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应用气垫床预防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压疮的效果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巧华

  【摘要】目的:探讨气垫床对心肌梗死急性期病人皮肤压疮预防作用。 方法:将96名心肌梗死急性期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试验组病人入院后即使用气垫床,对照组使用普通棉垫,观察比较两组病人在翻身间隔时间、全身酸痛情况、皮肤潮湿感、皮肤灼热感、皮肤发红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两组病人在各方面较均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结论:心肌梗死急性期应用气垫床,可以增强舒适度、减轻疲劳感及肌肉酸痛、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能有效的预防压疮的发生。
  【关键词】心肌梗死;气垫床;压疮;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144-01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研究对象来源于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期间于我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无压疮。
  1.2 气垫床的使用
  1.2.1 使用方法:(1)将气垫直接放在床褥或海绵垫上,在气垫床上铺一棉布或棉褥,以避免皮肤直接接触。(2)气垫床在病人使用时不间断的运转。(3)气垫床以手用力下压有硬度为宜。
  1.2.2 辅助措施:两组病人床单元均保持床单整洁、干燥、平整、无碎屑,如有渗血渗液者及时更换敷料。
  1.3 护理方法
  1.3.1 常规治疗和护理:两组病人入院后按照急性心肌梗死常规进行治疗、护理。
  1.3.2 预防压疮的护理:①白天2~4小时翻身一次,夜间3~4小时翻身一次,并检查、记录病人的皮肤情况;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单平整干净;③给予营养易消化的饮食,必要时行支持疗法。
  1.4 观察指标及其评定:采用以下指标评价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1)翻身间隔时间:分为白天和晚上两个阶段分别记录;
  (2)询问患者有无因卧床引起的全身酸痛不适;
  (3)皮肤潮湿感:病人卧床大于等于4小时后自我感觉和护士检查均发现皮肤潮湿感;
  (4)皮肤灼热感:病人自我感觉受压部位皮肤有灼热感和皮肤温度升高;
  (5)皮肤发红:护士观察到病人身体受压部分颜色变红。
  1.5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应用t检验,两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共入选患者96例,为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我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试验组48例,男37例,女11例,年龄40到85岁,平均58.8±13.34岁。其中下壁心肌梗死20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20例,右室心肌梗死8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2例,合并高血压患者19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4例,合并脑梗死患者6例,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2例。住院时间7~28天,平均14.95±4.04天。对照组48例,男35例,女13例,平均年龄42~84岁,平均57.92±8.87岁。其中下壁心肌梗死15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24例,右室心肌梗死9例。合并糖尿病患者9例,合并高血压患者22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6例,合并脑梗死患者5例,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3例。住院时间10~28天,平均15.12±3.54天。所有患者入院前均生活能够自理,无长期卧床者,入院前均无压疮。 2.2 量测结果:患者入院后均由责任护士使用Braden量表评价患者发生压疮的潜在性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其中实验组患者得分≤18分者33例,占实验组人数的68.8%,对照组患者得分≤18分者31例,占对照组人数的64.6%。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住院时间、全身营养状况、发生压疮的潜在危险性因素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 Braden评分(x±s)比较
  注:两组间比较均P>0.05
  表2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注:组间比较均P>0.05
  2.3 两组患者压疮护理效果的比较:两组病人在皮肤潮湿感、皮肤灼热感、皮肤发红、全身酸痛感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且实验组翻身间隔时间延长,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结果见下表3。
  表3 两组患者压疮护理效果比较
  注:两组比较均P<0.01。
  4 结论
  心肌梗死急性期,使用气垫床可减少病人的翻身次数,使之得到充分的休息,降低心肌耗氧量,减轻患者心脏负担,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劳动强度。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气垫床预防压疮,操作简便、安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549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