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女性盆底功能恢复的价值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 观察评价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女性盆底功能恢复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7月期间接收的98例初产妇作为治疗对象,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2组。观察组49例产妇均于产后早期给予盆底康复治疗方案,对照组49例产妇均于产后早期开展常规康复训练模式,综合比较2组产妇的的盆底功能康复水平差异。结果 经不同康复治疗模式干预后,觀察组49例产妇的各项盆底康复指标,相比同期对照组49例产妇明显较好,且组内产妇的治疗总满意度水平也显著较高,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产后早期开展盆底康复治疗,可有效促进产妇盆底肌张力恢复,减少盆底功能障碍情况,值得后续临床综合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期康复治疗;盆底功能;价值;评价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evaluate the effect of early postpartum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therapy on the recovery of pelvic floor function in women. Methods Cases of primipara admitted 98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7 to July 2018 were selected as treatment o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random number grouping method. All the 49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program in the early postpartum period, and all the 49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postpartum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mode.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 modes, the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indexes of 49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during the same period, and the overall level of treatment satisf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5), indicating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Conclusion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in early postpartum period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pelvic floor muscle tension and reduc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which is worthy of comprehensive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 Early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Pelvic floor function; Value;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6-03--01
  从产妇妊娠分娩角度来看,无论是自然分娩抑或剖宫产分娩,均会由于盆底肌过度拉伸、受损情况,而导致产妇盆底功能负面影响,间接诱发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等系列盆底功能障碍性病症,不利于产妇的产后康复。目前,盆底功能障碍已成为威胁女性产后健康的重要病症类型,如不及时开展治疗干预,随产妇年龄增长可导致生理功能的消极影响,亟待临床合理关注[1]。本研究为促进产妇产后康复,强化预后生活质量水平,系统纳入了我院2017年6月~2018年7月期间接收的9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了观察组、对照组2组,分别实施了产后早期盆底康复训练模式及常规康复训练模式,进而对不同模式干预下的2组产妇预后情况作了综合比较,现将研究结果具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7月期间接收的98例初产妇作为治疗对象,所有产妇均为产后6周入院复查阶段,经医患沟通交流前提下,主动接受康复治疗干预相关措施。系统排除合并肝肾功能障碍、泌尿系统、盆腔炎症产妇。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实施分组,共分为观察组、对照组2组。观察组49例产妇的年龄区间分布为23~31岁,平均(25.8±4.2)岁,孕(38.4±2.1)周,分娩方式:剖宫产妇28例,自然分娩产妇21例。对照组49例产妇的年龄区间分布为22~32岁,平均(26.2±3.4)岁,孕(38.6±1.9)周,分娩方式:剖宫产妇27例,自然分娩产妇22例。本研究2组产妇的年龄、孕周、分娩方式等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本研究2组产妇均于产后给予健康教育,指导产妇产后42d保持规范休息,期间禁止盆浴、性交,避免感染情况,告知产妇产后不可久蹲久坐,避免腹内压升高情况。饮食方面尽可能维持清淡,禁烟酒、浓茶及辛辣刺激食物。在健康指导基础上,对照组49产妇均在产后早期开展常规盆底肌训练活动,引导产妇规范参与产后盆底肌锻炼活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循序渐进的进行盆底肌肉锻炼,作收阴、收肛动作,快收3秒、放松3秒,维持收缩状态6 s后放松6s,反复训练15分钟,每日训练两次[2]。   观察组49例产妇则在盆底肌肉锻炼基础上,结合盆底康复仪器开展电刺激、生物反馈训练。具体即在产后第4周开始,选用PHENIX神经肌肉电生理刺激治疗仪,开展电刺激治疗,合理设置仪器电流为0~60 mA,脉宽为200~320 ?s、频率为50~80 Hz;再行开展生物反馈治疗,20~30min/次,每周2次,每疗程10次[3]。本研究2组产妇治疗期间,均密切关注其盆底功能恢复情况。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2组产妇均实施为期6个月随访调查,通过结合盆底肌肌电评估评分标准,对2组产妇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阶段的盆底功能恢复情况实施评估,盆底肌力评分标准共分为5项。