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经济增长与内蒙古经济战略的新定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孝德
一、内蒙古产业经济的发展现状
(一)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内蒙古异军突起,成为国内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
自2002年以来,在房地产、汽车、城市建设等新兴产业拉动下,出现的能源重化工产业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内蒙古的产业优势与中国产业升级相契合,形成了推动内蒙古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进入21世纪以来的新一轮经济增长,使得内蒙古异军突起,成为国内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5年上半年西部经济指标:内蒙古上半年GDP、城乡人均收入等7项经济指标增速名列西部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两项指标均名列西部12省第一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463.46亿元,同比增长31.1%,增速继续保持在全国第一位。
随着经济增长提速,正在逐渐地改变着作为西部地区的内蒙古经济实力的弱势地位,使内蒙古与全国主要经济指标的差距出现缩小的趋势。2003年内蒙古GDP增长16.3%,比全国快7.2个百分点;内蒙古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2003年内蒙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010元,比上年增长15.8%,快于全国6.5个百分点,2003年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2284元,比上年增长9.5%,高于全国5.2个百分点。
上述数据表明内蒙古经济增长已进入新一轮的上升时期,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使内蒙古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正逐步缩小。
(二)能源、化工、冶金等重化工产业成为内蒙古经济起飞的主导产业
在调研中,通过对有关资料分析发现,此轮内蒙古的经济增长属于典型的“能源拉动型增长”。能源、化工、冶金等重化工产业成为内蒙古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
2004年内蒙古煤炭总产量达到2亿吨,排在山西省之后列全国第二位。1999-2004年,当地煤炭产量增长了168%,而同期全国仅增长了63%。煤炭业已成为内蒙古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按照“十一五”规划,今后在煤炭工业上,内蒙古将加快呼伦贝尔、霍白平(霍林河、白音华、平庄)、胜利、准格尔、东胜、乌海、古拉本等7个煤炭基地建设,使全区煤炭产量到2010年达到5亿吨。煤炭液化和其它煤化工转化煤炭达到3000万吨。到2010年重点培育出5000万吨级煤炭企业4户,亿吨级煤炭企业2户。
电力建设方面,2004年内蒙古生产的煤炭一半可转化为电能,由此增强了这个区的资源就地转化能力。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煤转电的能力,“十一五”期间,将在内蒙古的东、中、西部建设一批大型坑口、路口电站和电站群,力争到2010年全区电力装机实现6000万千瓦。以华北、东北外送通道为主形成10条以上外送通道,实现全区大联网,“西电东送”容量超过4000万千瓦。
天然气建设方面,在鄂尔多斯建成苏里格、乌审、大牛地三大10亿立方米以上气田。加快天然气管道建设,重点建成至乌海、临河、集宁工程,提高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到2010年全区天然气产量达到72亿立方米。
从能源结构看,内蒙古在资源总量、产能、品种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按目前的规划发展下去,到2010年,能源工业在自治区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将达到50%,到2020年达到60%,真正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我国的“动力引擎”。
(三)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构成的“金三角”,成为内蒙古经济增长龙头的效应开始显现
内蒙古“金三角”地区,是由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城市构成的区域。位居内蒙古中部,面积13.2万平方公里,三市人口555万,占全区的23.5%,去年实现GDP占全内蒙古的42.3%。工业化、城市化程度高,经济发达,资源丰富,人才密集,交通便利,是自治区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的中心地带。此地区集聚了内蒙古二分之一以上的工业固定资产,三分之二的科技人才。财政税收占自治区三分之
