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问题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沈红
[摘 要]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至关重要的部分。我国内部审计存在诸多问题,包括认识不足,机构设置缺乏独立性,工作范围受限,人员素质偏低,工作手段落后以及法规不完善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公司治理 内部审计 问题 对策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健全和逐步完善,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要适应新的经济环境,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强公司治理。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审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概念理解
公司治理是一种据以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和制衡机制。广义的公司治理则不局限于股东对经营者的制衡,而是涉及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政府和社区等与公司有利害关系的集团。公司治理结构的关键是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相互制衡的组织框架,而内部审计就是形成权力制衡机制并促进其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与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改进组织的经营。它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提高它们的效率,从而帮助实现组织的目标。”这一定义既将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联系起来了,同时又指出了现在的内部审计的职能:增加组织价值,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二、我国的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内部审计的建立缺乏内在动力,企业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定位模糊。
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最初大多是在政府干预下建立起来的,是行政命令的产物。这使管理者把内部审计当成给自己挑毛病找麻烦的机构。这种错误的认识无疑阻碍了内部审计的发展。
2.内部审计机构机制不健全,缺乏独立性
独立性的缺失,是内部审计质量的最大隐患。目前我国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大致有以下三种,第一种直接受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的领导;第二章受总经理的领导;第三种受财务总监的领导。第一种模式是近几年从西方引进的,大多只在上市公司施行。实践中,更多的是后两种模式,它们都无法摆脱管理层的制约和影响。
3.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过于狭窄
对内部审计的定位不准,使得企业将内部审计机构置于财会部门之下,造成“财审合一”的局面。这不仅使内部审计成为财务审计的自审过程,而且使得审计工作的范围局限于财务审计领域,难以对整个企业的经济运行状况进行监督。
4.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普遍偏低
我国大量的内部审计人员是从原来的财务部门分离出来的,知识构成单一,只具备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缺乏与生产、经营、管理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多从凭证和账面查找问题,难以从实际工作的深层次上发现问题,进而提出合理的建议来解决问题。
5.内部审计手段落后,滞后于会计核算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已远远走在了审计的前面,许多审计还停留在传统手工查账的基础上,在新技术面前无所适从。审计手段的落后,不但增加了审计的难度,而且效率低、准确性差,严重地影响了审计作用的发挥。另外,我国的审计还主要是事后审计。内部审计主要发挥着事后的监督、检查作用,而并没有融入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中。
三、完善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的对策分析
针对目前我国内部审计的种种问题,建议通过以下几方面改善:
1.提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转变内部审计观念
一方面,从管理者入手。培养管理者的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形成内部审计的内在需求市场,为内部审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从内部审计部门自身着手。内部审计部门只有练好内功,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到真正的积极作用,才能得到认可和支持。
2.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保证其独立性
一般而言,部门的设置层次越高,独立性越强。因此,只有采用前面介绍的第一种模式,即在董事会之下设立审计委员会负责内部审计工作,才能充分保证其独立性。
审计委员会的成员多数是独立董事,他们能够站在独立的立场思考和发现问题。审计委员会直接向董事会负责,从根本上防范了管理层对董事会隐瞒审计信息的可能性。另外,审计委员会还负责协调外部审计,有利于防止外部审计与管理层串通起来欺骗股东,损害股东权益。
3.拓宽内部审计工作领域
内部审计部门要适时转型,扩大审计范围,深入到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在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基础上,把重点转移到内部管理审计、决策审计、工程招投标审计、政府采购审计、经济合同审计、投资环境审计和投资项目评估等方面上来。提高审计层次,实现由以监督为主的角色向以评价、咨询与监督并重的角色转变,使合规性审计目标和效益性审计目标上升为主要的审计目标。
4.全面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应设立必要的准入门槛,规范审计委员会的提名与任命制度,以提高审计人员的入选资格和胜任能力。为此,可通过多渠道、多专业地选拔人才,加大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法律人员的比重,以此优化人员结构。另外,还应当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制定内部审计人员任职资格标准,建立资格认证制度。
5.改进内部审计方法,加强计算机审计
企业应建立完善、高效的审计信息化系统和审计操作平台。实现内部审由单一的事后审计向事后、事中、事前审计相结合转变;由静态审计向静态与动态相结合转变;由现场审计向现场、远程及非现场审计相结合转变。技术方法上,内部审计应向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为主的方向转变。企业应逐步开发和应用适合自己企业的、可靠的审计软件对电算化会计进行审计。
6.完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体制
国家、行业组织(如内部审计师协会)等应加强内部审计方面的法制建设,同时改进和完善现有法规的不足之处。及时地建立强制性的、有效的法律法规并加强监督执行,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促进公司治理的目标达成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王桂云.浅谈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8
[2]李春富.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协调和发展[J].审计月刊,2006,(1)
[3]王海霞.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750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