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强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途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主要以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与控制为研究对象,针对现阶段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阐明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存在的不良现象。并在此基础上,从构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系、优化成本核算内容、提升财务人员素质等方面入手,提出加强成本管理的控制措施。旨在进一步加強事业单位成本管理水平与控制水平,避免出现财务核算方面的失误问题,仅供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成本管理;成本控制;控制途径
  事业单位作为满足公共需求并提供公共服务的组织部门,属于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事业单位开展的系列管理活动往往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经济建设活动,多会对社会经济水平产生重大影响。为进一步确保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水平,单位内部主要通过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予以实现,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切实可行的优化手段加强管理。然而,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事业单位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介于自身发展水平的影响,内部各项制度并未完全落实,尤其是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多存在不足问题,亟待解决。
  一、加强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性分析
  一方面,事业单位往往是以提供精神产品或者劳务等无形产品为主的组织部门,单位性质较为特殊。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在某些层面上也可以视为物质产品的消费部门,具备特殊性、生产性的消耗特点。涉及到的经济活动往往需要以降低实际消耗成本为主要目标,确保单位发展效益。因此,有必要加强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和控制,以期可以满足上述要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追求利润,而是满足公共需求,属于非盈利性经济活动。在成本管理方面,主要是以比较支出费用与所得费用为主,确定工作成本情况[1]。
  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考核业绩往往并不是立足于经济效益基础,更多地是以社会效益作为自身效能的衡量目标。一般来说,管理人员在确保单位社会效益不受损的情况,除了国家财政拨款之外,单位内部人员也需要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及主要优势,加强节支效果,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单位经费运行能力,最好可以形成自给自足特点。而通过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单位内部人员往往可以利用必要的手段与措施,优化内部预算管理、成本核算管理等财务管理内容。如此一来,单位内部的资产管理效率基本上可以得到显著提升。这对于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而言,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现阶段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和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成本管理理念过于落后
  介于传统计划经济的弊端影响,事业单位在成本管理方面往往过于侧重支出问题,如采购成本、建设成本以及日常开支等支出问题,而对于单位内部各项业务活动的开支管理缺乏重视。长此以往,使得成本管理逐渐陷入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的恶性循环当中,并不能提供准确无误的决策信息。可以说,这种成本管理理念无法与市场经济谋和[2]。
  且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事业单位面临的成本管理压力也就会愈加明显。另外,事业单位内部对于成本管理工作,往往多以物质产品成本为主,对于非物质产品成本并未予以高度重视,如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模式陈旧等,给单位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严重危害,不利于事业单位实现长足发展目标。
  (二)成本信息核算失误问题
  事业单位区别于行政单位以及企业单位,业务活动繁多且复杂,稍有不慎,就很容易出现管理问题。且较之行政单位与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在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方面,往往多存在不完善的问题。一般来说,事业单位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核算条件,部分费用问题无法得到明显的界限划分,且分配方式也无法得到明显的界限划分[3]。
  如此一来,导致成本核算内容缺乏合理性。举例而言,如部分费用项目可能并未发生,但是却纳入核算当中;而部分项目已经发生,但是却无法对其进行精准核算。再加上我国事业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在折旧核算方面,比较缺乏准确性,很容易造成固定资产流失严重、账实不符问题的出现,成本信息核算失误问题较为严重。
  (三)非生产性开支问题明显
  近些年来,事业单位普遍存在非生产性开支费用增长速率过快的问题。从客观角度上来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生产经营区域不断拓宽,自然费用明显增加。与此同时,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会进一步加剧项目机构的增加程度,即管理人员增加、费用增加等。除此之外,近些年职工工资增长幅度较高,计提养老、住房等附加费用的开销比例逐年提升[4]。
  从主观角度上来看,事业单位内部并未贯彻与实施严格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导致费用开支问题严重,如开支随意性、超支问题等。再加上非生产性费用开支并未有效地践行责任成本管理内容,进一步加剧费用开支控制不足问题的出现。如此一来,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与控制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甚至会进一步加剧单位内部非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影响单位实际建设效果。
  三、加强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途径研究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事业单位应该切实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水平,将各项优化措施及时贯彻与落实到日常财务管理当中,以期尽早达成预期的管理目标,防止出现成本核算问题。以下是本人结合实践经验,总结与归纳的关于加强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与控制的相关途径,以供参考。
  (一)健全与优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系
  在健全与优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系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针对不同支出内容,制定不同预算编制特点。举例而言,在人员经费预算编制方面,可以在确定单位内设部门与人员定位情况的前提下,根据工资、奖金等定额标准,计算得出具体费用。在业务经费预算编制方面,需要财务人员仔细核查各个业务部门的实际活动情况,进行反复研究,最终由财务部门制定出年度预算。待批准之后,根据预算内容,做好单位下属单位的专项补助工作,防止出现费用核算不合理问题。需要注意的是,上缴上级支出需要严格按照定额标准进行解科学计算,避免出现核算失误问题。   (二)强化基础工作内容,提升成本核算效果
  对于成本核算等基础性工作内容,建议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单位某段时期的成本信息变化情况,明确单位成本管理情况。针对不足问题,可以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加以改进,确保事业资源得以有效配置。与此同时,最好按照权责发生制确定成本费用具体运用情况,严格界定成本费用范围,真实地反映单位财务情况与建设成果等,避免出现核算信息失真情况。
  (三)明确成本管理理念,加强财务人员专业能力
  针对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成本管理理念过于薄弱的问题,建议管理人员应该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理念,以期达到加强财务人员专业能力的目标。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单位成本管理侧重点可以从以往支出管理过渡到各项业务活动管理方面,在确保采购成本、建设成本、日常开支等费用安全无误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对各项业务管理活动的掌控力度,避免业务活动费用出现不合理问题。与此同时,单位管理人员应该结合市场经济要求,彻底弥补单位内部成本管理理念不合理现象。必要时,可以采取培训方式,夯实财务人员的管理意识,进一步加强人员的专业能力[5]。
  四、结论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通过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基本上可以实现进一步优化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水平的效果,能够最大限度地规避核算失误问题,防止给单位经济效益带来严重损失。因此,针对现阶段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存在的不足问题,建议管理人員必须树立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意识,将各项成本管理内容及时贯彻与落实到日常管理当中。最好加强对预算管理、成本核算等内容的建设力度,尽量规避以往管理方面的不足情况。相信如此一来,事业单位成本管理水平势必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振霞.加强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途径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 (04):125-126.
  [2]李宗来.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与控制途径的优化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8 (18):217.
  [3]徐淑芳.浅析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策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7.
  [4]丛伊杉.关于加强企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17.
  [5]刘同达.内部控制对提升企业价值影响的实证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200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