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方便人民群众 服务科学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姚 荣

  近年来,如皋工商局围绕服务地方经济科学发展,积极转换登记注册管理职能,就改变管理方式、创新服务流程、优化人力资源、方便群众快捷办照,进行了大胆探索,全面构建了授权工商分局登记注册审核管理机制。极大方便了社会公众投资兴业,大幅提升了登记注册服务效能,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得到各级政府的充分肯定。以高质量的服务体现了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和地位。
  
  一、登记主管机关对各类市场主体准入的登记注册审批管理不但制约着登记注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一)登记事权分散
  对登记注册的分类是以出资来源、所有制性质等因素为标准,划分内部登记机构,设置登记管理权限,由企业登记、外资登记、个体私营登记机构分别行使个私、内资、外资企业的登记审批职能,并且内资实行分级登记,外资实行特别授权登记。这种带有明显计划经济体制下行业归口管理的痕迹,导致了市场主体准人多头登记,因人设事,审批繁琐,群众办照多门,畏难怕烦。
  
  (二)登记审查重复
  对登记注册申请材料的审查先由工商分局(所)经办人和分局(所)领导两级初审,报局后再经过“办事员一部门负责人一主管领导”多层重复审查。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的行政性审批管理的模式,导致市场主体准人的效率低,群众、投资人和企业在局、所之间来回奔波,怨声不断,严重挫伤了积极性。
  
  (三)登记程序繁琐
  国家自恢复企业登记注册制度以来,无论是传统的“办事员受理一部门负责人审查一主管领导核准”三级审批机制,还是《行政许可法)实施后逐步推行的“注册员审查受理一主管(部门)领导决定”二级审核机制,均设置了两个以上环节的登记注册审核程序,拉长了内部审批流程,导致了市场主体登记的环节多,办事拖拉,增加了申请人和登记机关的双重成本。
  
  (四)登记改革局限
  近年来,各级登记主管机关顺应转变政府职能、提速增效的要求,推出了一个窗口对外、一门受理、一次性告知和绿色服务等多项服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提高了登记注册审核效能。但是,因其改革主要是针对服务作风、服务形象的“表面”改进和服务效率上的“修补”。如:进驻政府服务中心,开设一个对外窗口,只是将分散办公改进为与其他部门集中办公,仅解决了企业办事多部门跑的问题;实行阳光政务等各项服务措施,仅解决了服务态度和服务作风问题。这些并没有解决登记注册效率不高和真正实现便民高效快捷服务的根本问题。在经济发达地区,行政服务中心仅几个人的登记注册窗口,更是难以满足投资人少跑路、快办事、手续简、兴业快的要求。
  如何让人民群众迅速办照、让经济“活水快流”,使工商部门办事提速、服务提质,如皋工商局自2002年以来,借鉴发达国家的高效服务,以群众反映最大的登记办照时间长、要求高、手续繁、反复跑等问题为切入点,深入研究探索,用全新观念、全新思路、全新体制,全新格局,全面推行了科学规范、方便快捷、高效有序的登记注册授权审核管理制度。
  
  二、启动对工商分局登记注册授权的审核管理,真正实现登记注册服务效能“大提速”
  
  (一)有序推进
  以提供多角度、深层次的个性化优质登记服务为前提,以简政放权、优化流程、迅速办照为原则,以登记注册审核事权合并归一为突破口,将各类市场主体登记注册的审核决定权,逐步授予工商分局直接行使。方法上采取先行试点、由点到面、分期分批、分类授权,成熟一个授权一个,成熟一批授权一批。定期授权与不定期授权相结合,正常授权与特殊授权相结合。通过授权,赋予具备条件的分局依法相对独立地行使登记职责,彻底废除了传统的分部门审批、分级别审核和多环节办照的登记管理模式。改革局、所两级审核为一级审核,终结了申请人往返于局与分局之间的“马拉松”;改革审查与核准相分离的繁琐程序,减少登记审核环节,节省了三分之二的周转时间,将过去由“行政首长审批”的登记制度,转变为由授权部门、授权人员直接“审定”的授权管理制度。
  
