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层螺旋CT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通过对16例中心型肺癌的影像表现进行分析,探讨多层螺旋对中心型肺癌的诊断价值,中央型肺癌因靠近肺门及纵膈周边大血管淋巴影像重叠多,普通平片检查难以辨识。早期诊断对治疗十分有利,因CT扫描图像密度分辨率高,影像无重叠,且可以多方位重建,对病变的早期诊断预后及对周边组织的侵蚀转移情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6例临床病例随访证实,患者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胸闷,胸痛,全身骨痛。年龄在43~81岁;平均69岁,女性4例,男性12例。用采用飞利浦公司Drilliance 64排螺旋CT,10 mm层厚10 mm层距,从肺尖至肺底连续扫描。
  2 结果
  16例中央型肺癌有肺门占位12例,软组织块影11例,肿块大小3.1×2.5~6.5×10.5 cm。1例支气管后壁增厚呈结节影。部分外缘模糊似有毛刺症,形态不规整,2例外缘清楚。支气管阻塞中断者7例,5例支气管壁狭窄。伴有肺不张6例,显示阻塞性炎症5例,胸水5例,其中双侧2例,邻近胸膜肥厚2例,淋巴结转移2例,肺内转移2粒,1例肋骨胸椎骨质破坏,鳞癌6例,腺癌2例。另外4例随访证实肺癌,但病理类型未得到证实。
  3 讨论
  中央型肺癌是指起源于段及以上支气管的肺部恶性肿瘤,以男性多见,常有吸烟史,其发病隐匿,早期常无特异的临床症状,在出现症状如痰中带血等时,病变往往已为晚期,多已无法手术切除。因此临床上,早检出,早诊断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中央型肺癌多发生于大支气管,环绕支气管壁生长,肿块常沿支气管壁生长,分为管内型,管壁型及管外型3种。临床上以管外型多见,肿瘤在生长过程中,以向腔外生长为主,穿破支气管壁的外膜并在肺内形成肿块,CT扫描可清晰显示肿块形成及肿瘤内部结构,本组肺门区见大小不等软组织肿块,5例见支气管管腔狭窄,7例支气管阻塞。管内型肺癌因肿块向腔内生长,呈息肉状或丘状附着于支气管壁上,肿瘤侵蚀黏膜层与黏膜下层,影响气道通畅,肺癌早期就有临床症状,如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部分伴有低烧。中央管内型,向支气管腔内生长,易产生肺不张、阻塞性肺炎,阻塞性肺炎无特异性,抗炎治疗易复发。CT示支气管腔内肿块与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腔狭窄与阻断的直接征象;继发肺不张,肺炎,淋巴结肿大,骨转移等间接转移征象。早期常规CT扫描难以发现肿瘤部位,高分辨率CT扫描,尤其是CT支气管像三维重建,可显示支气管狭窄部位。管壁型是指肿瘤在支气管内生长,当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可引起支气管的不同程度狭窄,CT扫描以阻塞性改变为主,如阻塞性肺炎,阻塞性肺不张,肺气肿,难以见到肿块征象,抗炎治疗后,阻塞性病变缓解,但很快又复发。
  CT显示支气管管内管壁增厚明显优越,壁厚僵硬,增厚,进一步可导致管腔狭窄及梗阻,因此中央型肺癌诊断的基本征象是支气管壁增厚[1],增强扫描提高病变支气管壁与血管之间的对比度,病变部位的支气管壁得以清晰显示和测量[1]。本组病例扫描可见支气管变窄,支气管狭窄阻断,远侧有软组织密度肿块,楔形实变,远侧模糊片影。管腔狭窄是常见的病理变化,呈截断征,鼠尾状,累及范围较窄,界限较清[2],向腔内外生长的管壁明显增厚。合并继发改变包括亚段支气管黏液淤积,阻塞性肺炎及肺不张。增强CT有利于观察到直接征象,增强可见小结节影呈中度强化,如果合并肺不张,则于明显强化的不张肺内可见中度强化的相对低密度结节[3],段支气管的狭窄容易显示,可对中央型肺癌进行早期诊断。CT扫描在清晰地显示肿瘤内部结构的同时,还能清晰显示纵膈内结构,判断有无纵膈淋巴结肿大,肿瘤有无侵犯血管等,利于中央型肺癌的分期。通过总结分析,对呈分叶型的肺门区肿块,特别是肿块具有长短毛刺征象,要高度考虑为中央型肺癌。肺部反复感染患者,要考虑是否系中央型肺癌阻塞性肺部感染所致,注意仔细观察分析CT表现。对于临床有咳嗽,痰中带血,胸闷,胸痛等病症患者,要及时进行胸部CT扫描检查,充分发挥CT扫描在诊断中央型肺癌方面的作用,注意支气管形态的变化,有无肺叶、段支气管的狭窄,管壁有无增厚及继发征象。
  
  参考文献
  [1] 李厚文.肺癌的基础与临床.辽宁科技出版社,1996:146-147.
  [2] 张金娥,梁长虹,赵振军,等.CT肺灌注在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研究.中华放射杂志,2005,39:1041-1045.
  [3] 张敏鸣,周华,螺旋CT对肺结节的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468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