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陶 权

  【摘要】市场营销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适应市场营销岗位工作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掌握从事市场营销活动所需的理论和知识,基本上具备从事一系列市场营销工作的能力。掌握专业知识是很有必要的,专业知识是否过硬是综合能力高低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大学生只有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为我国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市场营销 能力 素质 培养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
  
  从国际高等教育经验和我国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来看,高校的人才培养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我国高校在强化专业知识素质教育的同时,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完善教育方法,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也同样要重视大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思想品德素质、智力素质、心理素质、角色素质和健康素质五个层面上。这五个层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着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思想品德素质体现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行为等一系列道德要素的有机结合;智力素质反映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面的广博等情况;心理素质主要指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如气质、性格、能力以及个性倾向性如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角色素质为角色规范、角色认同、角色适应、角色整合诸方面的素质;健康素质则指体力、精力、耐力、毅力等生命指标,同时还与其他四因素紧密相联系。
  
  二、综合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1、综合素质培养与人格魅力养成的重要性认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的来临,人们在感觉到新时代正向我们走来。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不再是仅仅需要掌握单一技能的高精尖人才,更需要综合素质高、知识面宽、基础雄厚、具人格魅力的高精尖复合型人才,以能应付新的挑战。
  2、职业发展趋势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社会职业变迁比较显著,专业完全对口的岗位越来越少,职业变动的可能越来越大,行业特征也不像过去那么鲜明,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更新周期加速,复合程度提高。这些特征将使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的要求空前提高。
  3、市场经济发展趋势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遵守国家法律,遵守市场规范,强化为顾客服务的理念,重视产品的科技人文内涵。这些,使得用人单位在聘用员工时掌握的标准从单纯注意专业变化到注意综合素质,如理想、信念、境界、人际关系、特长、爱好、心理素质和工作经验等等。
  4、知识经济创新趋势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作为当今最重要的资源,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的兴衰成败、实力强弱首先在于知识的拥有和创新能力,取决于是否善于进行知识管理和积极推进知识创新。谁能拥有更多更高级的知识和科技,谁就会获得最高的经济回报和经济效益;谁能不断创新以满足社会需求的知识产品,谁就会掌握竞争优势,赢得发展和进步;因此,用人单位更需要创新型的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的人才。
  5、人才市场竞争趋势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据报道,在现在的就业市场上,复合型、双能型、创新型、外向型、经验丰富型、技能型和学习型人才较受欢迎,要成为这些类型的人才,必然要求其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
  
  三、综合素质培养的实施措施
  
  1、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核心,是大学生应具备的首要素质,它包括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但也自觉不自觉地给人类自身带来了许多矛盾与冲突。在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的同时如何保护好自然,做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在经济全球化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国与国之间的距离变为咫尺之遥,如何正确对待异质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与认同;在物质利益面前,如何使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不发生偏离,道德观念不发生扭曲,具有较强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这些无疑都对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现代社会需要有大局意识、民族意识、国情意识的人才,需要有正确政绩观的人才,能够正确对待自我,对待他人,对待社会,对待自然。归根到底是需要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的人才。
  2、加强专业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当前大学生知识结构比较突出的问题表现在:知识面狭窄,偏重专业知识,忽视人文、社会科学、经济、管理等学科,知识体系内部缺乏有机联系、互补效应等,与建设节约型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多元化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要求有差距。建设新型社会,需要大批基础知识广博、宽口径、智能型、具有创新潜质的高素质通才,要求人才的培养由“仓库型”向“智能型”转化,由“专才型”向“通才型”转化,由“工具型”向“创新型”转化。只有对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一是加强人文教育,注重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二是改革传统课程体系,建立通才教育课程体系,改革课程设置目标,强调学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改革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方式,注重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相结合。三是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环节的深入结合,加强科研方法和手段的教学,建立开放、动态平衡的知识结构,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质,使学生具有科技创新能力。
  3、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大学生具有与当前社会相适应的生活方式
  人文素质教育即教人之所以为人之道,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人文知识的传授、环境的熏陶使其内化为人的气质、人格和修养,成为受教育者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品质,是大学生成才之基。长期以来,高校专业设置过窄及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技能轻综合素质的传统观念,阻碍了人文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人文素质教育最基本的目标,就是努力在大学生中提倡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圈子,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发展作为一个社会人的积极的价值追求,以及在生活、学习和社会活动等各个方面不断去实践这种追求的精神,使大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人格修养。一是要将新型社会观念塑造为全民的主流意识,当代大学生要成为主流意识的代表。二是树立大学生节约型消费观,弘扬艰苦朴素、勤俭建国、勤俭持家的好传统、好风气,树立绿色消费、文明消费和理性消费的观念。
  4、加强能力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
  大学生能力素质包括正确认识社会和自我的能力、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协作和善于竞争的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以法律为武器自我保护的能力、开拓进取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就建设节约型社会而言,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人们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科技创新目标,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科技创新能力主要包括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部分。改革现行教育模式,实行创新教育模式,需要加强教育目标、教学方

  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创新。
  
  四、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现实意义
  
  21世纪知识经济初现端倪,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就是培养人才的质量问题。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我们所培养的大学生应该是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身心健康、基础知识扎实、适应能力强的创新人才。在新的时期,对于高等教育来讲,正确地引导广大学生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地全面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水平,无论对学生个人还是对高等教育以及对整个国家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对今后人生发展的特殊意义
  和谐社会是当今发展的一个主题,也是今后发展的一个趋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为着这样一个目标在不断的发展中,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社会发展与人的素质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社会环境为人的素质的完善提供条件,社会发展需要人的素质的完善。社会发展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导致了人的素质的提高。与此同时,人的素质状况决定了生产力的状况及社会发展状况。
  2、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大学生素质的培养关系到我国整体国民素质的高低,综合国力的强弱以及社会发展的快慢等。和谐从字面上说,是指“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同时和谐也是指一种理念,一种成功的智慧,在传统文化中,“和谐”思想具有深厚的文化蕴含和历史积淀,它渗透于一切人类的实践领域,构建和谐社会讲究的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这一目标的完成要求有我们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有着较高的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身体素质以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就是要求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注重素质的培养,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学会发展,学会进步。大学生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协调各种关系,如协调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整合社会资源,并有序地组织配置社会资源,从而形成合力;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激发社会活力;带动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社会整体水平的提高以及国民素质文化的提高,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融洽相处等。和谐社会的构建,以人为本是基础,而大学生正是这一结构中的主力军,培养大学生的素质,为构建和谐社会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世纪,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是十分有必要的,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更应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社会对人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强法治道德观念及社会责任感;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塑造健康的道德人格等。作为21世纪的人才,应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成为智能、知识和信息的合格载体,能从事现代化的创造性劳动,并能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茂森:论在素质教育中加强道德人格培养[M].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尚利:浅谈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J].云南高教研究,2000(1).
  [3] 刘凤泰: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N].光明日报,2001.
  [4] 刘兴来、李众:谈高校实施创新教育[J].华北工学院学报,2001(1).
  [5] 姚红: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与塑造[J].江西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4).
  [6] 孙建平: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与途径[J].高等农业教育,20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84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