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宋 瑞 张文芳 王东梅
[ 摘 要 ] 本文通过对我国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在目前的信息化时代,我国对会计电算化实践性人才培养的迫切性,引发了对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思考。
[ 关键词 ] 会计电算化 实践性 思考
高职院校而言,其实践性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和精髓所在,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强化、创新实践教学,促使其科学、规范,进而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关键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具体到会计电算化专业而言,就是培养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计算机技术的电算化人才。
会计电算化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会计学理论的结合。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应该是既掌握会计理论又懂得计算机操作的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学生侧重的是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教学目标应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其任务就是培养掌握会计电算化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以及具有高素质的会计实务人员。
关于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性教学的下几点思考:
一、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的重任,这就决定了它对教师队伍有着特殊的要求,它要求高职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师德水准和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系统操作技能。而我国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师从事过具体会计实务工作的很好,熟练的实务操作技能也就谈不上。教师自身动手能力不强,高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也就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据有关部门调查,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平均仅达30%左右。而国外发达国家的高职教育则十分重视教师实践操作能力,无论是专业理论课教师还是实训教师,一般都是“双师型”。
学校也要加大培养教师实践能力的力度,输送一批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实际,考察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操作人员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那些问题?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那些障碍?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实践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才能培养出更适合企业,满足社会需要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二、在教学环节,要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强化实训
1.注重学生会计基础知识的掌握,合理的运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会计电算化就是对会计知识和处理工具的延伸和拓宽。因而,会计电算化类课程教学必须建立在会计基本理论教学基础之上。从以往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学习和掌握会计电算化的一些问题和障碍,就是会计知识不扎实,例如对凭证类型、会计业务的处理与非法对应科目的设置、往来账与现金流量的管理、自动分录与报表公式的定义等方面出现的错误。为了搞好会计电算化教学,教师不仅要重视新知识的传授,而且还要通过提问、提示或讲解使学生回忆有关的会计知识,温故知新。使学生首先具备相应的会计专业知识,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在电算化实训教学中进行运用。
2.加强实训,实验力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特别是高职电算化专业的教学,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设施的建设,强化实验性的模拟教学,适当增加实训课时。加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基地。大部分经济类高职院校都有会计电算化专业,而且几乎都具有电算化实验室,但实验能力、实验效果却差异很大。应该说,真正能够完全满足教学需求的并不多。软、硬件滞后于目前实际中的应用,没有完整的会计电算化模拟数据系统,实践过程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并不少见,从教学设施上就无法保证实训需求。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会非常有利于实践教学。
在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把学生分组,模拟经营企业,例如金蝶公司或用友公司开发的“企业模拟经营沙盘”,提高学生的全局意识、经营水平、会计核算和协调能力。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案例,教师进行指导,不断完善该案例,利用财务软件生成资料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促进学生对手工会计处理流程和财务软件处理流程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全面掌握,应该将手工会计模拟实习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相结合,将学生三年来所学习的会计理论知识系统化、整体化。模拟某一企业会计数据,把一整套会计业务资料,利用手工处理方法,完成从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到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的登记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然后运用财务软件进行相关业务处理。通过两种实习方法的操作比较,增强学生对两种处理流程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巩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效果。由于高职毕业生就业时方向集中在中小企业,大多数从事会计、出纳等相关工作;同时中小企业也有实行ERP系统的需求,所以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不断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三、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增加信息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利用动态演示,老师边演示边讲解,学生边观察边动手,学生的感性认识深刻,教学交互性极强,教学过程容易控制,教与学结合紧密,能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职院校可将会计案例教学法大量应用于会计电算化教学中,采用相应商品化财务软件,模拟一个单位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确定应采取的解决措施与办法[7]。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方式,在一系统中设计数个案例,避免原会计案例片面、孤立的教学情况,使各门课程的内容相互渗透、综合运用,强化系统性;可以运用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进行案例实训,让学生同时担任不同操作员,完成一套账的全部工作,也可对学生分组进行协作教学,让学生对一个系统各自分工、协作进行,最后合作完成,从而锻炼学生的分工协作能。
四、积极开展、实现校企合作,提高学校高职教育的办学渠道
在建立实验室进行教学的同时,学校还应加强校企合作,拓宽高职教育的办学思路,校企结合有利于学校了解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状况。以便有目的地培养人才;同时学校与企业开展合作,也有利于学校开辟多种办学途径。学校可与软件生产或经销公司及应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合作。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实习基地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培训。
校企合作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和软件生产或经销公司合作。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实习基地,进行会计电算化初、中、高级培训。生源除本校学生外,还可以面向社会招生。二是和企业合作。学校可以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实际,进行学科调研。及时了解电算化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热点问题,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同时,教师可以将收集到的资料编写成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或者以一个企业的电算化业务为实例,编写系统的实验教材。三是学校可以定期聘请一些在企业工作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给学生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或者提供一些来自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以利于教学和学生日后的就业。
具体到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中,校企结合有利于学校了解企业对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状况, 进一步有目的地培养人才。从教育产业的角度来看,学生就是学校的“产品”,而企业是这些“产品”最终的消费市场,学校必须时时明确来自“市场”的需求。学校与企业合作,能够全方位地拓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之路,同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从学校方面来说,校企合作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增强专业的适用性;从企业方面来说,校企合作可以借用学校的教学力量,提高教育层次,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
21世纪,计算机应用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随着计算机应用不断全球化、网络化的发展,在跨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今天,对我们新一代的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在精通会计业务知识的基础上,要掌握计算机技术,这样才可以适应信息化时代里会计电算化的要求。才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摸索、总结和完善,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实践应用型会计人员。
参考文献:
[1]钟齐整 罗宏科: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2009.11.
[2]李萱:关于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的探析, 2007.11
[3]李翠莲:会计电算化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10
[4]韩瑞霞:浅析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2009.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787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