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德芳

   摘 要: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有效的课堂教学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信任的人文关怀情感。也使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培养,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让学生在充满思辨与灵性的课堂上创生数学智慧,促进了学生素质和个性的最优化发展。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精彩。让我们经常反省自己的课堂是否有效,怎样做能更有效。
   关键词: 数学课堂; 教学; 有效性; 优化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5-0135-02
  
   有关初中生课堂言语交往行为的一项调查表明,学生在课堂中回答教师提问的行为数在学生课堂言语交往行为总次数中占91.3%,而学生提问、异议及其它类型行为的比重分别仅占0.9%、3.4%、与4.4%。这说明,初中课堂教学中学生言语交往行为基本上是一个“听师由命”的非自主过程,学生的学习缺乏自主性活动。如此,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和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感的缺失也就是必然了。相对于课堂学生主体性缺失,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却走向另一极端。在一节公开课上,教师一上课就提出问题,问大家会做吗?然后让学生尝试解决,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都是让学生自己说,不作任何讲解、示范,评价也多数采用生生互评的形式。练习巩固时发现大部分学生未掌握新知。在另外一节《可能性的大小课》上,学生在摸球实验记录、分析讨论时,教师只是自己站在讲台上,或看看教案、或摆弄摆弄教具、或四处张望,就是不肯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当中去。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我们必须实施开放性教学,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空间和更多的思考余地。然而,审视这些课,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轰轰烈烈”,可是学生却并没有获得知识。在开放式教学中,我们把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主动学习上,忽视了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的把握,特别是忽略了对学生参与的实际可能性的分析。在探索过程中,没有具体的要求、提示和指导,探究方式由学生自己挑,喜欢怎样就怎样;探索伙伴可自己选,想与谁就与谁。在时间的调控上也是随心所欲,又或者当认为当学生动起来之后,教师就可以彻底“解放”了……这些都是随意的、毫无组织的学习方式,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失却的是教师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的神圣职责,自主探究变成了放任自流。
   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感悟不到数学问题的原型。在一些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课堂上学生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教室里看起来挺热闹,但这种活动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没有体验与反思,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除了感到高兴以外,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没有多少感觉,更感受不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忽视了对教学内容的正确把握,忽视了对活动的体验和反思。
   一、提高课堂学习主体性策略
   1.重视课堂中学生自主行为培养,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和个性发展。个性和创造性直接相关,压抑个性发展就会抑制创造性欲望和创造性人才的成长。人的行为是由以有意识行为――无意识行为和独立行为――角色行为为纵横坐标构成的“两元性与两重性的交叉图解”,从第一区域到第四区域分别构成了直觉行为区、习惯行为区、确认行为区和自主行为区。其中,第四区域集中了最多的与创造有关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逆向思维、聚焦思维、扩散思维、多维思维等思维活动,是培养创造性的一个核心区域。教育的功能在于按照社会的要求综合平衡地发展各类行为,只有各类行为协调发展才能有助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教师课堂教学推崇的是确认的、习惯的“角色行为”,而抑制了自主的、直觉的“独立行为”,过于重视角色教育而忽视了对人自身的教育,从而造成重共性轻个性、重服从轻自主的“行为失调”病症。创造活动最集中的“自主行为”区域成为教育的盲区。因此,从当前教学实际出发,我们更应重视发展学生的自主行为和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改变教学中存在的各类行为培养的失调现象,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力量源泉。
   2.良好的创造性教学环境。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实现主体性教学和培育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托兰斯研究表明,创造性儿童往往因教师不能理解支持他们的思想而隐藏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对他们的创造性产生严重的抑制作用。罗杰斯也曾指出,心理的安全与自由是创造的两个基本条件,有高度创造性的人常常偏离常模的思想受到压抑。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采取民主态度,支持学生发表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为创造性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气候和土壤。这里,特别要重视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这种关系中,学生才会感到心理的安全与自由,积极主动、生活活泼地观察思考,学生群体才会有群情激动、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才能被激发,创造欲望和行为才能得到激活。
