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经济增长的统计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尉雪波 张 冰
[摘 要]山东省近年来经济增长迅速,屡屡实现重大突破,本文试图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找到经济增长的真正原因,并在分析过程中发现经济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经济增长;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理论;对策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008―2670(2006)03―0020―04
一、山东省经济增长现状
2005年,在经济普查数据和新的核算方法基础上,初步核算并经国家统计局审定,山东省实现生产总值1846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2%。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27.6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620.3亿元,增长17.9%,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9562.9亿元,增长18.6%,是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920.4亿元,增长14.5%。人均生产总值(GDP)突破2万元,达到20044元,按现价汇率折算为2447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4.5%。
2005年是“十五”的最后一年,回顾“十五”期间,山东省经济增长速度分别为10.05%、11.55%、13.7%、15.3%、15.2%,年均增长12.7%,其中一、二、三产业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8%、16.0%和12.0%。自2001年以来,山东省经济在各方面都实现了重大突破,发展迅速。继2002年GDP突破1万亿元大关后,2005年全省GDP达到18468.3亿元,为2001年的1.95倍。三大产业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又以第二产业最为突出,五年的增长率分别为11.34%、14.75%、17%、19.2%、17.9%,工业增长的速度也较快,2003年突破20%的增长速度,2005年增长速度更是达到28.4%,远远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的江苏、浙江、广东的水平。
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增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投向优化重点突出。城乡居民消费倾向趋好,消费市场活跃旺销。工农业生产形势良好,有效供给不断增加。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外经贸发展跃上新台阶。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生活水平明显上升。从近几年的数字可以看出,第二产业是山东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相比较而言,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产业结构的改变是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原因。近年来,第一产业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增长相对较快,比重由1997年的47.9%上升至2004年的56.3%,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日益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三产业比重也有所上升,但不明显,一直处于35%左右的水平上。可见山东省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依靠第二产业来推动的。
将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的江苏、浙江、广东、山东近年来的经济增长状况作对比,形成以上的比较分析表。
山东省近几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与另外三省基本持平,但是在2004年超过了其他三省,增长速度突破了15%,而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上来看,这种超前更加明显,除了在2001年有一个小的回落以外,增长速度一直较高,从2002年开始已经远远超过各省,2003年达到51.7%的高水平。
第二产业比重不断加大,工业增长速度一路上升,固定资产投资连年增长,山东省经济增长的原因由此可见一斑。
二、山东省经济增长原因的实证分析
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消费、投资和出口,利用协整理论对它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数据选用山东省1978-2004年居民消费水平(X)、固定资产投资(1)、出口额(E)和GDP(C)数据,选自《山东省统计年鉴(2004)》和《2004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居民消费水平用1978年为基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缩减,出口额用当年人民币兑美元年平均汇价(中间价)换算为以人民币为单位,GDP用1978年为基期的商品零售物价指数进行缩减,将处理后的数据取对数以克服数据中的异方差,分别用IX、U、I丑、IX3表示。
首先,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单整检验。单整检验是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的一种正式的方法(本文采用增广的Dickey―Fuller检验,缩写为ADF检验)。根据ADF检验过程对本文数据进行检验,LX、LI、IK、LG的一阶差分都是平稳的,也就是说它们都是一阶单整,具备了存在协整关系的前提条件。
为了分析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采用统计上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利用Akaike信息准则确定的最合适的滞后阶数为2。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部分结果如下:
从上表看出,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投资和GDP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同时,投资是消费的原因但反过来不成立,而消费和GDP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因果关系。