  (二)按能授权
  授权审核是责任而不是待遇,是履职能力的证明而不是权力平衡。授权管理的核心,是将独立审核决定权依法授予具备条件的分局和人员,是对登记专业知识水平的资格认定。该局坚持因局制宜、因能授权、因事设权、因权追责,岗在权在,离岗权消,再次上岗重新考核、重新授权。建立了严格和完善的登记授权准人机制,从源头上确保被授权分局和人员的业务素质。每个分局至少有2名以上经考试合格的登记人员,方可授予相应的登记注册审核权限。对各分局和所有授权人员实施“岗前培训、称职上岗、按能定岗、失责离岗、违规收权”的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授权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考试,按“业务知识笔试”、“登记实务操作”和“岗位绩效考核”三类进行“笔试”和“实务操作”二项考核。经考试合格者,视分值和分局的岗职需求择优定岗,对所在分局逐步授予了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个体、企业登记审核决定权限。实现了“审核权、按能授,谁有权、谁审核,谁审核、谁签字,谁签字、谁负责”,大幅提升了行政服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三)分步实施
  自2002年至2009年,如皋工商局通过五次简政放权、扩大授权,实现了90%以上的登记注册是直接审定制。审核标准从多项标准转变为一个口径,解决了由于内部掌握尺度不一造成的执行法律法规和政策口径的不统一问题,提高了审核通过率;对补办材料由逐级退办制改为分局决定制,杜绝了内部流转过程中由局长往下多层次逐级退回的繁琐手续,提高了运转效率。
  
  (四)完善培训
  一是强化业务培训。每年按季度至少举办一次专项培训,辅之以日常上门培训、跟班培训、个案培训、结对培训、典型示范培训等方法,让每个分局、每个授权人员能及时掌握国家最新法律、法规、政策和上级局要求,不断增强融会贯通运用登记法规的能力。二是强化登记规范辅导。于试点之初即编制了11类覆盖个体工商户和企业各类登记业务的《作业指导书》。《许可法》实施后,更新、充实、完善、汇编成《个私登记规范》、《企业登记规范》、《外资登记规范》、《登记检验规范》和《登记服务规范》,形成了登记业务统一标准,辅之以登记科不定期编制的登记业务指导专刊。及时规范分局登记行为。八年来,共编制业务指导函65期。三是强化行政指导。针对申请人提供的自备文书五花八门、不符法定要求、增加审核工作量,授权分局的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该局编制了各类登记注册的自备示范文书共78种,细化、简化和统一了登记文书审核要求,既让申请人容易理解、迅速填报,也利于提高分局及授权人员登记实务操作能力。
  
  (五)综合监督
  该局先后制定、完善了《登记注册授权审核试行办

法》、《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和《政务公开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等六项制度,明确规定对工商分局及登记人员授权条件、职责权限、履职程序、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培训再教育机制、监督检查和过错责任追究等实施标准,分局长为登记注册分级授权管理责任人,对本分局授权核发的各类执照质量负总责,建立了权责明确的登记注册授权管理机制。同时,完善了授权执法监督。
  
  三、实行登记注册授权管理机制,提高工商行政管理依法行政公信力
  
  (一)职责更加明确
  实施登记注册授权管理制度,将登记主管机关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分局、各岗位及登记人员,建立了职责明确、具体细化的岗位责任制,实现了局、分局两级登记部门及所有登记人员定标、定岗、定级、定权、定职、定责、定效,使每件市场主体的准人均事前有明确目标、过程有履职记录、事后有追责监督,以科学的授权管理审核制度,推动授权的分局和授权人员提高履职意识,强化尽责责任,规范登记行为,有效制约和防止登记行政许可过程中行政不作为或行政滥作为,杜绝了违法违规、设卡刁难、越权审批等多种错误行为,体现了职责权利的相互统一,确保合法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权责一致。从基层层面上为推动我国最终建立和实现商事登记制度,在组织机制和责任机制上作了有益探索。
  
  (二)流程更加简化
  实施登记注册授权管理制度,通过明确登记注册的执行标准、统一法律法规的掌握尺度、规范登记材料的审核要求、确定法定权限和时限,实现了登记注册各环节的流程再造和精减优化,革除了重复的登记审核工作流程,审核决定权由局登记注册科一个部门扩大到全局各分局共12部门,审核人员由局机关的4名人员增加到全局44名登记人员,审核程序从层层审查改变为授权分局包干到底,办照通道由市局的一个窗口扩大到11分局的多个窗口,覆盖全市20个镇区,平均每两个镇区就有一个,大大方便了申请人以最少的环节、最近的距离、最低的成本办照,提高了个体工商户和企业登记当场办结率,实现了《许可法》要求的行政许可便民、高效原则,从制度上、方法上和内部管理上促进建设服务型工商向纵深推进。
  