在新一轮内蒙古经济增长中,由呼、包、鄂构成“金三角”地区以其特有的资源优势,成为内蒙古经济增长的龙头地区,成为经济增长的资金和政策集中的地区。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呼包鄂三市的优势已开始显现。立足当地资源,呼包鄂三角区已初步形成内蒙古的特色经济区域。全区规模以上羊绒加工企业多数集中于此,其中,鄂尔多斯、鹿王羊绒衫已成为全国驰名商标。这里的煤炭约有40%销往区外和国外,其中神府东胜煤田已成为中国最大优质煤炭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以包头为主的稀土工业已有相当规模,现有规模以上稀土企业34家,去年生产稀土精矿近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近10亿元,包头稀土高新区已初步涌现出稀土的产业集群。此外,呼和浩特底气十足问鼎中国的“奶牛之都”,包头不容置疑地成了中国的“稀土之谷”。据有关部门预计,2005年三市的GDP占据内蒙古的半壁江山。
就经济发展速度而言,当今世界看中国,中国看内蒙古,内蒙古看呼包鄂经济圈。这是经济界人士对内蒙古呼包鄂经济圈发展态势所作的评价。
(四)边贸、草原旅游、畜牧产品等内蒙古经济特色产业也具有巨大的潜在成长性
在新一轮内蒙古经济增长中,同时处在不断积累和发展中的内蒙古的畜牧产品、边贸、草原旅游等具有内蒙古特色产业也表现出极大的成长性。
畜牧产品的成长优势,不仅表现在其独特的资源优势上,更主要的是围绕资源优势,已经形成了一批面向市场的龙头企业。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内蒙古的畜牧产品在经营规模、产品档次、市场开拓上均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依托内蒙古独特的草原资源的优势,目前已形成了伊利、蒙牛、鄂尔多斯等七大驰名商标的龙头企业。2005年内蒙古奶牛存栏突破50万头,鲜奶产量达到160万吨。2005年乳业总产值将达到16亿元,2007将达到400亿元,呼和浩特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乳都”。此外,还有以鄂尔多斯、鹿王为龙头企业的羊绒产业集群。内蒙古羊绒产量占全国的60%,生产的羊绒制品占全国的70%,在世界羊绒制品市场的占有率达到50%。按此趋势发展,内蒙古将会成为全国重要的绿色产品基地。
如果说,“南贵昆经济区”重点是向南开放,“西陇海兰新经济带”重点是向西开放,那么内蒙古则处在向北开放的重要战略位置上。 内蒙古具有横跨“三北”,接壤蒙古、俄罗斯独特的开发区位优势。有满洲里、二连浩特等18个边境口岸,经过多年建设,形成了通往俄罗斯、蒙古的国际大通道。与此同时,形成了以“呼包鄂三角区”为代表的能源、冶金机械、化工、农畜产品加工和稀土等具有一定规模和优势的产业基础以及具有一定集中度的城市群落,这些均成为国家向北开放前沿阵地的条件。
2003年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
础上,已形成了《关于加快构建呼包银――集通线经济带的建议》,提出应把内蒙古列为向北开放的重点地带。世界银行执行董事会2005年2月15日批准向中国内蒙古交通和贸易走廊项目提供1亿美元贷款。该项目将通过帮助内蒙古自治区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和物流,促进中俄、中蒙边境贸易发展,降低交通运输成本,增加外贸创收,提高内蒙古的收入水平。随着硬件设施的改善,内蒙古的边贸也将会迎来一个黄金时期。
内蒙古草原面积约8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草原面积的三分之一。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及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构成了国内独有的人文旅游资源。在内蒙古旅游自然资源中,最有特色、最能吸引人的就是这辽阔无际、水草丰美的大草原。如今,内蒙古已经将旅游业作为自治区的朝阳产业和发展第三产业的龙头。在调研中了解到,2005年上半年,来内蒙古旅游的国内游客达250万人次,收入16.54亿元;国外游客18.3万人次,收入6050万美元。随着生态建设力度的逐年加大,整个草原生机盎然,为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内蒙古经济战略的新定位
(一)内蒙古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能源基地
内蒙古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在118.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已发现的128种矿产资源中,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一的有5种,65种矿产保有量居全国前十位。内蒙古的稀土资源储量占全国的85%,世界的50%,年均生产量为4万吨,占全国的60%以上。煤炭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二位,且具有煤转电的良好条件。天然气资源非常可观,地处鄂尔多斯市的苏里格天然气田探明储量已达6025亿立方米,是世界级的整装气田。是迄今我国发现的几个为数不多的陆上天然气田。据估算全区矿产资源储量潜在价值(不含石油、天然气)达13.4万亿元,居全国第三位。
在传统的经济格局中,山西和东北是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能源的重要基地。虽然内蒙古也有丰富的资源,但在一定的中国经济总量前提下,利用山西和东北的资源基本可以满足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内蒙古在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能源上处于辅助的地位。但是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扩大,特别是中国产业结构从轻工业向重化工升级,使得原有的能源基地无法满足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内蒙古作为中国能源的供给的后备军,开始作为正规军进入中国能源供给的行列。
