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 平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是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方式。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由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评价体系、保障体系等构成,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应从以下方面入手: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方法;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监控和评价。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经济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6-0223-03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先生说过:“凡教育皆含职业之意味。盖教育云者,固授人以学识技能而使之能生存于世界也。做学合一,教育与生产应该相互促进”。为了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一线岗位的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应用性和实践性。有效的实践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同时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缩短与行业需要的差距,提高适岗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1 构建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包括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监控评价等要素构成的职业性和开放性相结合的系统。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教学理念
突出工作与学习结合的实践教学理念,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利用高职院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与岗位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产学合作,双向参与。
1.2 教学目标
突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应用性,将专业技术综合能力、管理与人际交流能力、创新能力导入培养过程,将适应明日岗位需求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渗入实践教学过程中,由此达到四个目的:提高学生认知社会、洞察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理性思维、健康发展的能力;养成学生勤劳敬业、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只有与企业合作,面向职业岗位进行实践教学,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才能实现实践教学目标。
1.3 教学方法
突出校内实践情境“仿真化”和校外实践真实化,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有校内实验、实习、实训以及校外社会实践及顶岗实习等,这些实践教学形式通过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接受仿真训练或实训,形成有助于能力和素质内化的情境氛围,有助于培养职业核心技能和职业素质。
1.4 教学内容
突出职业应用性,构建结构灵活的模块化课程,按实验技能训练模块、单项技能训练模块及综合技能训练模块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工学结合实践教学内容既要满足以就业为导向的岗位技术领域需要,又要有助于培养学生在今后职业发展生涯中就近岗位迁移的职业能力。
1.5 教学监控评估
突出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建立与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方式和激励机制,要在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中,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的评估检查,把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作为评估的重点,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2 构建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做法
2.1 以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深化课程改革
工学结合课程是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建设是教学取得预期效果的保证,要从岗位能力出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要求。
首先,删繁就简,以“必需、实用、够用”为原则,推进课程综合化改革,充分体现理论为实践服务的功能,突出实践的主体地位,实践需要什么样的理论,理论教学就按需设置相应的必需课程及课时量。不追求“高、深、全”,不追求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例,《管理学原理》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对高职学生而言,其中相当部分的理论知识过于广泛,实用性弱,按“够用为度”原则,简化众多的管理学流派的思想,只保留其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部分,如科学管理理论只简要介绍泰勒制的主要思想,行为科学理论只介绍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等。另一方面,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可以对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进行梳理,避免课程之间的内容重复,如把《公共关系》与《商务礼仪》整合成《公关与礼仪》,将《推销学》与《商务谈判》整合成《推销与谈判技巧》,把《管理心理学》与《消费心理学》以及其他课程中涉及心理学的知识整合成《心理学基础》,这样在保证知识面不缩减的前提下,为提高实践课时比例提供了可能。
其次,重新设置课程体系,加大实践教学课时比重,应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对专业进行剖析,突出技能要求,重构课程教学体系。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知识课、专业技能课三大类,各专业实践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都应达到教育部规定的40%的要求。
2.2 编制明确的实践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等教学指导文件,制定实践项目及其规范,抓好项目实践,提高实践效率
许多高职院校往往有比较完善的理论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但相对而言,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却不够完备。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时期,诸如职业分类、劳动力市场准入和资格审查等均处于起步阶段,对如何构建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尚无统一的认识和明确的规定,加之不同区域对人才需求有差异,所以,必须按照所在区域的具体情况制订实践教学计划等教学指导文件,将实践教学活动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主导特色产业密切结合起来,通过有效的社会服务达到完成实践教学目的。
教学计划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是高职院校办学思想、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及其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的具体体现,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编制教学计划要体现工学结合思想,将实践教学体系纳入其中,构建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的课程方案,以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而实践教学大纲是编制实践教学指导书和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依据,包括实验(训)教学大纲、实习教学大纲、社会实践教学大纲等。编制实践教学大纲要依据教学计划的总体安排,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
实践项目及其规范的开发和编制要体现工学结合思想,将学生未来工作岗位要用到的职业技能编成实践项目,实现学生所学内容与就业岗位要求的“无缝对接”。如工商管理专业的企业咨询报告和市场营销专业的市场开发项目,是以是否有利于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和产品推销作为实践项目考核目标,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以自己的努力取得实绩,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在制定实践项目及其规范时,凡已有国家标准的,一律采用国家标准,暂无统一标准的,按照企业岗位职能要求,由学校邀请企业专家和资深教师提出实践项目内容和标准,经论证后组织实施。在项目实施中,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让学生通过参与完成一个系统的技能项目,学会项目制的工作方式,了解项目的整个操作过程,模拟将来的工作模式,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工作能力,启发学生的思考;学生通过项目实践,领会如何进行团队合作和控制工作进度,提升职业素养。
