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加强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当前,我国金融领域步入改革深化阶段,传统商业银行优势已不在,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如何提高资金运转的效率,成为商业银行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基本实现了全额资金管理模式的构建,资金管理效率明显提升,但仍存在定价市场导向性不足、资金成本收益计量精确度不够以及资金管理业务和组织结构等方面的挑战。本文在分析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从FTP定价机制、资金成本计算、资金管理业务创新和优化组织结构4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强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资金管理 FTP定价机制
  一、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支柱,其核心业务是货币资金的经营与管理,通过货币资金的经营运作,在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条件下,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商业银行对其资金的管理能力决定了商业银行的行业地位和竞争力。一家银行能否对资金进行有效管理,成为其能否生存下去、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目前,我国正处于深化金融领域改革的关键时期,商业银行的资金管理不仅影响着自身的成本核算、资源配置和绩效考核,而且对推动整个银行业经营模式的转型、盈利模式的转变以及提高社会资金流动效率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现状与不足
  (一)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现状
  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是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三大原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經历了由资产转向负债,又由负债转向全面综合管理的变化过程。当前,在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强调资产和负债综合性的资金管理已成为现代银行主要的模式。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采取的是总行统一管理体制。总行对经营业务进行统一筹划,确定经营策略和方向,支行在总行的指导和授权下进行具体的业务活动。其资金管理体制分为两级,一级是总行(管理行)对自身的资金管理,另一级是总行对支行的资金管理。
  1.总行(管理行)对自身资金管理的模式。自2005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逐渐开始引入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运作模式——资金中心管理模式。截至2018年年底,大部分商业银行均已实现资金中心管理模式(农村信用社改制农商行普遍采用的也是资金中心管理模式)。所谓资金中心管理模式就是对实现总行及支行所有资金运作的风险进行集中管理,提高资金运作的效率,将资金管理部门提升到最关键的核心轴位置上。因此,资金中心承担着资金调配、运作、分析等职能。
  2.总行对支行的资金管理模式。第一,差额集中管理模式。包括资金余额的差额管理和资金价格的差额管理两个部分,资金余额的差额管理指的是总行只对资金头寸或富余资金进行运作管理;资金价格的差额管理指总行对支行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价差的部分进行计价管理。差额集中管理模式的优点是能够统一管理和具备灵活性,缺点是对出现差额的过程缺乏关注。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往往导致短视现象,忽视了长期发展。早期的商业银行更加注重结果导向,大部分商业银行在2005年以前均普遍采取的是这种模式。第二,全额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指的是通过内部资金转移价格(FTP),将全部吸收的资金交由总行集中管理,各支行按需求由总行统一分配的一种模式,其基础是内部资金转移价格(FTP)体系的构建。资金中心要实现对资金来源和运用的高效管理,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定价。因此,科学、合理、有效的FTP定价体系是资金中心管理模式必不可少的配套手段。我国商业银行FTP定价体系的构建是伴随着资金中心管理改革同步进行的,于2009年在一级支行的层面上实现了以FTP体系为基础的全额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构建,并于2011年实现了以总行为中心,囊括所有支行的全额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截至2018年,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均实现了以FTP定价体系为基础的全额资金管理模式。全额资金管理模式与差额资金管理模式相比,更加注重资金来源的过程、资金来源的成本和资金的市场化运作,可以更加合理、科学地按照市场需求,来实现资金的有效管理,真正提高商业银行资金运作的效率。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 FTP定价市场导向性、灵活性不足。FTP定价是实现全额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核心,也是实现银行集中管理资金、统一运作的关键,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FTP定价主要是以央行基准利率的变动来调整资金价格,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市场利率波动幅度和深度不断加大。在这种情况下,FTP确定的资金价格就不能满足市场变化的需求,市场的导向性和灵活性就不足。
  2.流动性成本与收益计量的精确性不足。在FTP定价模式中,流动性成本与收益的计算往往是依照基准利率来进行的。一方面,其根据市场变化的灵活性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不同业务、不同部门所涉及的成本和收益计算的范畴不同,这会导致商业银行流动性成本和收益计量的精确性不够。
  3.存贷利差不断缩小,信用风险不断增大。第一,存贷利差不断缩小,利润空间不断压缩。一方面,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高速增长的实体经济已经不复存在;加之资源型企业去产能和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调控,商业银行资金运作的收益空间不断被压缩。另一方面,利率的市场化加剧了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更为传统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就对银行的资金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信用风险不断加大。一方面是“刚性兑付”的环境,而另一方面是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银行资金管理产品的风险无法真正传递出去,只能在银行系统内部积累,导致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不断加大,现实中,商业银行保本型理财产品不保本的现象时有发生。
  4.商业银行总行与支行结构合理性和协调性不足。就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商业银行来说,往往总行的职能部门更加庞杂繁多,而支行更多聚焦于业务,部门之间的协调较为困难。在全额资金管理模式下,总行是资金管理中心,属于“大脑”,而支行聚焦于业务,则可以看作是“身体”部分。这种典型的头重脚轻的部门组织结构会导致全额资金管理模式效率的降低,使商业银行资金管理模式改革效果大打折扣。   三、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优化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FTP定价体系建设
  尝试以市场利率来取代央行基准利率作为FTP定价依据,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是采取特定方法把波动比较大的、动态变化的市场利率量化为定价基础的市场基准利率;同时,根据市场利率的波动,建立FTP定价动态调整机制。
  (二)制定合理的内部转移价格,更好地核算成本和收益
  一是确定两条定价曲线。内部资金收益率曲线根据央行基准利率确定,外部产品收益率曲线根据市场利率确定。二是根据不同的业务和部门,合理选择内部转移价格。具体可以从市场价格、以市场为基础的协商价、变动成本加固定費转移价格和全部成本转移价格这里面选一种、两种或更多的定价方法,以更加贴近实际的价格计算成本收益。
  (三)拓展资金运作渠道,创新金融产品
  一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下功夫,挖掘一些未来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作为资金运作的新方向。二是借鉴互联网技术,创新金融产品。
  (四)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其造成的风险损失难以估计。除贷款作为最主要的信用风险来源外,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风险也不容忽视,为此,建议将理财产品进行独立运作,把风险转移出去。
  (五)加快商业银行组织结构体系改革
  可以借鉴国外商业银行总行与支行单向垂直的组织模式。总行设置主要的业务线和中心服务平台,简化行政职能部门。支行以业务开展和零售为主,进行差异化、分类管理改革。如汇丰银行,总行只设4条业务主线和12个中后台职能部门,以此为中心,管理了全球73个国家超过5000多万的客户,实现了高度集约化的组织管理模式,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组织运作的效率。
  总之,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商业银行的资金管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需要从完善FPT定价机制、科学合理计算资金成本收益、推进资金管理业务创新和优化组织结构4个方面进行改进。全额资金管理模式,作为一种高效且实用的资金管理模式,在提高商业银行定价水平、更好地核算成本收益、优化资源配置和建立高效的绩效考核机制等方面必将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为山西寿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隋洋.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内部资金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金融会计,2015(02):3-14.
  [2] 刘健,仇高擎.我国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5(10):79-90.
  [3] 王晓茜.新形势下全额资金管理在商业银行的应用[J].当代会计,2016(9):17-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322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