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构建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阐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以及如何在实践教学的各环节中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实践教学体系;实验;实训;实习
  
  在当今社会,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并进入生产技术领域,新的职业岗位随着自主创新的推进而不断产生。为顺应这种发展状况,我国的高技能人才不仅要具有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能力,更需要具备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职业岗位群的关键能力。作为以培养技能、提高职业能力为基础的高职专业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实践是创新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高职院校应构建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开展创新教育,为社会不断输送具有创新能力的各种人才。
  创新能力包括怀疑、批判、调查和组织的能力,是指实践者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技术领域和各种实践活动中,以新颖独创的方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职教育中,就是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性,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及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这里所说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即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实训等)的合理配置,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教学内容体系。
  1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构建的原则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通过几年的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个与创新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是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完整系统。该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遵循了如下的原则:
  1.1 针对性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未来岗位的针对性。本专业培养的是从事建筑工程生产一线所需要的施工员、技术员、监理等高技能人才,通过分析这些岗位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我们确定了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框架。
  1.2 实用性原则
  作为培养生产、管理、建设和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的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甚至熟练掌握相关技能,这就要求在设置实习教学内容时,必须有针对性地安排各类实习,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通过校内校外多渠道、多形式的实习,使学生真正掌握企事业单位所需要的实践工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1.3 系统性原则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要认真研究并遵循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规律,应符合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步积累深化和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使整个实践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1.4 适用性原则
  高职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能适应职业岗位实际需要的专业实践技能。为适应不少工种或岗位持证上岗的要求,我们积极开展职业资格技能证书的培训和考证工作,采取社会认可的考核方式,合格者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本专业绝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取得了测量中级证、CAD中级证、材料试验员证、“四大员”证等资格证书中的一个甚至多个。这种“双证”制的推行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
  1.5 一般能力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原则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应使学生在掌握必需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未来职业的专业技能,还应包括与专业技能相关的一般能力,如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本专业通过社会实践、演讲、学术讲座等多种课外实践形式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
  2 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专业实践教学主要通过实验、实习、实训等教学形式完成。根据专业方向,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职业技能体系设置多层次的训练项目,在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为学生营造出一个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环境,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1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是为具体课程教学而设计的辅助教学,使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加深理解,加以应用。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具有验证性和模仿性的特征。现代高职教育的实验不应全盘套用传统实验教学做法,而应该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以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教学模式为主体的实验教学体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在实验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一是适当削减不必要的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实验过程中搞发明创造;对有多种实现方案的实验,要求学生查阅资料、精心设计,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二是设置必做和选做实验项目,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创造发挥个性特长的环境。三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要进行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行开放式的实验教学,落实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例如在建筑材料实验中,我们坚持以大(实验)带小(实验)、融会贯通的原则开设实验项目,如以某钢筋混凝土构件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为课题,要求学生根据设计要求选择材料,确定设计实验内容、步骤和方法,通过实验确定配合比。实践证明,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做实验时就显得积极主动,即使遇到困难与挫折,他们也会千方百计地去克服,一旦克服获得成功,会感到无比喜悦,使之在积极-挫折-喜悦的反复中,逐层攀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2.2 在实训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
  实训教学是对学生的操作技能、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进行训练的教学环节,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职业技能训练等。
  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教师要充分挖掘培养与训练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容,将分散在不同课程的相关专业知识综合起来,提出恰当的需要创造性思维的综合设计课题,脱离传统课程设计所具有的研究性和设计性。营造真实的设计环境,选用真题真做的课程设计题目,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
  毕业设计是关键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最后一次现场模拟训练。首先,出题时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所以课题不应是纯理论研究性的,而应该是在一定的专业理论指导下的专业技术应用性课题。其次,选题时给予学生充分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允许学生依据自己的要求和兴趣、用人单位的需要等选择课题,也可以学生在企业实习的项目,如企业的技术改造、设计创新等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作为设计课题,做到真题真做。利用这样的机会实现产学研合作,让学生亲身感受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最后,毕业设计应采取多种开展形式,学生可在学校完成设计;也可与毕业实习并行开展,在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协同指导下完成设计任务。这样不仅可以改变传统毕业设计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而且可以使学生与生产技术人员直接接触,与生产环境紧密结合,为学生熟悉工程生产环境,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
  职业技能是职业学校的学生运用在校学习和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高职实践教学应针对培养目标的定向职业,有目的、有指导、系统地进行职业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达到培养目标所规定的要求,毕业后能顺利上岗,取得职业资格。职业技能训练有单工种技能(测量工、试验员等)和综合训练(“四大员”)两种形式。尽量采用真实的训练题目,创造真实的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3 在实习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
  实习教学一般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综合技能,将所学理论和技能向职业岗位实际工作能力转换的重要教学环节。
  认识实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专业概况和行业工作性质,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巩固专业思想,也为后续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认识实习一般通过参观建筑工地、现场学习的方式进行。实习工地的类型要具有代表性,既要有在建建筑也要有已建建筑,既有民用建筑也要有工业厂房,既要有砖混结构也要有框架结构。在实习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创新意识。
  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学生在生产实习中以工人身份到生产现场参加有关工种的生产劳动,学习操作技能和生产知识;而在毕业实习中,学生是以技术员、施工员助手的身份参加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担任部分技术业务工作,实习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的实践知识。通过生产毕业实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感性认识,把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使学生学到从书本学不到的专业知识,并获得本专业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的最新信息,激发学生向实践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组织、管理现场施工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直接从事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打好基础。在生产实践中,要提倡和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创新的见解和技术革新措施建议,提倡创造精神与科学态度相结合的作风。
  总之,要真正发挥实践教学在培养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就要建立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创造有利环境,培养能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创新人才。
  作者简介:
  潘益民,男,浙江新昌人,1964-,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土木工程教学与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548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