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大学生体育兴趣 提高大学体育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维强 赵 阳
摘 要: 本文从培养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入手,对我国当前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阐述了培养大学生对体育运动兴趣的重要意义,探讨和分析了今后体育教学改革的方法与模式。
关键词: 培养; 大学生; 体育兴趣; 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 G80-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3-0153-01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地深入和发展。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涉及到诸多方面因素。其中体育教学的好与坏,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它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在培养人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改革学校体育工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可以说,体育教学改革单靠某种教学形式或某种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不能实现的。体育需要强调人们自身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内容。培养人们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就不可能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
1. 我国当前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传统的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的兴趣发展。在旧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都能在不自觉中形成一种符合自己特征的教学模式,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教学顺利进行,但是却能束缚体育教师的思维方式,使自己陷入条框之中,易影响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使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难以达到体育课所要求的多种教育的作用,在对体育教材的使用和选择上,不思创新,不求进取。
1.2 体育课堂结构的传统模式已不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发展需要。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体育教师在上课中一般采用“四部分”的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结构由于对课的几个部分限制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现实中,我们面对的是在优越条件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青少年,他们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易产生兴趣,思维敏捷,活泼好动,爱上体育课,却不愿意参加剧烈或难度较大的活动,更不愿意在活动中受到太多的约束。再加上班级人数多,肥胖的增多,克服因难的意志品质弱,给我们的体育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我们本来可以利用这些因素有针对性地加以突破,但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条条框框,无形中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使课的形式单调,同时也把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情地限制住,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2. 提高大学生体育兴趣的方法及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2.1 提高大学生对体育的了解和认识,加强教育和诱导,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大学生不喜欢体育,不能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体育,主要是他们缺乏对体育价值的实际感受,对体育缺乏愉快的情感体验。所以,应首先让学生从理论上接受体育的价值,然后再切身体验这些价值。
2.2 精心挑选教学内容,合理利用教学手段和方法。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教学内容多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这些项目技术性强,大学生练习起来枯燥且难以掌握,降低了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3 丰富体育课的组织形式。体育课的组织应当生动、活泼多样,应根据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以及个性心理倾向等各方面的差异,采取“分层次教学”的形式。这样可以避免一部分同学“吃不饱”一部分同学“吃不消”。
2.4 体育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处理好师生关系。体育教学既是一种复杂的教育心理过程,又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它是由教师的“教”的活动和学生的“学”的行为,以及教学中各种信息所组成各种复杂的人际信息沟通系统。在这一活动系统中我们不能孤立地考察教师的“教”的行为,也不能孤立地考察教师的“学”的行为,它是一个人际互动过程。所以在互动中教师应做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做学生的好朋友多与他们进行平等的语言交流、赏识学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2.5 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1]。因此,兴趣不能离开具体的对象。在体育教学中培养从事体育活动者的兴趣、爱好、选择与确定体育活动内容就十分重要。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在体育活动实践中有其不同的意义。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爱好是一种行为的积极表现,而习惯则成为生活中的“自然”行为[1]。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是在提高人们对体育活动意义认识的基础上促进他们对此发生兴趣、爱好,以致形成了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成为生活节奏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当前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方法与途径
3.1 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学校体育教学应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但一味强调体育教学培养能力、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而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这样,不可能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我们知道体育教学的目的是“锻炼学生身体和改善学生健康状况,促进学生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他们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学会体育运动的手段、方法,丰富体育文化知识,不仅是锻炼身体的需要,也是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终生参加体育锻炼习惯的需要”。因此,确定学校体育课改革的方向,首先就应明确学校体育课在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和总目标中的地位、作用和建立相适应的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再具体深入研究学校体育课的上去。一般来讲,人的本性是爱动、爱玩的,那么从小培养幼儿、儿童、少年和青年爱“玩”,会“玩”的习惯,加以正确引导,鞭策与鼓励其成效也就愈大。培养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与习惯,不仅是一般的体育教育过程,而且,更要强调这是一个养成教育的过程。因此,不仅要求在体育课中进行教育,而且体育教师在此条件下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改进体育教法,并同课外相配合,促使学生对体育有兴趣,养成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共同实现之。忽视了这一点,就难于奏效。
2.2 体育教学改革的方法与意义。体育教学改革在我国走过了曲折而漫长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体育机制的不断完善和深入,体育教育迅速发展,体育改革方兴未艾。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是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2]。在西方体育教学发达国家,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步被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和兴趣为主的新方法所代替。表现在教材由原来的六项运动改为“基本运动”和“比赛”两大类,使学生对体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则有更多的主动权去选择教材和教法。随着新思想的不断涌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新生事物所代替。
总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发挥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转化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正视学生的自身感受,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胆突破。既尊重传统,也不要被传统所约束;既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也要找出适合本校实际的方法,使每节课都做到教法新颖,措施有力。总之,体育教学改革只有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出发,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方法,才能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走出一条既适合我国国情又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 刘玉梅.浅谈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2):78-79.
[2] 高尔烈.浅谈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学校体育,2000(3):60-6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68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