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科技园建设 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沈阳工业大学多年来紧密依托老工业基地。坚持应用科学研究要实现“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转化在企业里”的指导思想,不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进程,推进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广度和深度。
建设大学科技园,孵化高新技术企业
依托大学建立科学工业园,是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知识创新的社会价值体现。1995年沈阳工业大学始建高科技创业园,是国内较早建立创业园的高校,当年有入园企业12家,1996年与学校所在地――沈阳市铁西区政府签署共建协议,更名为铁西-沈阳工业大学科技园,区校共同成立科技园工作领导小组、科技园管委员等管理机构,1998年成为沈阳市十大科技园时已有入园企业68家。铁西区给予科技园较好的政策扶持,在老工业基地不景气的年代,科技园一枝独秀,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沈阳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2002年,科技园成为省级大学科技园。是辽宁省四家省级大学科技园之一。2006年10月,科技园建设再次跃上新台阶,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为数不多依托地方院校建设的国家大学科技园。
为更好更快地转化科技成果,科技园依托学校的科研平台优势,搭建了装备制造业创新服务平台、面向现代装备制造业的工程软件孵化平台、工业设计创新服务平台、创业融资平台,为科技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及与各类资本的结合提供了支撑。科技园建设以国家倡导的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为指导,以把沈阳建设成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和科技创新前沿区为己任,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政策、学校人才与科技成果的比较优势和凝聚效应,发挥地方人民政府的引导作用和社会服务功能,吸引全国乃至海外的技术和资金到科技园中进行产学研结合,为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科技人才培养提供平台。
沈阳工业大学科技园现有各类入园企业78家,分为综合孵化园、软件园、工业设计园、信息服务园、风电产业园等五个园区,同时在开辟新的产业园区。科技园建设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开放办园、注重效益”的原则:一是加强科技园与依托高校一沈阳工业大学的良性互动,充分利用学校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科技创新平台优势,注重吸引兄弟院校的科技成果,进行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同时推动学校的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二是坚持科技园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促进技术进步,为地方经济建设做贡献,营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探索建立有利于调动政府、学校、入园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性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坚持开放,加强科技园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集聚资源,增强发展潜力。科技园的主导产业定位为现代装备制造业与相关技术,重点孵化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技术、稀土永磁系列电机、特种专用数控机床、采输油技术装备、智能开关电器、新材料、环氧衍生化工产业、面向装备制造业的工具软件等八项技术,计划五年后入园企业科技产业总产值超过50亿元。
推进技术资本化,探索成果转化新模式
为进一步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和深度,学校积极推进以技术资本化方式转化科技成果,通过资本市场,将学校多年积累的无形资产以技术资本化的方式实现转化,做大做强高校衍生企业。学校先后出台了《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经营性资产管理办法》,并成立了沈阳工业大学资产经营公司,对学校所有的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进行统一管理和市场运作。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MW级风力发电机组技术实现了与社会资本结合,成立了沈阳华创风电有限公司,2008年交货15台,产值可达1.5亿元,2009年MW级风机定单112台,年产值将达10亿元。为进一步推进MW级风力发电机组技术资本化进程和深度,已启动该公司的股份制改造工作。现正在进行知识产权评估作价、规范操作工作,以IPO为目的进行出资,并引入风险基金和私募资金,力争三年内产值达到20亿元,并实现上市,计划至2015年,实现产值50亿元。为实现高性能镁合金技术向高新技术企业转移,科技园探索了与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民营资本合资实现该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模式,已在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了沈阳金杯镁业有限公司,学校资产经营公司用专利评估以无形资产方式出资,金杯股份公司以营销渠道和管理等无形资产方式出资,民营资本以现金出资,目前公司已完成筹建并正常生产,主要产品为镁合金方向盘和镁合金轮箍,2008年可实现产值1000万元,预计三年后年产值过亿元,并实现创业板上市。
推进校办企业规范改制,探索资产经营公司新模式
根据教育部等上级文件精神,学校出台了《关于规范校办企业管理、推进校办企业改制》等相关文件,对校办企业存在的管理体制不科学、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企业运营不规范等问题进行了规范和清理整顿,对多年经营不善、出资不实的企业坚决废业,人员妥善安置。对确需留存的企业进行了规范。学校在辽宁省省属院校中率先成立了资产经营公司,改变了事业单位法人直接出资办企业的局面,规避了学校所承担的风险。
由于妥善处理了原有校办企业的人员等包袱。校资产经营公司成为一家“轻装上阵”的公司,主要职责是推进学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并服务于学校的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主要利用专利、科技成果等无形资产进行市场运作,在新形势下探索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结合的新路,将公司建设成一家以市场为导向的高水平投资公司。
技术是一种特殊的资本,虽然专利、科技成果的所有权人是学校,但“思想”却是在科技人员的头脑中。因此,利用好技术资本就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对教师创办企业采取鼓励政策,不限形式,同时引导相关企业为学校发展服务。通过宽松的环境和科技园的孵化平台与服务,使一批科技成果孵化成高新技术企业,并吸引了众多教师加盟,很多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也在科技园的企业中完成,对学校的人才培养做出了直接贡献。王可教授的课题组从一个项目起步。研发了细长曲面类零件数控铣削技术,创立了沈阳工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连续三年生产控螺杆铣床20台左右,年产值近3000万元,成为一家专业的数控机床公司。陈长征教授从一名从事基础研究的教师成长为注重科技成果转化的学科带头人,其创立的诺爱兹公司已成为国内小有名气的噪声治理公司。2008年产值近300万元。孙兴革高级工程师领导的通益公司聚集了多名博士、教授在一起创业,在短短数年内,从一家技术含量低、产值不足百万的公司发展成了一家技术含量高、在油田系统享有很高声誉的公司,2008年产值达5000万元。
对于MW级风机、镁合金等国家“863”项目的科技成果,由于学校缺乏足够的资金实力,就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实现转化。由于科技成果到产业化阶段存在一个中试化阶段,因此,转化科技成果的投资人就有一定的风险,尤其是资金需求量较大的项目,而此时应凸显民营资本决策半径短的优势。沈阳工业大学多项与社会资本结合的企业就是与民营资本合作的成功案例。
沈阳工业大学科技园注重加强与学校的良性互动,促进大学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良好融合。学校的科技工作是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的源头,科技园及校办企业应成为拉动学校科技创新的助推器之一,通过技术转移、企业孵化,为学校的科技平台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提供有力服务。沈阳工业大学的校办企业和科技园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转化科技成果、孵化科技企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489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