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物流园区转型升级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分析了长沙物流园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结合长沙物流园区存在的问题从明确服务定位、产业对接、服务模式创新和运营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提出了物流园区转型升级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物流园区;转型升级;策略
中图分类号:F2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9)12-0025-02
一、 引言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进一步的发展和物流业的進一步开放,湖南在中南物流区域占据连接南北、承东启西的重要位置并与珠三角地域相连,是沿海发达地区资本外溢、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带,具有中部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从十二五到十三五期间,湖南省逐渐承接了从珠三角和长三角转移过来的纺织、服装、制鞋等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企业和电子生产、汽车制造等高端加工制造企业,配合中部地区粮食、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带动了湖南省巨大的物流需求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物流园区作为物流业的重要载体,也应配合湖南省相关产业对物流需求的变化进行转型升级,进一步明确物流园区的服务定位、与区域产业紧密对接,同时,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创新运作模式,提升运作管理能力,做好自身的转型升级。
二、 长沙物流园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长沙物流园区发展现状
2000年,长沙市便开始了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工作,截至2018年,长沙物流园区数量为25个,其中重点规划和建设了五大物流园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五大重点物流园区的规模、类型、空间位置和功能定位等具体信息见表1。物流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对长沙物流业有序、合理和快速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使得物流与生产制造、商贸流通的联动更加紧密。但大多数中小物流园还处于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的初级阶段,与国际物流业发展趋势及长沙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需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如缺乏战略规划、服务定位不明确,服务内容较传统并且同质化严重,阻碍了物流业的发展。
(二)长沙物流园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物流园区功能定位不清晰
从目前长沙重点规划和建设的五大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就可以看出,都有明确的服务产业定位和市场定位,但是其他中小物流园则缺乏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变化的判断,缺乏对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的考量,导致中小物流园区在建设时要么服务功能定位不清晰,要么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可供扩展的土地导致发展后劲不足。服务功能定位不清晰,降低了入驻物流企业的门槛,缺乏对入驻企业的评价标准,难以达到物流园区建设的初衷——形成规模化、集群化的效应。
2. 物流园区与长沙市及周边产业对接不紧密
物流园区在供应链中起到了联系上下游企业的桥梁的作用,而目前长沙中小物流园区则缺乏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变化的判断,如,目前已经入驻长沙的有汽车制造业、手机加工组装等电子产品制造业、跨境电子商务和农产品加工制造业等,这就对精益物流、高端物流和冷链物流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但很多中小物流园还停留在提供传统物流服务的阶段,缺乏能够为这些高精尖产业提供高端物流的物流园区,与产业对接不够紧密。
3. 物流园区运营管理能力薄弱
大部分物流园区为了能够快速回笼资金,前期只注重招商引资,将企业引进来后,又只提供基础的物业管理服务,不注重后期管理和服务,围绕物流企业的一站式服务体系、信息化服务体系几乎没有形成,对于入驻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的增值服务几乎没有,难以发挥物流园区集约化和规模化的优势,也无法突显物流园区作为培育物流企业发展、促进物流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作用,进而出现园区招商难、运营难的困境。
三、 长沙物流园区转型升级策略
随着互联网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互联网+物流”也成为目前物流产业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物流园区也迎来新一轮的整合变革时机。在 “互联网+物流”背景下,长沙市物流园区外部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商业模式创新的压力,内部则有运营管理转型的压力。在内外部压力之下,传统物流园区经营模式的改变成为必然选择。
(一)明确定位,与区域产业紧密对接
长沙物流园区应是为长沙及周边产业提供服务,所以物流园区应时刻关注长沙及周边产业发展变化趋势,然后选择几个重点产业作为切入点,切不可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发展模式,不同的物流园区有不同的产业服务对象,这样就形成了差异化发展格局,避免了同质化竞争。确定了主要服务对象后,园区便可以对入驻的物流企业设置一定的准入门槛,建立有效的评价与考核机制,可以有针对性的拓展服务内容和服务项目,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园区进一步通过调研了解所服务对象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也为物流园区未来的发展规划提供了有效依据。
(二)通过信息技术实施物流园区运作模式创新
通过引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实施“互联网+平台(物流园区)+实体企业(入驻的物流企业)”创新型的园区运作模式,物流园区作为平台通过信息技术将各入驻企业的信息进行整合,平台(物流园区)作为资源整合方代表园区内企业统一与客户进行对接,接单和揽取业务,然后根据园区内各企业的服务能力和服务特点,将订单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入驻企业,此运作模式下,平台(物流园区)负责资源整合、业务揽取、信息匹配、售后服务及对入驻的企业进行考核与评价,园区内各入驻企业实施具体的物流服务,各方优势互补。互联网将平台(物流园区)与实体企业(入驻的物流企业)形成战略利益共同体,但在此运作模式下,关键是要解决平台(物流园区)和入驻企业以及各入驻企业间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的问题。
(三)提升物流园区运营管理能力
物流园区除了能为入驻的物流企业提供基本的物业管理服务外,还应进一步进行资源整合,为入驻的企业在行政手续办理、人力资源招聘与培训、供应与需求信息匹配、企业金融支持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使得入驻物流企业能够专注于客户服务从而使得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发挥物流园区集约化和规模化的优势,也能更好地起到培育物流企业发展的作用,另外,拓展的增值服务也会成为物流园区另外的利润来源点,进一步提升物流园区的盈利能力。
四、 结束语
物流园区作为物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应对接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和需求,做好自身服务定位,同时,也应积极利用现代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创新物流园区运作模式,提升物流园区运营管理能力,进而达到园区转型升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喜才.“互联网+”背景下物流园区发展战略研究[J].物流技术,2016(9):17-19.
[2]宗会明,周素红,闫小培.城市物流园区类型及运营模式:以深圳市为例[J].热带地理,2014(3):384-388.
[3]孙学琴,王宝义.物流园区建设规划的提升研究:以苏州物流园区为例[J].物流科技,2015(4):26-28.
[4]韩波勇.珠三角物流园区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13(1):24-26.
作者简介:
王阳军,男,吉林敦化人,高级物流师、经济师,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生产物流、供应链金融;
胡利利,女,湖南湘潭人,物流师,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物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076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