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分期治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郑俊 黄小华

  【摘要】目的:探讨心衰的中医治疗方法,总结治疗的有效处方。方法:通过对心衰患者的临床用药实践观察,总结患者用药疗效。结论:中医药分期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中医药分期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中图分类号】R541.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483-02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复杂的一种临床症状群,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阶段,严重威胁患者健康。研究高效治疗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慢性心力衰竭可归属中医的“怔忡”、“喘证”、“水肿”、“心悸”、“胸痹”、“痰饮”等范畴,以心为主,与肺、脾、肝、肾关系密切,初起多在心脾两脏,日久伤及肺、肝、肾。以虚为本,本虚标实,本虚指气血、阳气亏虚,标实为水饮、痰湿、瘀血,正虚邪实往往相互因果为患。
  对慢性心力衰竭分期的认识: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一方面的太过和不及都可能产生疾病的发生。笔者认为慢性心力衰竭发病演变的顺序为气虚→阳虚→水饮、痰湿、瘀血内生→阳虚欲脱,并由虚致实,由实致极虚。心力衰竭的程度除本虚外,与标实的存在和程度呈正相关。慢性心力衰竭早期:心脾气虚、心阳初虚、痰浊水饮瘀血始成。慢性心力衰竭中期:脾肾阳虚、痰浊水饮瘀血内聚。慢性心力衰竭晚期:阳气虚脱于外,阴寒弥散于内,阴阳相互离绝。
  治法以健脾益气、温阳、祛痰、化瘀、利水、回阳救逆等方法为主。
  慢性心力衰竭早期:在心衰的初始阶段,患者常表现为心悸,气短,活动量下降,腹胀,水肿,纳差,舌质淡暗苔白厚,脉沉滑等。治法以健脾益气、温阳、祛痰、化瘀、利水。方药予以四君子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人参10克、黄芪30克、丹参15克、红花15克、益母草15克、半夏12克、厚朴15克、川芎15克、葶苈子12克、茯苓20克、桂枝10克、炙甘草10 g、薏苡仁30克、白术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慢性心力衰竭中期:在心衰的中期阶段,患者常表现为:心悸,短气乏力,动则气喘,身寒肢冷,腰酸尿少,面色苍白或青紫,全身水肿,腹胀、便不成型,颈静脉怒张,胁下痞块,唇甲青紫,舌淡胖,或有齿痕,脉沉细或迟。治法以温阳益气,健脾利水,祛痰,化瘀通络。方药予以真武汤加减:丹参15克,茯苓20克,白芍15克、白术15克、制附子15克、北五加皮15克、桂枝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水蛭5克、薏苡仁30克、泽泻15克、葶苈子15克、车前子30克。(阴虚明显去附子,加麦冬15克、沙参15克、五味子 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慢性心力衰竭晚期:在心衰的后期阶段,患者常表现为:心悸喘促、张口抬肩、面色青灰、尿少肢肿、大汗淋漓、四肢厥冷,甚至昏厥谵妄,舌质淡晦,苔白或苔少,脉沉细欲绝。治疗予益气回阳救逆固脱:方药以参龙牡汤、四逆散加减:制附子10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高丽参30克(加煎浓汁兑服),山萸肉90克,生龙牡粉30克,磁石粉30克,麝香0.3克(分3次冲服)五灵脂15克,瓜萎30克(酒泡)、葶苈子15克、白术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结合中医病因病机,采用中医药分期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以健脾益气、温阳、祛痰、化瘀、利水、回阳救逆等方法为主,在治疗中重视调理脾胃,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总之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在总的治疗原则下,观其脉症,随症治之,个体化治疗方是最佳方案。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1-175
  [2] 郑伟如.内科实用治疗学[M].四川科技出版社,1996.78-82
  [3] 中医内科学[M].第5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03-1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553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