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动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举钢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一跃上升到世界第四位。但快速发展的背后却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发达国家在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所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短期内集中地释放出来,且呈现出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如何使我国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一个亟待认真研究的问题。
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李国柱副教授的著作《经济增长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计量分析》正是基于这一点,对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研究的一部力作。该书与以往其他关于这方面研究的著作最大的区别在于,作者是在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国国情,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相结合,以实证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采用以定量分析为主的研究方法,对经济与环境问题开展研究的。突出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计量分析是本书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创新了动态优化理论。通过动态优化理论,创立了包含环境因素的绿色索洛模型,得出在只存在规模效应时,平衡增长路径仍然是存在的,但与之相对应的污染排放路径却一直呈上升趋势的结论;通过污染对经济影响的动态优化模型得出,环境污染对经济具有门槛效应,放弃经济发展来保护环境是不可行的,需要以优化环境来促进经济发展。
二是时间序列协整分析方法在经济与环境问题中的探索。利用1981-2005年的统计数据,拟合了“工业三废”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外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并进行了广义脉冲分析,得出经济与环境对相互冲击的响应与污染物类型有关。
三是面板单位根与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在经济与环境问题中的尝试。利用分省市、分区域的统计资料,采用面板单位根与协整方法,得出经济增长加速了污染排放;采用面板时间固定效应模型,得出市场化与环境保护是有可能形成良性循环的;按东中西部三大区域进行分类,采用面板数据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的关系,得出较松的环境管制是外资流入的重要原因,同时外商直接投资也加剧了当地的二氧化硫排放。
四是灰色预测理论在经济与环境问题中的应用。利用2000-2005年的数据,对17个经济与环境变量进行了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对“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环境的耦合情况进行了预测。
总之,这是一部在经济与环境研究领域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
(作者系石家庄经济学院教授、副校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952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