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对股权激励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鹏冕
摘 要: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改进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以完善公司的管理制度,促进公司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公司的长远发展。股权激励是公司治理的一种主要方式,盈余管理是公司股权激励管理效果的反映,本文简单概述了公司股权激励机制和盈余管理的内涵和关系,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公司治理中应用股权激励机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的具體措施。
关键词:股权激励;盈余管理;公司治理
现代企业一般是两权分离的经营模式,股东和经理人两者通常是委托与代理的关系,股权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现代企业制度下经营权和管理权相分离过程中产生的利益矛盾问题。但如果股权激励制度不够完善就会造成管理层利用盈余管理获取私利,影响公司的治理和发展。因此,对股权激励、盈余管理和公司治理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一、股权激励、盈余管理概述
1.股权激励、盈余管理的内涵
股权激励机制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到上世纪90年代开始广泛应用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部分上市公司也于同期开始应用股权激励机制。股权激励是公司对管理层以及核心技术骨干人员采取股权激励的管理机制,以此激励和留住公司的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人员,从而确保公司的核心人才不流失,进而保障公司的长远利益和发展。
盈余管理是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公司管理的前沿课题,至今仍然有着广泛的讨论。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的管理层把会计准则作为依据,通过对会计收益做出调整和控制,来对企业进行管理的机制。盈余管理按对象分类,可以分为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的盈余管理。盈余管理在公司管理中平滑利润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过分的盈余管理会导致财务信息扭曲,违反了财务报告的目标。因此,在公司治理过程中采取合理的盈余管理措施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股权激励和盈余管理的关系
(1)基于两权分离的管理制而产生
在公司管理过程中,由于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开,使股东和管理者形成了委托-代理的关系,又因代理人和委托人间信息不对称,可能会出现利益目标不一致的情况,使股东购买股票投资时存在风险,因此,公司采取股权激励机制,通过给经营管理者部分股权的形式,使其作为股东参与到公司的战略决策中,共享利润共担风险,使公司经营管理者与公司所有者的发展目标一致,从而使经营管理者更好地服务于公司的经营管理。股权激励机制基于两权分离的管理制度而产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两权分离过程中产生的利益矛盾等问题。股权激励机制的不完善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致使代理人在管理公司过程中,可能会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损害到委托人的利益。因此,股权激励促使企业实行盈余管理。
(2)股权激励和盈余管理两者相辅相成
在公司内部实行股权激励机制和盈余管理,都是为了促进公司的发展,股权激励和盈余管理两者之间可谓是相辅相成。公司通过实行股权激励机制来激发经营管理者的热情,稳定人才,防止核心人员流失,使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而在发展的基础上,为了防止代理人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对委托人的利益造成损害,企业实行盈余管理。另一方面,在股权激励制度带给经营管理者权力的同时,也要求经营管理人履行应尽的义务才能行使相应的权利,股权激励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是管理层产生盈余管理行为的一个诱因。股权激励促使企业实行盈余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代理人的盈余管理行为,使公司的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的利益目标尽量保持一致。股权激励机制和盈余管理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公司治理过程中采用股权激励机制的问题
1.股价波动影响因素较多
股权激励制度的核心手段是股份的部分转让,因此股价的波动对公司的经营管理者和所有者的利益都会产生影响,股价的波动也与公司的经营效益有关。近年来,由于国际和国内股票市场都出现了不景气的低迷状态,就有部分企业通过对股票市场的信息进行造假,对股民的股票购买动向进行诱导来获取经济利益。而我国的证券公司中的部分员工通过利用内幕消息进行交易,以此来获取个人利益。由此可见,股市中会有部分企业和个人利用虚假信息来牟取暴利,就短期而言,能够获取经济利益,但就长远看来,股市中的虚假信息会影响公司的管理和长远发展,而这种在股市中制造虚假信息的违法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对公司的持续经营和整体形象都会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
2.内部人控制问题
股票控制权是指:在契约中没有明确规定如何使用的权利,而对于公司的资产用于契约以外的其他用途所具有的决定的权力。剩余索取权是对剩余劳动的要求权,是财产权中的一项权力,资本的所有者拥有完全的剩余索取的权力。近年来,我国的股份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许多值得改进和学习的地方。股票的控制权和剩余所有权间的不平等匹配就是一个问题,如果出现这种问题,通常会出现公司内部人控制的结果,在公司的治理过程中所有权和经营权就没有产生分离,都由经营管理者掌握,这就使得股权激励机制达不到应有的管理效果,激励制度没有代表委托人的意志而是被经营管理层滥用,使企业的内部经营和管理出现问题,损害公司所有者的利益。由于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间的信息不对称,致使股权激励制度的建立由内部管理人员来决定,而制度的构建也没有经过公司所有者的最终审批,因此,在股权激励制度的施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问题,直接影响了公司的经营管理和长远发展。
三、公司治理过程中控制盈余管理的措施分析
1.完善对管理层的激励制度
