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1+x证书背景下的课证融合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些年来,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院校乃至职业学校层面,为了缓解结构性就业压力,都在提倡和推动职业学校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而“1+X证书”制度则是从国家层面上对这一要求进行的制度保障。因此,本文将详细阐述在这一制度背景下,应该如何实施课证融合教学模式。
  关键词:1+X证书;课证融合;管理心理学;工商企业管理
  2019年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这标志着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开始实行。试点工作中特别强调:“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这意味着在1+X制度的框架下,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得到极大提升,全面发展的“一专多能”时代即将来临,结构性就业矛盾将逐步得到缓解。简单来说,在“1+X证书”制度当中,“1”主要是指学历证书,“X”主要是指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其中,学历证书可以全面反映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国家整体的人力资源开发中起着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而职业技能证书则是毕业生和其他社会成员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的综合能力。不难理解,在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指导下,1+X证书制度逐渐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保障。为了使这一制度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需要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第一,处理好1+X制度的内部关系,该制度内部具有多种相互关系,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促进“课”与“证”的共生共长;第二,处理好1+X制度与外部的关系,一方面,需要处理好与地方产业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与产业的多样性、更新速度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1+X证书制度的顺利实行。
  一、“1+x证书”制度改革的意义
  从现实情况来看,实行1+X证书制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随着产业型升级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不断加快,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前瞻性、吻合度、适应性等方面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而1+X證书制度则可以有效促进人才供给侧结构改革,强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第二,是人才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1+X证书制度可以激发社会力量在职业教育中的积极性,从而高质量地开展社会培训。
  第三,是探索构建国家资历框架的基础性工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职业技能水平的重要凭证,也是对学习成果的认定,所以这一制度可以使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通道更加畅通。
  二、“1+x证书”背景下课证融合的理念体系
  课证融合是“1+X证书”制度的重要保障,是强化学生职业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关键所在。其中,“课”主要是指课程体系,“证”是指职业从业要求。所以课证融合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制定适合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管理心理学》课程理论体系;第二,将涉及到管理心理学的职业能力融入到具体的课程内容当中。
  对于《管理心理学》的教学而言,实行课证融合教学模式的主要特色包括三个层面:首先,要实现课程内容和相关职业标准的对接,并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其次,要将企业职业标准融入到课程体系的构建当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流程化、项目化设计,实现校企互动、产教一体的深度融合模式,如:项目化教学。最后,要促进学历证书与专业证书的对接。
  三、“1+x证书”背景下课证融合的课程开发与重构
  所谓课程开发,主要是指通过实际需要确定课程的主要目标,然后根据这一目标对具体的学科内容以及教学活动进行组织、计划、评价、实施、修订的过程。而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管理心理学》课证融合中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管理心理学是三年制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
  2.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注重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方式,有步骤、有意识地将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养融入到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课程旨在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为主线、以模块化课程为主体的教学体系,具体会呈现出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三个特点。
  3.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旨在培养掌握心理辅导、企业心理调查、EAP活动等一些具体方法的实践型人才,对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养起到支撑作用。①行业、企业、学校三方联合,确定学习的领域;②与毕业生访谈,深入企业调研,筛选工作任务;③“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④贯穿教学全过程的评价体系。
  (二)课程目标
  1.课程知识目标:企业文化与企业结构的熟悉;员工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的掌握;个体辅导能力与团体辅导能力的提升;熟悉员工工作动机及其激励等。
  2.职业能力目标:专业的心理辅导能力;专业的设计与策划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测量、分析、统计员工心理素质的能力;项目执行能力等。
  3.素质目标:尊重、接纳、真诚等专业价值观;规范的职业礼仪与良好的服务意识;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等。
  (三)课程内容
  在课程设计中会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职业能力的要求选择教学内容,具体来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程导学;个体心理部分;群体心理部分;群体沟通部分;领导心理部分;员工心理援助部分。
  (四)课程实施
  在课程实施中要充分结合岗位的实际需求组织教学,并且要遵循以下一些具体原则:第一,理论联系实际,密切关注企业心理健康工作的实际情况,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第二,在教学方法上,要通过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任务导向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交叉使用,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及时转换,促进学生对理解知识的理解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五)评价与考核
  评价与考核的基本原则为:第一,改革传统学生评价模式,采用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目标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第二,实行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全过程的实际表现。
  四、“1+x证书”背景下课证融合的教学方式
  (一)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在以往的《管理心理学》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会根据结合教材内容或者一些具体的案例将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不难理解,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而这样的学习方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确立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以此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二)校企合作培养人才
  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课程融合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更加契合实际岗位需要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校企合作无疑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在校企合作中,可以实现学校学习和企业实践相结合,从而促进学校与企业在资源、信息上的共享。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在合作企业中进行EAP活动,也就是员工帮助计划。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利用学校中所学的《管理心理学》知识,幫助企业员工设置一套长期的、系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相关的职业能力。
  (三)建好用好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主要是指由多个实训或实验室组成的,用于学生学习实践技能的场所。在构建实训基地时,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量。一是要做好校内实训基地的构建,这样可以在校内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实践性的知识;二是要与企业合作建设好校外实训基地,并请企业相关人员对学生进行辅导。
  (四)积极构建学分银行
  学分银行的主要内容为学分累积。这种教学方式突破了传统的专业与学习时间的限制,将学习教育与技能培训结合了起来。换句话说,学分银行就是一种弹性学习制度。毋庸置疑,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对学生的技能要求也更加广泛,所以除了《管理心理学》要求的心理学相关的技能证书之外,人力资源、职业经理人、营销师等方面的职业技能证书同样是学生所需要的。而采用学分银行的方式,则给学生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使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地点。
  (五)重视ACI考试认证
  在1+X证书制度中,学生所取得的证书要更加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而ACI则是一家一流的认证机构,认证的专业性与权威性极高,该机构由数十所著名院校的专家教授组成。因此,在《管理心理学》教学中,教师也应适当给学生提供ACI考试认证方面的教学内容,并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以此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
  随着1+X证书制度的实行,课证融合的变革已经逐渐成为《管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必然发展趋势。因此,学校和教师应对这一制度的理念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并制定与之相符的课程内容,采用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傅永强,金祝年.高职教育课证融合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1):174-176.
  [2]卢萌,朱瑞涛,杨凌奕.课证融合模式下实训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1(03):74-76.
  [3]姚敏.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以“旋转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8(33):19-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712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