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规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研究生教育是为国家培养高水平、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阶段。只有遵循研究生培养的规律,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同时,也显现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规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开题与中期考核以及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等培养过程,确保在不断扩大培养规模的同时,培养质量也得以有效提升。
  关键词:非全日制;规范;培养过程
  近年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各高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如何在“迅速扩大规模”与“提高培养质量”之间找到平衡点,这就需要研究生与学位教育管理部门积极探索与实践。如何解决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显现出来的质量问题是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分析
  (一)课程学习
  就我校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而言,学风总体上是好的,大多数能够保证在校期间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但由于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主要为在职工作人员,缺乏的是扎实的理论基础,他们在研究生课程学习阶段就难免对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出现畏难的情绪;另一方面,研究生的师资队伍往往是理论知识全面的专业教师,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专业训练方面的课时分配不够明确、充分,导致了实际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对学校里安排的偏重基础理论的授课感觉乏味、与实际工作有一定的脱节,甚至出现个别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请人代课、完成课后作业等一些不重视课程学习的现象。调查发现,一部分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几乎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等课程,由于平时在校时间少,与导师沟通交流不够,导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论文题目筛选、文献搜索和评价方面知之甚少。关于如何开展课题研究主要是通过导师的介绍和自我摸索,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对于如何真正开展科学研究始終感觉摸不着边际。
  (二)开题与中期考核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开展学位论文研究的基础,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教育等相关部门加强了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管理,但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仍存在一些问题。大部分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平时忙于工作,在校期间又忙于理论课程知识的学习,课后没有与导师保持很好的联系,导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论文的开题和中期考核阶段容易敷衍了事、流于形式。另外,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论文写作是为了能更好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并灵活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提高其实践能力和水平。但统计数据表明:仅有三分之一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能联系实际并创新,达到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这与非全日制研究生普遍对开题和中期考核阶段没有引起重视密不可分。
  (三)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学位论文是完成研究生学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可综合反映一位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和学术水平。在硕士学位论文中期检查阶段,常常发现一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没有经常撰写科研论文,科研论文写作规范的训练缺乏,写作能力及表述有很大不足,对学位论文结构、参考文献引用、甚至图表的制作也都存在不合理之处,论文远远达不到学位授予的要求。由于时间及写作的不连贯,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硕士学位论文撰写过程中,论文架构较为散乱,理论分析缺乏系统性。而且,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校外无法获得丰富的电子图书资源,因此常会遇到查找文献资料、了解最新的研究方向以及对理论分析实践中得出的数据等方面的困难,导致非全日制硕士学位论文的理论高度不够的问题。
  二、影响非全日制研究生规范培养的原因分析
  通常而言,开题审查、写作态度和指导教师等诸多因素对规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有着重要影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不高的根源实际上在于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不足。从更层次的角度来说,是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不规范所引起的。具体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培养单位开题审查不严
  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较全日制研究生而言,学位论文写作时间短,常常出现匆忙选题、论证不充分,开题审查不严格的情况。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培养单位对非全日制硕士学位论文开题的审查机制不健全、不严格。如果学科专业不提前组织师生反复论证研究的必要性、合理性、科学性,最终确定选题;如果培养单位不组织督导强化审查,就难以保障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如果各培养单位在规定学期内尽早下发学位论文开题通知,有助于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安排充足的时间来完成文献检索和必要的调研工作,最终合理地确定选题。
  (二)学生写作态度有待端正
  所谓学术规范,是指学术共同体内形成的进行学术活动的基本规范,或者根据学术发展规律制定的有关学术活动的基本准则。规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引用论文著录格式、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尤为重要。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时,应当贯彻和遵守学位论文写作规范。为此,在进行学位论文科学论证之前,指导教师首先要纠正他们急于求成的写作心态,确立和遵循一套严谨的学位论文写作规范,不仅有利于端正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写作态度,而且也有利于提高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
  (三)与指导老师沟通不充分
