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医院会计制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淑琴
摘要:在我国国内经济环境变化以及医疗改革逐步深入的同时,医院整体的管理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作为医院会计核算报告的基本准则,医院会计制度也必须适应外界的发展需要。现在的医院都面临着业务范围扩宽、工作内容复杂化的情况,此时推出的新医院会计制度不仅能够完善和补充以前的制度,而且可以反映出预算与财务两类信息。信息更容易被使用者理解,进而提高了制度的通用性。作者在分析了新会计制度指明的发展趋势后就部分变化简要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医院会计制度投资收益变化
新医院会计制度是由国家财政部于2011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新制度的制定是为了使医院的发展更加适合于外界的环境。新制度经过了长时间的研究讨论才最终确定,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以及较高的实用价值。该制度适用于各级可以进行独立核算的医院,包括有中医院、综合医院、专科医院、门诊等。
在过去十几年,旧的医院会计制度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不仅规范了医院的会计行为、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准确,也促进了医院资产的增值。如今社会,财务报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医院的会计管理必须进行改进和加强。
随着外界环境的发展变化和医院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医疗改革得到了深入的贯彻实施。国家鼓励并引导各类资本进入医疗卫生事业,这样使得市场环境下的医院业务不断复杂,对决策者、管理者的财务能力要求也更加严格和细化。在新的医院会计制度中修改的计量确认方法更进一步的靠近了国际的会计工作准则,更加体现企业会计制度在医院会计核算中的相似功能。
新医院会计制度提出权责发生制的使用。医院会计工作主要包括资产、收入、支出和负债几个要素。同旧制度相比,新制度更加注重发展医院的独立个体经营思想,这也符合了当前医院财务中上级拨款占经营资产比重降低和财政收支的现状。将权责发生制作为制度编制的基础出发点,扭转了收付实现制同权责发生制同存的问题,进而能够区分出收益性的支出和资产性的支出,客观准确地反映医院会计信息及财务状况。
新制度将固定基金制度取消,相应的设立了待冲基金科目,购买的资产及医院财政救助进行核算。在计提折旧、领用和摊销的时候进行补充或删减,其所剩余额即为医院财政资金未消耗的部分。在医院固定资产有折旧产生时,我们可以依照财政补助形成的部分,记待冲基金。利用多种来源的资金实行计提折旧,不仅把折旧问题解决,也实现预算信息、财务信息的共同体现。如此可以真实反映医院的成本,利于成本核算工作的展开。
新制度梳理并完善了会计科目体系,补充了会计科目确认和会计科目计量等会计核算工作。在旧制度中有一项对外投资会计科目,相应的新制度中则采用长期投资、短期投资科目和投资收益科目,同时又补充了投资价值的收益、计量和确认。把投资所得到的收益分离于总收入可以便于评价、监督医院的投资效益。新制度扩大了计提范围,针对另外的收款科目也做出了计提坏账准备,符合了制度严谨的原则。在医院的收支科目中需要特别设置财政补助科目、项目支出科目和基本支出科目,固定时间段将医院的基本支出科目转到财政补助结转或者结余,从而体现出医院的公益性。医院用于科研、教育科目的支出应该单独记录,在不断的发展中势必会增多科研方面的投入,如此也可以规范医院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
新制度完善了医院的财务报告制度。会计准则中规定财务报告需要有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等。这样可以增强医院财务报告的直观性,也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从一定程度也可以提高医院管理经营水平。企业的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反映出它们的不同:第一,政府部门的财政补助和利润分配方面的不同;第二,收费价格和税务免除的不同。因为医院的业务大多都是一致的,如此我们可以建立统一的财务报告体系,规范医院的财务报表。医院进行财务报告的编写可以依据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使得医院资产更加简单明了。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使医院具备现金流量表中所定义的投资、经营、筹资三大要素。医院在编写现金流量表的时候应据相关规定,如实书写,从而能较为全面的分析医院财务状况。真实的体现医院业绩可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也便于产权个体进行检查、监督。
新制度取消了修购资金账户,同时设立了累计折旧科目,如此使得固有资产的账目越发真实可信。过去的制度不能体现资金价值的损耗,只是反映从使用到报废的原值。新制度核算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避免了报表不能真实反映出医院固定资产的问题出现,通过费用和成本的形式来配比收入,把医院的实际成本反映出来。
新制度的颁布就预示着新趋势的到来,医院应该贯彻落实新医院会计制度,将财务系统进一步完善。相信在新制度的作用下,我国的医院管理将会更加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王永利.谈医院会计核算制度利与弊[J].中国医院管理,2001
[2]陈跃东.对医院会计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J].卫生经济研究,2007
[3]金晓燕.医院会计制度的改进与完善[J].中国卫生经济,2009
[4]黎东生.非营利性医院的经济学特点及其利润再分配特色初探理论研究[J].2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606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