   3.运用各类有利于自主创新学习的教学方法、模式和活动策略。发展学生主体性,既要灵活合理运用各类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教学方法,如体验学习教学法、发展问题教学法等,在教学方法上把抽象思维训练与形象思维训练、发散思维训练与辐合思维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不断作出调整、更新和整合,又要注重构建多维互动的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把接受性、主体性、活动性、问题探究性等自主创新性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实际和需要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过去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的教学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生生间的多向互动和认知与情感和谐互动教学关系的生成。此外,教师还要讲究教学活动策略的选择和运用,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和问题,巧设问题情境,把情境创设策略、多向互动策略与问题解决策略结合起来运用,综合发挥各种教学策略的整体效应,促成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质疑问难、探索求解心理的生成,使学生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得以充分展现和发展。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体性策略
   1.有效整合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在课程改革目标中有这样一段话:“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接受式学习,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探究的学习方式……”仔细推敲“过于强调”这四个字,决不是抛弃接受式学习。有效的教学要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和策略,只用一种探究的方法去教学数学是不可取的。因为探究法教学比其它方法题更费时间,不能保证学科教学任务完成。同时,用一种方法教学,学生容易乏味,教学效果也是低效的。有些内容要采用接受式为主的的教学,如最原始的数学概念:自然数、直线、射线,有关计量单位等等,而如法则、性质、定律、公式、规律等部分内容适宜于探究式为主的教学。两种方法优势互补,有效整合。
   2.组织有效的课堂交流。课堂上,在学生热闹的交流中,教师听懂了每个学生的想法,学生之间相互听懂了吗?事实上,除了几种常见方法外,其余的几乎都是少数优生的“专利产品”,他们你争我抢地发言,使课堂气氛显得很热闹。而大多数学生成了“配角”,他们听得一知半解,对别人的方法“当时好像理解了,但过后就忘记了”。至于个别学困生,在课堂上根本就是一个看客,他连最基本的方法都不理解,何况其它方法呢?热闹的交流只是表面现象。这就要求在交流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对同伴的方法进行理解,让大家欣赏到各种不同个性的精彩,达到思维的相互沟通,视界的互相融合;或者找到各种方法的内在联系,以及各种方法相对来说谁更合理、简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类,作出选择和自我调整。
   3.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空间。一个人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想法拿什么去与别人交流?因此,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基础。其次教师要加强指导。除了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外,还要注意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和良好合作习惯的培养。如倾听的习惯、质疑的能力,有条理汇报交流的能力,合作探究的方法策略等。对良好习惯的养成,合作探究技能的培养要持之以恒。此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都需要空间,教师要为学生的活动搭好台,留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以确保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质量,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以落实。
   三、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产生认知冲突的学习情境,诱发学生质疑,猜想。例如:利用进影院(教室)找座位的方法创设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数学情境;通过猜数游戏、找日历上数字的规律等活动创设函数与方程的问题情境;从剪刀剪开布片的实际操作创设两直线相交所成角的问题情境;通过讲买布的故事和希腊数学家丢番图生平的故事创设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的问题情境。在这里,我的体验是:
   1.创设情境一定要围绕着教学目标,紧贴教学内容,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做到精练、准确,针对性强。以简约的情境突显鲜明的数学问题,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2.是把数学问题寓于一定的情境中,旨在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储备,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准数学情境与数学知识的结合点,让情境创设与数学思考结合贴切,真正发挥情境的启思功能。
   3.创设现实情境时,要力求从周围的生活世界入手,创设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实践,触摸数学,提升情境的实效性。
   4.创设情境要从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高度出发,跳出“创境激趣”的框框,挖掘情境的启思、悟理等功能,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整体效应。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初中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 (美)理查德.阿兰兹.学会教学[M].上海:丛立新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52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