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增强居民幸福感的社区活动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珠海作为一个移民城市逐渐形成新旧融合的城市。基于香洲区老旧小区改造的背景,以优秀社区、管理活动管理研究为依据,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对社区活动涉入与居民幸福感进行研究。城市新移民居民与本地原住居民对社区活动参与有着较大差异。积极有效的户籍制度改革,可以让外来人口更好地融入城市提升幸福感。外来人口对技术再教育以及新颖的社区文化活动有较大的吸引力;本地老年人则对医疗养老的活动需求较多。加强社区活动建设,提高社区活动涉入,可以有效地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关键词:珠海香洲;老旧小区改造;社区活动管理;居民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D669.3 文献标识码:A
  1相关问题
  1.1研究问题
  香洲区是珠海市的主城区,珠海的老旧小区逐步完成改造,社区建设作为城市整体发展的基础,不仅代表人们居住的地域范围,更多意味了居民和谐社会关系对居住地的向心力。社区的本质不在于地域结构而是社区居民在共同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互动中形成的对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在社区建设下,居民对社区认识有多少?社区活动的参与情况究竟如何?社区的情感因素如何影响居民的幸福感?
  1.2研究背景
  在政策背景下,社区治理己成为深化改革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途径。老旧小区已经难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老旧小区改造势在必行。2009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就对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中,深入落实推进广东省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工作。珠海的“三旧”改造已经取得突破性发展,城中村改造、旧厂西移、烂尾楼复苏、旧小区更新、前山河治理等各大项目的推进,开启珠海建设的序幕。珠海政府分批推进老旧小区环境整治工程,白莲新村等27个老旧小区整治工程己动工。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成功打造金嘉创意谷等创新创业载体。利用城市“边角闲置地块”建设高品质、集约型的社区公园,共建成社区公园109个。伴随着改革继续深入,珠海许多企业的社会功能转移到了社区,社区的作用日益凸显。
  1.3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是通过调查老旧小区改造后,居民对社区活动的涉入水平,活动参与状况对社区的认知与情感评价标准,进一步了解香洲区老旧小区改造后居民真实的幸福感水平。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人是社会性动物,社会环境会影响主观幸福感。
  1.4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本课题理论基础,是基于社会发展理论框架,通过对社会融合理论梳理产生的研究方向。山场村、吉大村居民虽然融入城市己久,但他们的思想观念与部分行为在一定程度还保留了传统村民角色特征。虽然户籍上已经由农村户口改成居民户口,从新市民的主观角度看,城中村居民很大一部分在心理上成为游离在农民和市民之间的城市边缘人;从客体角度上说,这个群体的市民角色在一定程度上还未被城市居民所认同。认同并非仅仅体现在集体荣誉感,更多的是表现在社区成员对社会生活的主动回馈和参与行为;社区认同的形成常常离不开社会比较。社会比较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人们在心理上进行的评价和比较不同社区的优劣以及发展前景的复杂活动过程。在有了比较的结果之后,人们乐于去争取融入自己心目中较优越的社区,并愿意将自己主动改变为拥有该社区成员所具有的良好特征而付诸行动。强调居民的社区认同,是希望老旧小区改造后,让原本生活在“脏、乱、差”环境下的居民感受到社区发展的前景与较高的生活水平。提高老旧小区居民的认同感,需要强化社区要素,发展社区组织,增强社区活力,提高社区居民生活水平。
  2内容、过程及研究方法
  2.1课题研究的目标
  希望借此项研究,探讨“老旧小区改造”影响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因素。对改造后小区居民的社会认同下开展活动,分析居民的具体情感因素,最终完成幸福感的社会调研。从社会理论进行进科学、公正、客观的研究,促进社区与居民的互动,帮助社区采取更有效的活动,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弥补国内社区领域研究的不足。调查了解老旧小区居民的生活现状与诉求,从而为社区管理工作提出一些有效建议。
  2.2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重点
  具体研究问题,社区居民与老旧小区改造后社区居民的幸福感。社区建设作为城市整体发展的基础,不仅代表着人们居住的地域范围,更多意味居民和谐社会关系对居住地的向心力。虽然社区的本质不在于地域结构,而是社区居民在共同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互动中形成的对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
  2.3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随机选取正在进行改造的山场村、莲花山小区,进行为期两周的数据收集。采集了384位居民,利用网络问卷进行自填式问卷,收集373份有效问卷。调查居民对改造后社区的设施进行评价,并对居民参与活动意愿进行调查;然后对社区内的人际关系状况进行调查,对参与社区活动所花费的时间做了调查,并对社区开展的活动进行各方面的评价。
  3研究结果与结论
  3.1研究结果和讨论
  从调查中发现,采样的两个小区均属于“三旧”改造。莲花山小区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山场村是“城中村改造项目”,这样可以说明样本具有同质性但也显示出一定的差异性。人口特征,见表1。
  可以看出,社区活动参与的性别,男性参与率要略高于女性,50岁以上的居民是社区活动主力军。从婚姻状况看,己婚居民的社区活动参与度更高;从受教育水平看,居民参与率跟学历是呈负相关,也就是说社区居民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参与社区活动的可能性便越低。由户籍和住房类型分析,本地城市居民的参与行为要明显高于外地户籍。所以对比起来,自有住房的居民参与社区活动频数更高,需要注意外来人口的社区融入问题;依据居民问卷收集的数据,从三个维度对社区活动满意度进行调查,参与社区活动很重要、参加社区活动非常有趣、参与社区活动很满意,可以看出居民对参与活动是在意的,并认为是有趣且较为满意的。通过观察法可以发现香洲区老旧小区随着环境设施改善,街道社区正在完善社区各类服务。中青年人工作繁忙,可以在周末安排新颖的社区文化活动,通知宣传工作要及时,活动要有质量,活动场地要舒适。老旧小区中老年人较多,对医疗和养老的需求较多,要加强社区医院入户的医疗,定期举行免费的医疗体检服务,增强对社区的满意度。通过对两个老旧小区调研发现,活动可分成社区组织与居民自发两类。50岁以上的居民对自发活动参与意愿较高,而中青年对有组织的活动参与意愿高于其他年龄段。
  3.2研究意义和启示
  老旧社区改造、内涵建设更需要长期的发展,通过社区居民内在关系培养、社区信任教育以及社区规范培育达到内涵精神。在社区社会关系网络中,无论居民来自外地户籍的租户、农村新移民或者本地居民,增强个體之间彼此交流,提升其可信任性。通过定期参加活动,能产生良好互动,促进居民间的相互沟通,促使社区社会关系网络的形成,促进社区精神的形成与信任的培育。社区策划文体活动,需要专业的人才队伍,社区工作还需要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以及活动管理专业的人员。有了适用社区发展的人才,才能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此外,社区还能依靠居民、退休人员,组织成志愿者进行邻里互助。通过外界事业单位、高校志愿者团队定期举行思想教育,将积极的活动引入社区,将对于劳动者关心的民生问题带入社区,增加居民之间沟通,增进居民之间感情。建立多元合作的居民参与治理模式,鼓励居民开展各类自发活动。在社区的公共空间居民开展兴趣活动,可以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708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