对原假设1和2的拒绝,说明投资为GDP的因且CDP为投资的因,即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投资与GDP构成双向因果关系。这一结论意味着,山东省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且经济增长带动投资的增长。然而对原假设3的接受说明,消费在显著性水平为10%时不是GDP的因。这一结论隐含的意义在于,山东省消费的增长对于拉动GDP还没有显著的效应。这两个结论说明,山东省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山东经济运行的最本质特征是投资驱动型增长。
还可以发现,对原假设6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也可以拒绝,说明投资还是消费的因,投资的增长带动消费的扩大,这是因为投资中的一部分转化为消费。这一结论进一步证实投资对经济的推动。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加大投资不仅能显著拉动当前经济增长,而且有利于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因此应着力鼓励投资。
下面对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以确定它们之间是否存在一种长期均衡稳定关系,便于我们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协整检验结果如下:
X(X X)表示在5%(1%)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LR检验表明,在5%显著性水平下存在至少一个协整关系。协整方程为:
IX3:0.898131Ll+0.513312LX―0.451303LE+0.595031
协整方程反映变量之间的长期稳定趋势,它趋于长期均衡,这就是说,从长期来看,山东省投资对GDP的弹性为0.89,消费对GDP的弹性为0.51,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描述为,投资一单位的变化将会引起GDP0.89单位的变化,而消费一单位的变化将会引起GDPO.51单位的变化。虽然消费不构成GDP的因,但是由于消费和GDP之间的协整关系存在,因而它们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就存在,在长期内,消费的变化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进而我们分析投资和消费对GDP的短期影响,这里通过估计误差修正模型来完成。
△LG=0.430893ecm(-1)+0.38963△LG(-1)-0.646571△LG(-2)+0.083655△Ll(-1)+0.251706△LI(―2)+0.384252△LX(―1)+0.136055△LX(―2)―0.199363△LE(―1)―0.095129△LE(―2)+0.104478
上述方程显示,协整关系对当期的GDP产生刺激作用,其效应为0.43;投资和消费对GDP的短期弹性分别为0.34(=0.083655+0.251706)和0.52(=0.384252+0.136055)。这一结论刻画了变量之间的短期动态关系,它说明投资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及长期的作用明显,而消费则恰恰相反,它在短期内的推动作用比较明显,超过了它在长期的作用。
三、山东省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对山东省经济增长的原因进行的实证分析当中,可以看到山东省经济增长的真正原因,但也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的适度性问题
山东省经济属于投资驱动型经济,投资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近几年山东省经济增长来看,主要动力是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而第二产业以及工业的发展又主要依靠加大投资来实现。第二产业投资的增长率在2000-2004年分别为23.8%、17.3%、30.6%、71.3%、42%,在第二产业增加值中,投资的贡献率分别达到32.28%、26.46%、40.68%、114.9%、114.8%,第二产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都在依赖投资的加大。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显示,在长期和短期当中,投资都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山东省经济迅猛增长的事实也表明投资的确能较快的带动经济增长,但无节制的加大投资的数量势必会给经济带来其他的问题,投资过热会引起物价的上涨,给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
从表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近年来不断加大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在推动物价水平上升,投资拉动CDP实际增长所占的比例在减少,推动物价上升的比例在增加,2004年投资推动物价上升的比例已接近1/3。
另一方面,反映投资水平的投资率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存在一个使经济增长达到均衡的最优投资率。根据山东省经济规模和经济发展现状,目前最优的投资率应在40%左右,而山东省2003年和2004年的实际投资率分别为42.9%和43.1%,已经达到或者超过了最优的投资率水平,投资已接近饱和,继续加大投资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将会越来越小。
(二)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发挥程度问题
消费这一驾马车的作用在山东省经济增长中还没有发挥到极致,从上面分析中的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中看到,投资对CDP的长期弹性为0.89,消费对CDP的长期弹性为0.51,投资和消费对GDP的短期弹性分别为0.34和0.52,消费的长期弹性小于消费的短期弹性,消费的作用还仅仅停留在短期,消费需求与第三产业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关系,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的相对滞后是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之一。
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和出口作为派生需求,必须通过消费得以实现,因此,最终消费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经济学家钱纳里曾经对101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趋势性的判断,并得到国际认可,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在1000美元时,最终消费率应不低于76.5%,如果消费率偏低,将不利于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按此标准并结合当前山东省经济发展水平,山东省最终消费率应在70%以上,但目前的最终消费率大大低于此数,最重要的因素是居民消费率偏低,当前山东省居民消费中城镇居民消费所占比重高于农村,因此城镇居民消费对经济的影响更为显著。但2003年以来,山东省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增长幅度一直低于CDP的增长幅度,全年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增幅低了GDP增幅6个百分点,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明显不足。消费水平和层次偏低,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低于江浙粤。消费层次反映了消费需求的水平和满足程度。山东省服务性消费占居民消费的比重较低,表明山东省服务性消费水平较为落后,消费层次不高,消费需求不足。