由于东北作为中国老的能源基地,在一些地区已经出现的资源枯竭,现存资源开采有限的情况下,内蒙古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新能源基地的加入,其所具有的战略意义,已经超出了能源开发对内蒙古经济增长的作用,内蒙古作为中国未来经济能源的提供者,在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将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如果说,山西和东北的能源基地,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那么,内蒙古作为21世纪中国新能源基地,则是在中国经济从轻工业向重化工升级中形成的。如何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从中国能源战略的高度,节约、有效、安全地利用内蒙古能源,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问题。
(二)内蒙古是华北地区生态保护的绿色屏障
内蒙古所在的地理位置,还决定了内蒙古在中国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独特地位。内蒙古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一道生态屏障,对于我国北方环境保护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内蒙古多种一棵树,北京人少吃一粒沙”的说法,虽有夸张戏谑的成分,却也证明:北京要想天蓝草绿,必须把内蒙古建成后花园。
生态建设方面,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内蒙古十年生态总投资额将超过500亿元,八大生态工程将取得阶段性成果,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将得到有效遏制。但是随着内蒙古作为能源基地的开发,也面临着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新矛盾,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既是内蒙古经济发展需要考虑的问题,更需要从中国北部环境保护的高度给予重视和解决。
(三)内蒙古的崛起将会为西部大开发战略赋予新内涵
虽然国内产业升级形成对能源的强烈需求,是内蒙古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但是西部大开发为内蒙古经济起飞打下的经济基础也是主要的原因。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内蒙古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下,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与发展能源经济密切相关的交通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从内蒙古经济起飞看西部大开发,使我们得到的启发是,进人21世纪以来,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不仅是解决地区之间不均衡发展的战略,同时也是解决中国产业升级过程中产业经济梯度开发的战略。按照传统的经济梯度发展理论,继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展之后,处在梯度发展的位置的应该是中部地区。但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现实看,处在中国经济梯度发展位置中,中国西部地区恰恰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在中国20世纪的80到90年的经济增长中,并没有显示出其优势。但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从轻工业向重工业发展,随着中国的消费由温饱型消费向舒适性消费转变以及中国经济从海洋开发向陆地开发的拓展,使得西部潜在的资源获得了可开发的优势。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崛起的内蒙古经济,正是在中国经济发展梯度推进下获得的。
内蒙古经济的起飞给予我们的启示是:西部地区在新一轮中国产业升级过程中显示出独特的战略地位,我们必须提升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地位,这就是西部大开发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是一个关系中国未来经济安全和产业升级的协调发展的问题。
三、内蒙古经济起飞中需要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一)要正确处理能源产业与其他产业发展的关系
在内蒙古经济起飞的过程中,内蒙古作为中国北部的能源基地的地位确立的过程中,有一个如何处理能源产业与其他产业发展的问题。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内蒙古自治区的产业定位要防止出现两个方面的偏离:一是受长期以来形成的自给自足、自成体系的观念的影响,产业定位容易陷入全能产业发展误区。目前内蒙古将其重点发展的产业概括为十大产业集群。在这十大产业中,将发展高科技产业、制药业也作为内蒙古重点发展的产业值得研究。目前国内存在着一种倾向,都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当地的主导产业来发展,如果不讲发展高科技,似乎就是不重视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内蒙古在发展能源产业中,也需要重视技术投入和创新,也需要用现代电子技术装备能源重化工产业,但不等于内蒙古一定要将高科技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内蒙古的产业定位,要走出自给自足,建立全能产业的误区,一定要从市场优势与地方资源优势的结合中来确定,包括制药业的发展也是如此。虽然制药产业是一个成长性行业,但目前也是一个竞争激烈、进入门槛较高的产业。就目前内蒙古的现有的基础,在这个领域如何发展值