2.3 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工学结合实践教学形式主要包括实验、实训、教学实习、顶岗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活动、社会实践等,其形式要基于工学交替,应根据相关专业培养目标及对应的能力与素质要求,把专业基础知识渗透到专业认知实习、专业基础技能训练中,专业知识渗透到校内生产性实训、企业顶岗实习和技术应用过程中,将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指导贯穿于专业实践的全过程,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在实践教学方式上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互动渐进。常用的实践教学方法有:(1)仿真模拟,该教学法是指创造与实际工作相仿的仿真工厂、仿真车间、仿真产品、仿真工艺、仿真情境,让学生在与实际工作相仿的模拟环境中训练职业能力,其优点是省时,成本低,灵活多样,有利于师生互动,主要适用于各科目课程实践及综合实训。如在市场营销学科目的实践课程中,以模拟公司形式设置经理、财务、策划、采购和营销业务等岗位,让学生在实训期间交替轮换岗位或兼职多个岗位,通过在不同岗位的模拟实训,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锻炼。(2)项目驱动法,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实施一个完整企业工作项目来综合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工商管理专业实训项目有:制定创业计划书;融资策划与企业注册(可为《财务管理》、《经济法》使用的实训项目);招募员工(可为《人力资源管理》设计使用的实训项目);产品与服务定位(可为《市场调研》设计使用的实训项目);风险分析(可为《财务管理》、《会计学》设计使用的实训项目)。(3)顶岗实习法,通过组织学生在企业生产一线顶岗实践,让学生在完成具体的岗位工作任务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实际工作能力,感受真实的企业氛围,在实践中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逐步实现“零距离”上岗。(4)工作要素复合法,是指通过对岗位工作过程的分析,将某工种的工作过程分解为若干相互衔接的工序,让学生分别针对每一工序进行反复训练,在熟练掌握之后,再按工种工作过程进行复合训练,从而形成工种技能。其主要适用于工种训练,如会计学、统计学等课程实务技能训练。
2.4 工学结合实践教学团队的建设
通过“双高”(高学历、高职称)引进、“双师”(教师资格、相关职业技术资格)培训、重点培养等有力措施,打造一支具有特色、行业认可的实践教学团队。将实践教学纳入整个教学体系中统一考核,根据教师的实践教学具体表现(参与态度、组织能力、指导水平、敬业精神)和实际业绩,在酬金分配和资源配置方面体现出来,对表现突出者还可以给予物质奖励和其他倾斜政策,努力营造开展实践教学的氛围,通过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激励措施调动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以此形成有利于推进实践教学的人才支持和管理运作机制。
各高职院校一方面要积极利用企业优质资源,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部分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发挥他们具有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的优势。另一方面,学校高度重视现有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教师定期带薪脱产培训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安排专任教师定期前往企业开展挂职实践进修,深入了解企业实践,提升专业实践能力,使教师在教学上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通过政策导向,鼓励和支持挂职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工作,与教学实践基地合作开展科技研究与开发工作,参与合作企业的员工培训。
2.5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训基地的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主要有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主要功能是:学生专业技能培训功能、社会服务功能及研发功能,学生专业技能培训功能是指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提供理论验证性实践教学、单项技能、岗位技能、综合技能、关键能力等职业能力培训的环境;社会服务功能是指开展对外技术服务、提供社会短期培训、提供技能考核鉴定的场所等;研发功能包括产业运作与生产、科研等。校外实训基地主要功能有:培训学生综合能力、准就业功能、产学研发及信息反馈功能。其中准就业功能是指学生毕业前一年或一学期进入企业顶岗 实习,以半工半读形式进行岗位技能训练,实习期间享受一定形式的员工待遇,毕业时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对其评估,达到要求由企业与其签订用工协议。
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要体现三方面原则:一是功能互补原则,根据实习实训的功能要求,结合学校已有的实习(训)资源条件,选择功能互补的校外实习(训)企业,实现校内外实习(训)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是三方利益共享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企业放弃利润,全力配合学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是不现实的,如果能够把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的功能加以结合,通过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将学校服务社会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加以发挥,就能够在赢得合作企业积极支持的同时,也为合作企业乃至社会其他部门和个体提供应有的服务,贡献学校的一份力量。三方利益共享就是通过“校内基础理论学习――基本技能实训――合作办学单位校外实训――顶岗实习――合作指导专业实践”等学习培训环节,用人单位利用学校的师资和实训资源获得了为自己量身打造的合格人才,减少了岗前培训时间和费用。学校也利用合作单位的资源和技术力量,减少了校内实训的压力,提高了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办学品牌,全方位实现校企双赢;而学生在企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真实项目和企业活动现场的实践学习,了解生产过程,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三就近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原则,这样既方便学生实习,保证实习的有效时间,降低学生实习成本,又可以便于学校指导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和交流。
2.6 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是顺利实施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要建立包括专门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专门的制度和手段等在内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包括各岗位的岗位职责、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安全卫生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实训耗材管理制度、教师工作规范、学生实训守则、实习工作规定等,尤其是与校外合作企业建立教学实践基地时,合作双方要建立主要领导参与的领导和协调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合作双方必须制定专人具体负责落实的合作协议,设立联络员,保证双方信息沟通,并对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情况和合作成果进行阶段性总结。
2.7 建设工学结合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
要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必须理顺实践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关系,形成一套完整的监控和评价管理机制。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既要体现目标与过程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统一的教学质量监控理念,又要具有可操作性、协调性、持续性的特点,要坚持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检查的经常化、严细化,逐步形成“检查评价――诊断分析――纠偏补漏――问题处理――改进提高”的闭环反馈程序,突出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动态监控职能,发现质量薄弱点或问题,及时处理并确保改进提高。
由于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涉及到校内和校外两个教学场所,企业要参与实践教学的评估与监控,学校可以邀请企业(行业)相关专家共同组成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管理委员会,下设指导教师组、实践监控组和评估考核组,分别开展教学指导计划、实践进度监控、实践教学评估工作,并制订实践教学质量标准,使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有章可依,加强对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检查和督导。
参考文献
[1]李世宏.论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职教论坛,2005(5):62-64.
[2]顾力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
[3]陈欣,郑海涛.论高职专业的实践性教学[J].职教论坛,2003,(6).
[4]李海宗,肖文芳.就业导向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本质特征之新论[J].职业技术教育,2008,(34):5-8.
[5]程宜康,吴景松.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及教学解决方案[J].职业技术教育,2004,(34):24-27.
[6]李占军.“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模式探索[J].职教论坛,2006,(9):34-36.
[7]吴言忠,刘华海.工商管理专业模拟实训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38.
[8]罗明忠.重复博弈视角下的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机制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08,(1):40-4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73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