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不同类型院校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芮桂杰 张 军

   [摘要]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不同层次的大学,理应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以满足社会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需要。本文主要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特色进行探讨。
  [关键词]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高校 应用性本科教育 区域经济
  
  一、人才培养模式特色界定
  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将办学特色解释为“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特色应当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应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得到公认”…。由此不难看出,这一定义特别强调了办学特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为大学生设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怎样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所谓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是一所高校区别于另一所高校的独特差异性,体现了一种独特的办学指导思想。它一般具有可持续性,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二、不同类型学校特色的科学定位
  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系统,按照隶属关系可划分为由教育部及中央其他部委直属的部(委)属高校和地方政府管辖的地方高校两大部分构成。地方高校主要是指各省、市、自治区建立的区域性、地方性的高等学校或是从部委专业院校“下放”到地方后的院校,到目前为止,地方高校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95.3%,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部分。它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方向发展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不同层次的大学,理应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以满足社会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需要。对于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一流研究型大学而言,实施精英教育仍然是研究型大学不变的理念,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是研究型大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要求。对于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其发展和服务对象是与其所在地的区域环境紧密相连的,其培养的人才将对区域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影响。实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地方本科院校的理性选择。因此,地方高校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科学构建应用性课程体系。地方本科院校只有构建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与地方高校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1.转变思维模式,明确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
  依托地方高校,地方经济的发展才可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地方高校办出特色的关键在于培养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人才,使地方经济的发展与地方高校的办学相接洽起来,真正做到“针对性培养、方向性就业”的良性循环,避免地方高校的发展与地方产业结构相脱节。这就要求地方高校应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来确定,并能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从强调“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转变为强调“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种“需要”可能来自社会、企事业单位,但归根结底来自地方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
  2.以市场为导向,构建与应用性教育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地方本科院校应突出应用性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地方本科院校应围绕区域产业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瞄准区域产业重点发展行业和领域,以市场需求和行业需要为导向,根据地方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来设置专业方向模块。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采用产学合作教育的办法,利用学校和社会两种教育环境,合理安排课程学习与社会实践,使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更加贴近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学生进入社会的竞争力。
  3.加强双语教学,提高学生外语应用能力
  如今外语好、懂电脑、专业知识过硬的毕业生已成为时代的宠儿。加强双语教学不仅仅是我国加入WTO、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需要,更是现代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的需要。在进行双语教学时,地方本科院校应在引进外语原版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及当地实际,大胆借鉴外语原版教材中的精髓,融入具体需要,将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生能力上,着重启迪他们的思维能力,拓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并有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加快与国际知识体系接轨,这样对学生将来就业会有很大的帮助。
  4.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达成与地方高校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特色课程体系目标的保证。一是选拔部分教师进行深造,学习最新的学科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将其培养成教学、学术带头人。二是让部分教师下企业锻炼,对教师不仅要求专业对口和学历提升,更要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要求和鼓励教师参加全国性的岗位资格考试。三是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如新教师必须参加岗前培训;组织新老师听老教师的课;组织资深教师为新教师提供从教学理论到教学实践的培训。四是聘请在社会实践领域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实践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一支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芮桂杰.一般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沈阳干部学刊,2008.
  [2]彭莉萍.地方大学实行应用性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中国电力教育,2008,(2)上半月.
  [3]杨晓西,李忠红,陈想平.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特色办学的思考与实践.中国高教研究,2008,(2).
  注: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JG09DB081):《不同类型高校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地方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为视角》的研究成果之一,主持人:芮桂杰,课题组成员:佟玉凯、李永久、张军、张丽丽、张春光、李红、段永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31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