0分:无收缩。1分:稍微颤动。2分:微弱收缩。3分:完全收缩,无对抗。4分:正常收缩,轻微对抗。5分:强收缩,持续对抗。分值越高,代表盆底功能恢复效果越好。随访调查期间,综合比较2组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病症发生情况,通过POP-Q标准实施产妇盆腔脏器脱垂情况评价,采用压力性尿失禁诊断标准实施产妇尿失禁情况评价,并做好各项指标详细记录,以便后续开展2组产妇疗效价值评价[4]。另外,采用科室自制问卷实施2组产妇治疗满意度调查,调查指标共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3级标准。治疗总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均录入SPSS20.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代表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P>0.05,代表组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盆底肌力康复水平比较
  本研究2组产妇不同时段的盆底肌张力恢复状况比较可知:观察组49例产妇治疗前的盆底肌张力评分均值为(2.38±0.74)分、治疗3个月后的盆底肌张力评分均值为(4.17±0.53)分,治疗6个月后的盆底肌张力评分均值为(4.89±0.26)分。相比对照组49例产妇治疗前的盆底肌张力评分均值为(2.34±0.81)分、治疗3个月后的盆底肌张力评分均值为(3.25±0.62)分,治疗6个月后的盆底肌张力评分均值为(4.02±0.36)分。综上内容可知,2组产妇治疗前的盆底肌张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不同治疗方案干预后,2组产妇盆底肌张力均良好改善,但观察组49例产妇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49例产妇,P<0.05,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产妇并发症情况比较
  本研究2组产妇的预后康复水平比较可知:观察组49例产妇中,治疗期间共出现尿失禁1例(2.048%),盆腔器官脱垂2例(4.08%),并发症总率6.12%。相比对照组49例产妇中,治疗期间共出现尿失禁4例(8.16%),盆腔器官脱垂6例(12.24%),并发症总率20.4%。综上内容可知,观察组49例产妇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49例产妇,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水平比较
  本研究2组产妇的治疗满意度水平比较可知:观察组49例产妇中,持十分满意态度者25例(51.03%),满意者22例(44.89%),不满意者2例(4.08%),临床治疗总满意度达95.92%。对照组49例产妇中,持十分满意態度者19例(38.78%),满意者23例(46.94%),不满意者7例(14.28%),临床治疗总满意度为85.72%。综上可知,观察组产妇治疗满意度水平明显较高,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现实来讲,盆底功能障碍隶属女性产后较常见并发症状,主诉表现为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情况反应,如不及时给予产妇治疗干预,会严重影响产后生活质量水平。从盆底功能障碍出现诱因来讲,呈相对多元化倾向。孕期阶段,产妇往往存在子宫增大、膀胱位上移情况,加上膀胱位置增高、膀胱容量降低等生理结构变;在产妇分娩阶段的产钳操作、产道扩张以及产程延长因素,均不同程度构成了盆底肌纤维损伤,对盆底肌肉强度构成负面影响,从而引发子宫脱垂尿失禁等引发女性盆底功能障碍[5]。基于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情况的出现与多元因素相关,在产后早期积极开展盆底康复治疗,支持产妇盆底功能康复十分关键。
  本研究2组产妇采用的盆底功能训练方法,主要是通过借助对应的生理运动训练方式来提升产妇盆底肌肉张力,达到盆底功能障碍情况缓解目的,预防盆底器官脱垂及尿失禁等并发症问题。而观察组49例产妇在盆底肌训练基础上,实施的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方法机制,主要是通过低频电流对产妇引导形成刺激反应,唤醒本体感受,推动盆底肌肉、神经的自主收缩,来提升盆底肌肉弹性,在肌力恢复前提下,良好降低肌肉萎缩情况的发生。此外,通过电刺激治疗方式可以发挥膀胱逼尿肌兴奋抑制作用,达到降低各类尿失禁类并发症的目的。现实中,通过常规盆底训练结合低频电力刺激,在二者治疗作用协同背景下,能够更好的提升肌肉收缩强度,支持女性盆底功能恢复[6],因此在现代临床得到了较广泛应用,为女性产后生活质量水平提升形成了有力保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42例产妇经产后早期康复治疗后,组内产妇的盆底功能康复水平明显较好,且组内产妇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率较低(P<0.05)。由此表明了产后早期盆腔康复模式对产妇盆底功能恢复的价值,可有效减少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发生,提高产妇产后生活质量。且观察组49例产妇的治疗总满意度水平显著较高,进一步改善了医患服务关系,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后续持续推广。
  参考文献
  刘玉洁,霍丹.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家庭医药,2018,(11):123.
  雷小妹.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女性盆底功能恢复作用的探讨[J].母婴世界,2018,(21):29,31.
  陈宁.通过早期盆底康复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23):3-4.
  张艳芝.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产妇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3):97-98.
  张慧敏.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早期康复治疗最佳时期选择[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9):41.
  刘艳冬.阴道顺产与剖宫产对孕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治疗效果的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4):7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698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