  (三)办照更加快捷
  实施登记注册授权管理制度,使登记审核“集权”,被授权分局权力大了,赋予的责任也重了。由此掀起了各工商分局学习法规的新高潮,形成了各登记窗口“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竞赛氛围。推动授权分局的领导重视学法、授权人员用心学法,钻研业务,精益求精,增强了解决各类疑难问题的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了基层分局和登记条线人员的服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切实做到了“一次性”告知、“一文本”示范、“一站式”审核、“一条龙”服务、“一窗口”进出,推动全局登记办照大提速,服务效能大提升。据不完全统计,该局八年来,新设的24215家企业、149762户个体户,除需要进行核实的外均是当天受理当天发照,需核实和变更等其他登记业务也均是三日内办结。
  
  (四)形象更加提升
  实施登记注册授权管理制度,推动建立健全了全视角、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登记注册政务公示体系。各工商分局通过工商政务网、基层建设网、电子触摸屏、登记咨询热线、投诉电话、投诉网站等多种方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构建登记主管机关与人民群众沟通交流的平台,建立起上下联动、高效快捷的效能投诉网络,实现了由封闭管理向公开管理的转变,彻底解决了“收发室”、“中转站”和“体外循环”现象,在为地方经济跨越发展“有为”中实现了“有位”。该局在如皋市政风行风测评中连续四年为所有条管部门的第一名;登记注册条线(即全局12个登记窗口)自2003年至2009年度,在市政府行政服务综合考核中连续七年获得第一名。登记授权审核管理方式,近几年已广泛运用于总局大幅增加县(市)级外资特别授权和省级下放股份公司等登记管辖权限中。也被越来越多的兄弟市(县)局纷纷借鉴应用,并延伸到工商其他职能部门,在法制、监管、消保等条线,也陆续试行了授权工商分局一定范围内案件核审、企业年检和《食品安全流通许可证》的核准决定权,不断优化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各职能的运作方式和服务流程,树立了服务型工商的新形象。
  
  四、分级授权、提速增效,是建设复合型、专业型工商队伍的有效途径
  
  (一)服务发展是工商履职的永恒主题
  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履行职能的行动指南,服务发展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落实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基本要求。如皋工商局的登记授权管理正是坚持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从大局出发,摒弃陈规陋习,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方法,统筹运用内部职能,科学合理配置资源,实现了登记窗口服务由现行的松散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充分体现了让群众办事“少跑一趟路、少进一扇门、少找一个人”的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做群众所愿的实际行动,创造了登记主管机关热情服务、高效快捷的办事环境和更加优良的和谐发展环境。
  
  (二)服务发展必须解放思想、大胆探索
  如皋工商局通过解放思想,打开思想禁锢,突破传统思维,跳出部门利益、层级利益,实施登记审核授权管理,彻底克服多头行政、政令不畅、办照拖拉、执法不公等问题,真正把解放思想体现到“让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及时、更节约、更满意”的目标中,体现到推进登记机关服务发展模式由初级形式向高级形式转变中,体现到营造全面协调发展的环境中。“每一次思想大解放都有效带动了经济大发展”早已是不用赘言的事实。思想大解放必然推动工商登记主管机关适应科学发展之需,在与服务大局和让群众、企业和政府“三满意”的“同频共振”中找准位置和突破口,有所作为。
  
  (三)服务发展必须加速提升工商干部队伍素质
  现代行政管理是以人为主体的系统管理工程,人员素质要素是核心要素,是实现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建设服务型工商的目标是建设一支“三个过硬”的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服务型登记注册窗口,关键是要建设一支专业型、复合型、高素质的登记管理干部队伍。造就一批熟悉掌握登记注册管理法律、法规及相关业务知识的精英分子。培育一支高效快捷履行登记注册职责的基层登记管理队伍,必将奠定工商行政管理事业良性发展的基础。
  
  (四)服务发展将促进工商事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发展史必定是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要求的创新史。如皋工商局通过创新服务发展的机制,扩展服务空间,拓宽服务内容,提高整体绩效水平,形成了局所联动的核心竞争力,获得职能工作服务的战略优势;通过建立科学、高效、公平、快捷的登记授权管理体制,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使登记主管机关更贴近企业和群众,向社会展示了全新的工商登记职能服务新形象。充分证明了将工商职能管理中涉及社会服务与管理的权限,通过广泛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下放到基层一线,是政府社会管理模式改革的实践取向,也是实现服务型工商建设目标的有效途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325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