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鸳鸯团花双耳大银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大银盆浇铸成型,盆壁分为四瓣,每瓣内錾两朵石榴团花,花间衬流云纹;团花中有一双鼓翼鸳鸯立于莲花之上,两两相对,栩栩如生;盆底模冲、锤打出一对嬉戏的鸳鸯和阔叶石榴组成的大团花,四周施细密的鱼子纹,形成浅浮雕效果,煞是悦目。其工艺是以银之底色做图案的分区色,先在银器表面勾画纹饰,再锤打,形成半浮雕模样效果,其后鎏金,最后再錾细点成细线,将羽毛、花瓣、叶脉及鱼子纹等等表现出来,纹饰细腻、华丽,线条舒适流畅。盆壁内外的装饰花纹完全相同,犹如透雕而成,其精湛工艺可与苏绣中双面绣媲美,盆外壁两侧各有两个额刻“王”字的兽面铺首,铺首以铆钉固定。口衔饰有海棠花的圆环,环上有提耳,圈足微外撇,其外饰蓬花。盆底外壁錾刻“浙西”二字,浙西是唐代的“浙西道”,其办公驻地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唐代后期南方金银器的制作中心。太银盆集浇铸、模冲、煅打、錾刻、鎏金、铆接等先进工艺于一体,是目前国内出土的同类器物中最大的一个。
金银自古就被世人视为财富与权力的象征,唐人尤为偏好金银器物。北宋王钦若、杨亿等编《册府元龟》中记载用大银盆盛酒,以显示富有的事例: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太宗(626~649年在位)大设宴席招待归附的铁勒各部首领,专门在殿前设置了一个巨大的银盆,美酒从殿中源源不断地流到大银盆里,盆中的美酒使“铁勒数千人,不饮其半”惊骇万分。不过我们从这口大银盆底的铭文可知:该盆原本为皇室用品,后被唐僖宗李儇(xuaN,音宣)(873~888年在位)供奉给寺院的。从盆底遍布的鱼子纹、鸳鸯以及石榴团花,反映出人们祈求幸福生活和多子多福的美好愿望,很可能是宫内的“洗三”器具。
“洗三”是中国古代诞生礼中的一个仪式:婴儿出生后第三日,要举行婴儿卫生行为的沐浴仪式,届时会集亲友为婴儿祝吉,这就是“洗三”,也叫做“三朝洗儿”。唐诗《三日岐王宅》就有精彩的描写:“玉女贵妃生,婴婉(yini,音医尼,婴儿)始发声。金盆浴未了,绷子绣初成。翡翠雕芳缛,真珠帖小缨。何时学健步,斗取落花轻。”大银盆出土前被放置于地宫后室中部,四周又各有一尊用于盛香花水的阏(yan,音淹)伽瓶。这个摆放布局可能是僧人将这口大银盐当做浴洗佛像的“浴佛盆”了。
相传释迦牟尼降生时,大地为之震动,天空中九龙口吐香花水为之沐浴。因此,各国的佛教徒通常都以浴佛像的方式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佛的诞辰。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我国的佛教徒都要用香花和香料浸泡成带有香味的香水来浴洗佛像,俗称“浴佛节”。佛典记载,浴佛意在求吉祥、洗垢污、净身心。
唐代佛教信仰极盛,长安善男信女多在四月初八这日施舍。这一天,僧人要举行供佛祭祖仪式。浴佛的香汤是旃(zhan,音占)檀、沉香、麝香、丁香等配制而成,僧众和居士们一边念经一边依次拿小勺在浴佛盆内舀汤浴佛。浴完佛像后再用一点香汤点浴自己,表示洗心革面,消灾除难。若参加的信众太多,则采取由僧人手持杨枝醮浴过佛的净水为信众点浴的方式。整个仪式庄严隆重,洋溢着一片吉祥喜庆的气氛。由于围绕“浴佛节”的这类活动往往持续多日,参加的人众多,以至年复一年,在许多寺院形成了传统的庙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43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