得研究。
内蒙古在产业定位上可能出现的第二个偏离是,随着能源重化工产业发展,在产业相对收益的作用下,要防止高回报的能源产业对目前已成气候的畜牧加工业、乳制品、羊绒纺织品等产业积压影响。由于能源产业的投资回报率远高于上述产业,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会出现资本投资向能源产业集中,影响对上述产业的投资。对此政府应当给予关注。在这样情况下,政府不应单纯地跟着市场利益驱动走,应从协调能源产业和其他产业协调发展出发,利用有关经济手段进行适度调节。
(二)要解决好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
随着内蒙古产业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处理产业发展与城市化关系时,应当避免两个方面的偏向:
二是随着经济增长规模的扩大,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出现大规模政府造城运动。由于能源产业给政府带来的收入增长,最近几年属于跳跃性的增长,内蒙古一些地市一级的财政收入,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政府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也容易引起政府对未来收入的过度看好,导致膨胀性的投资,形成人为的造城运动。
二是为了追求一时的产业经济效益,在能源产业地址的选择上,由于对所在地城市化发展的估计不足,或者对投资商利益的过度迁就,导致一些具有污染的能源产业建立在城市拓展的空间内,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导致此类产业的再度搬迁,人为地增加了城市建设的成本。为这种教训我们现在已经付出了重大的代价,我们不能以同样的方式再犯同样的错误。
(三)要正确处理好资本积累和再投资的关系
在一个地区的经济尚未完成原始积累之前,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增加收入,考验政府发展经济的能力,主要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的能力。但是当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形成一定规模,自身的再投资能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如何提高花钱的能力就会提到议事日程。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走下去,内蒙古的经济增长就面临着一个如何处理再投资的问题。这里所讲再投资,主要是政府支出形成的投资。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政府的支出限于公共产品的供给领域,但是政府的公共投资,对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方向性的引导作用。鉴于内蒙古产业经济发展的类型和阶段,我们认为,内蒙古政府的公共支出应当考虑这样一些因素:
一是当政府从能源产业领域获得新的投资力后,不要忘记用能源产业获得的财富积累,进行反哺农牧业。对于能源产业领域的投资,政府应以政策诱导,利用市场力量来进行,不要将投资的视野局限在获得高回报的能源产业领域。
二是在进行硬件基础设施投资的同时,还要将新形成的政府投资能力,不断地扩大到地方的教育、人力资源发展、就业培训、文化发展、居民素质提高、制度创新等领域,实现硬件与软件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是政府在为发展能源产业积极引资的同时,还要注重对能源产业和其他产业技术创新的引导性投资。在政府的政策引导下,使内蒙古传统能源重化工产业在与信息技术、科技创新的结合中,实现从传统产业向新型工业化的转变。
(四)要正确处理能源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内蒙古作为中国华北地区的绿色屏障,内蒙古的环境保护问题已经引起中央政府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高度重视。最近几年通过退耕还林和圈养护草的工作,使内蒙古草原生态的恢复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随着能源重化工产业的发展,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将会出现新的问题。特别是对地下矿藏的挖掘和在地面建立电站,对内蒙古水资源的影响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距满洲里20公里的达赉湖就存在着因在湖边进行地下石油开采,造成了达赉湖湖水急剧下降的问题。达赉湖号称“北方第一湖”,是内蒙古第一大湖,也是中国第五大湖泊。现在已开辟为旅游风景区。当地政府和湖区管理部门对此也表示担忧。湖水下降主要原因与湖边的石油开采有关,如此下去,将威胁到达赉湖的存在。希望对此能够进行科学的考证和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08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