  目前,一些学校采取学位论文指导老师“指定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没有参与双向选择指导老师的过程,虽然前期学习了一些专业基础课,在学科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但由于与指导老师沟通不充分,对学位论文的写作也造成一定的影响。导师与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开题和中期考核、中期检查方面,如果不反复沟通,充分论证,就很可能导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不知道接下来如何开展学位论文的研究。所以对在校时间不长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而言,需要指导老师更为主动的沟通。
  三、规范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的建议   规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对保证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根据学科专业的发展前沿,应该按一级学科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研究生培养方案、设置基础理论课程体系。为保证传授给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本专业经典基础知识,基础理论课程应做到“少而精”。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应根据研究领域和所需的知识结构拓宽培养口径、扩大知识面、奠定扎实的基础;为保证传授给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本专业研究的新技术、新领域、新发展,专业课程应做到“多而广”,并以案例教学为主;还应鼓励教师开设具有前瞻性、宽广度、内容新颖的课程,聘请有丰富产业经验的企业(或公司)、兄弟院校和研究所的专家来创设新课程,引进国内外优秀的专业教师,交流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从各方面切实提高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二)重视课程、教材建设
  研究生科研思维的训练和开拓创新精神的培养离不开高质量的课程教学。在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位与研究生管理部门要重视课程和教材建设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知识结构体系的构成、专业研究潜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只有严格要求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课程成绩,才能对学生构成一定的压力,才能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长久的发展。因此,专业课程、教材建设是研究生培养方面的重点任务。如何补充实践知识、开拓专业视野、保证教学质量使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鼓励开设网络、实践课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对于知识的传授和专业经验的积累是大有裨益的。
  (三)师生要高度重视选题
  高水平的选题是做好高水平学位论文的基本条件。好的选题占到好的研究成果的30%以上。指导教师发挥最重要的指导作用就在于学位论文的选题。指导教师应该全程参与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从开题到答辩的整个环节,并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要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了解一线工作的基本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使得科学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还具有相对重要的实践针对性,从而避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开题和中期考核侧重于理论,类似于走过场的通病。在论文选题、中期检查、论文评阅和论文答辩等各环节至少要聘请一名校外专家。同时,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淘汰不合格的论文,褒奖优秀硕士论文。
  (四)强化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通过监控整个培养的全过程,需创新考核方式。在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理论学习阶段,任课老师和指导教师应该关注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否阅读了相关的文献资料、是否参与了科研、学术报告等活动。任课教师应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打破传统的教学考核模式,严肃考核环节,体现公平原则,加大淘汰力度,采取邀请各类讲授者的梯队教师队伍建设;设立各级各类研究生科研项目,探索有效手段真实评价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学位论文撰写过程必须严格恪守学术道德规范,要有新见解或新发现,认真实行开题和预答辩制度,学位论文提交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等机构,保证学位论文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对保证论文质量有积极作用,也直接保证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位授予质量。
  (五)营造学术创新氛围
  创新型活动的作用是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研究所不能替代的。要培养一流的学生,必须营造一流的学术创新氛围。广泛开展创新型活动和组织相关的学术讨论,鼓励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积极参与并加强互相之间的交流,营造一种交互式的学术开放环境。这不仅让导师及时了解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工作进展,督促学生及时完成科研任务,而且还能让有不同行业实践背景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從不同的视角互相学习,重新审视自己手头的科研工作。而鼓励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不定期参加国内外知名学者的学术报告,也能使其在了解本学科前沿动态的基础上,提高专业素养和表达能力,同时潜移默化地启发和引导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关注学科前沿、研究热点,拓宽知识面,萌发创新思维。
  因此,采取各项合理有效的措施规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是十分必要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中期检查以及答辩环节是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既需要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充分利用网络及图书馆藏数据库资源查找相关研究资料,也需要生源所在单位积极配合,提供给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一段相对完整的学习时间。通过前期学校开设的有关写作能力培养的选修课及指导教师的严格规范和悉心指导下,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撰写可以在良好的准备基础上,达到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最终提高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欣,霍清清.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价值工程,2015(12)
  2. 刘朝巍.浅谈我国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6(9)
  3. 陈苗.关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思考[J].智库时代,2018(10)
  4. 黄亦鹏.高水平大学建设背景下提升研究生院教育管理能力的思考[J].教书育人,2018(9)
  作者简介:
  谭  畅(1979.10-),女,土家族,湖南省长沙市,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科研与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农村经济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953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