(三)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问题
山东省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较慢,第三产业增加值在CDP中所占比重始终维持在35%左右,2002年以来反而略有下降,2004年与2001年相比下降了4个百分点,已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数,全省所有大中城市中仅济南较为合理,其顺序为第三、第二、第一,其他城市均为第二、第三、第一。按照全球产业结构发展规律,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后,这样的顺序是不合理的。第三产业增加值贡献率的变化同样反映了这一问题,2001―2004年间第三产业贡献率与之前的五年相比,下降了15个百分点。
从行业发展看,2004年山东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CDP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个多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流通业增加值仅占CDP的8.3%。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高达70%左右,批发零售流通业占整个CDP的16%左右,山东省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第三产业投资力度明显加大,但投资效益不同步。在与江苏、广东、浙江的比较中,对第三产业投资额增长较快,投资总量在2001―2004的4年间增长191.37%,远远高于江苏的66%;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的投资增长速度高于苏、粤、浙的水平;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三产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由1996年时的最低上升为基本接近,并且超过了浙江的比重。尽管如此,山东第三产业产值(投资效益)的增长慢于投资额的增长。2001―2004四年间山东第三产业产值年平均增长11.4%,低于江苏的13.6%和浙江的17.6%。
第三产业内部投资结构尚欠合理。从对新兴行业的投资来看,2004年,山东房地产投资占第三产业投资的比重为27.68%,低于江苏和浙江的44%和45.7%。山东对金融、保险业的投资占第三产业投资额的比重低于江苏、广东、浙江和全国平均水平。由于历史的原因,山东省对传统行业的投资一直偏高,如在第三产业总投资中,商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的投资所占比重较高,高于江浙粤以及全国的平均水平。
四、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逐步转变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三大动力(投资、消费和出口)发挥着完全不同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更多地依赖内需的扩大,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动力,在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大都超过80%。与此不同,目前山东省的经济增长仍然主要依靠投资的推动。但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面临日益增大的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和挑战。新的经济发展环境客观上要求政府和企业都要加快转变发展观念,把推动消费增长和推动投资增长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二)大幅度增加居民收入。目前,居民需求层次的提高正处在边界点上,消费需求日趋丰富多彩,客观上对收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收入提高,必然会扩大消费需求,消费水平会相应提高,因此要调整分配政策,增加劳动者收入。
(三)加速消费体制改革,扩大消费市场化程度。坚持居民消费领域的市场化、商品化,只有商品化和货币化的个人消费需求,才能反映真实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发挥消费需求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导向和控制功能。
(四)从战略高度审视第三产业发展的环境和空间,从根本上提高第三产业的层次和质量。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的发展规律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只有第一、二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能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山东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其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因素。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鼓励创办多元化的劳动密集型和外向型企业等,这样既可以解决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出路问题,又可以增加出口创汇,从而增加对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的投人,实现良性循环,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达到产业结构的逐步升级。
(五)在改善投资结构上做文章,正确处理控制投资总量与改善投资结构的关系,更加注重改善和优化投资方向,增加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资源节约利用的投入,全面提高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马薇.协整理论与应用[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2][美]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舒元.中国经济增长分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
[4]李坤望.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增长的差异性[M].大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5]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经济发展实现重大突破[EB/OL].山东统计信息网,2005―02―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583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