正是由于在公司管理中不健全的管理层激励制度,才造成管理层发生盈余管理的行为,因此,为了约束和避免管理层出现这样的行为,就需要对激励制度进行优化和完善。以更加健全的激励制度解决代理人和委托人之间的利益问题,在股权激励制度的施行过程中,对于业绩指标的设立和完成度不能过分强调,这样会使管理者出现盈余管理行为,应当从公司的全局出发,把公司在盈余管理中的部分指标放入到股权激励中来,更好地协调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促使公司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2.加强经理人选择和培养
由于公司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之间是委托和代理的关系,两者之间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此,为了避免管理层出现盈余管理的行为,在公司的经理人的选择和培养方面,不仅关注经理人的管理能力,还要对管理人的综合素养进行考核。例如人品、诚信等方面,同时,在公司的管理層管理方面,加强对公司的治理和对经理人的监督,促进公司的健康、持续发展。
3.优化股权结构,完善股东大会
现阶段,我国的股权激励制度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股市中虚假信息泛滥,内部人控制问题普遍存在,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严重制约了公司股权激励制度的有效施行。因此,完善公司的治理措施,才能使股权激励制度得到有效实施。一方面,需要对股权的结构进行优化管理。为了对股权的结构实现优化管理,需要分散持股人的持股比例,建立多个股东相互制衡的股权管理结构,实现股权管理结构多元化。同时,公司的股票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不匹配的现状,也要求公司对内部的持股权力采取制衡措施,促进对公司内部人管理的问题进行解决。另一方面,需要对股东大会进行完善管理,对股东大会的人员进行公平公正的选举,通过定期召开股东大会的方式对股权激励制度的实施成效进行监督,同时,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职位应采取分离管理的制度,避免因个人权力过于集中出现舞弊或专制等管理问题。
4.健全董事会的独立性
在公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和管理机构,董事会负责召集股东大会,并对股东大会负责、向股东大会报告工作。因此,董事会在公司的决策和管理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公司的大股东和控制人的干预和限制。为避免股东和内部控制人的干涉,董事会必须具有独立性,因此健全董事会制度,确保其独立性,不仅可以有效地规避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也可以保障股权激励机制度的更好实施,促进公司的有效治理和管理。
5.完善监督机制
公司出现内部人管理的问题,正是因为对股权激励制度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因此,需要对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行优化、完善,采用二元制或多元制的治理结构,避免股东所持股份过于集中,避免产权没有分离而产生代理冲突等情况发生。另外,需要健全监督管理体制,成立专门的监督部门,使其能够对股东和管理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为了使监督管理部门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需要公司对监督管理部门的成员进行严格选择,同时还要对该部门成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监督能力和专业水平。
6.健全信息披露机制
针对部分公司采取散布虚假信息获取经济利益,扰乱股市秩序、影响公司治理和发展的现象。公司应健全虚假信息披露机制,加强对股市信息的监管。在信息披露机制的构建过程中,应明确虚假信息对公司造成的负面影响和可能会给公司造成的损失,规范公司人员的信息管理行为。同时,还需要国家和政府加强相关的法律和制度的规范管理,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发展。
7.健全会计制度
在公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能够利用会计制度的漏洞谋取个人利益,管理者盈余管理行为也由此产生,因此,健全会计制度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会计制度的完善过程中,要尽快建立新的会计准则,确保准则的科学性、明确性、合理性和可实施性,避免因准则的多意性造成多种理解而产生盈余管理行为,针对不规范的会计行为要进行严格地整治,使用健全、完善的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进行高效的管理和约束。
8.完善市场机制
在公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盈余管理的行为一般是由于外部市场经济环境对管理层的诱导产生,因此需要完善市场管理体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中,股票的发行和公司的退市是产生盈余管理行为的主要诱因,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除了以盈利作为公司上市的主要条件和指标,还应考核公司的资质及市场对公司的评价等,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考核,规范公司上市的条件,避免产生盈余管理行为。
四、结束语
在公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股权激励制度和盈余管理是公司实现有效治理的两种手段。股权激励能够解决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矛盾问题,股权激励制度使盈余管理行为产生,同时股权激励制度也制约了管理人员的盈余管理行为。因此,股权激励制度和盈余管理需要实现合理、有效的结合,采取合理的激励制度和相应的盈余管理措施,能够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完善,促进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娟娟,陈志阳.股权激励模式、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J].上海金融,2019(01):42-49.
[2]武迪.基于公司股权结构与激励动机的盈余管理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7(18):6-7.
[3]陈大磊.关于股权激励、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1):112-113.
[4]高浩然.股权激励、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8(22):46.
[5]陈夏菁.股权激励、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J].东方企业文化,2015(05):87.
[6]张静.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下的盈余管理分析[J].管理观察,2017(19):52-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185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