鉴其在产品研发设计、质量管理及品牌推广等方面的经验,形成自有知识产权技术品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从而适应国际化竞争的需要。
(2)创新品牌,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开发和设计能力,加快实施“品牌战略”。中国纺织服务应建立起产品设计、打样、制版、测试、生产、物流和销售于一体的出口产业链,积极与国际采购商、国际知名厂商合作,积累技术与资金、吸取经验,并尽快创建自有品牌体系。
(3)坚定实施“走出去”战略。首先重点是开辟多元化市场和分享优惠贸易政策。可通过整合国内市场,在采购、生产、运输上获取巨大成本优势进军国际市场;可利用股权关系建起国内企业与著名企业的纽带,实现企业的国际化;实力较雄厚的企业,可以采用收购和兼并的方式在国外适宜地点投资办厂,这样既可以拓宽销售渠道,又能与当地相关企业形成利益同盟,减少贸易磨擦等。
其次,应自觉遵守法制,诚信经营。国际贸易讲究的是效率和信誉,谁违背了国际贸易规则,谁将受到规则的制裁。当今社会责任标准和生态环保标准将成为阻碍我国纺织服务出口的主要壁垒之一。为此,中国纺织业在国际贸易中,一要严格执行国家的劳动法规,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工人权益;二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三要建立严格的质控机制,增强“绿色”环保意识,在纺织服装产品的原料采用、生产制作、设计包装和产品使用后的处理等方面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规来动作,主动推行生态环保认证,坚持国际认可的标准,与国际化接轨;四要建立诚信的服务机制。处处做到讲效率,讲规则,讲信誉,方能赢天下。
再次,应积极开展纺织行业外交,提高中国纺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加强与国际同业竞争者、合作者、相关产业、客户和消费者、社会团体、经济与政治组织及个人的沟通、交流与互信,消除和避免因误解而造成的冲突与隔阂,提升国际形象,树立强国地位,打造中国纺织国家品牌,提升我国纺织产业的整体美誉,构造有序的产业体系,保证中国纺织业在经济全球贸易一体化时代能够稳定、健康和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祥:《新经济与国际经济与贸易》,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1年6月。
[2] 张旭宏:《2002年我国外经贸运行分析及2003年展望》,北京,经济要参。
[3] 胡涵钧:《新编国际贸易》,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4] 程惠芳:《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5] 徐冬根:《WTO规则解析》,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版。
[6] 王亚星:《入世后应深入研究国际贸易壁垒》,北京,对外经贸实务 2001年11期。
[7] 甘亚平:《入世中国各大行业发展问题分析》,中国商业出版社,2003。
[8] 白杨:《中美纺织品贸易第二轮磋商》,新华网,国际金融报,2005-7-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35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