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互联网+课堂”的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模式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在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网络资源不断丰富、学习途径不断多元化的背景下,通过构建线上线下相互交叉配合的新模式以拓展教学的时空范围、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促进教学互动、提升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参与度、畅通师生沟通交流、强化教学过程性管理,从而持续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线上线下融合;云班课;教学模式
科技的进步总是推动着社会方方面面的改革和进步,大学作为青年学子生活和学习的家园,承载着社会和家庭的希望,也必会受到社会发展趋势的引领和影响,各个方面都将会发生深刻而又长远的变化,作为传统教学阵地的课堂教学也必将会融入到这一趋势之中去,随着新科技手段的出现,原有的课堂界限将会被逐步打破,并构建起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基于“移动互联网+课堂”的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当下的时代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是一个以“云大物移 虚人区5G”为特征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知识跨界融合的特点非常明显。因此也就对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要求。
首先,课堂教学的要求发生了变化,从知识传授逐步向思维和学习能力培养方面转化,提升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以往大学专业课的课堂更多的是讲授专业知识、传授专业经验。教师所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经验保质期很长,学生可以凭借这些知识和经验长久地获得职业发展。然而在今天知识更新的速度如此之快,知识的保质期已经明显缩短,面对着越来越多的新知识,学生更需要的是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构建。传统的课堂教学以讲为主要方式和手段,学生的参与度不足,课堂上更多的是被动式的接受,学生对于所讲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也很难及时反馈到课堂上,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但现在借助于专业的教学辅助APP,比如蓝墨云班课,教师可以预先将需要进行沟通的问题嵌入进教学APP,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即时调研,调研信息会即时地统计反映在教学APP上,教师就可以即时地在课堂上根据调研结果调整和优化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方便师生互动,便于开展互动式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及时了解到全班共有58名同学参加了调研,其中有32名同学选择D答案,22名同学选择C答案,另外没有同学选择E答案。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这些调研结果嵌入进案例分析和探讨,从而使得案例教学更有生命力。
其次,互联网上有很多免费和付费的教育教学资源,在教学的过程中完全可以进行这些资源的整合,以补充、丰富和支持课堂教学。
比如在“喜马拉雅”手机APP听书平台上就有关于预算管理的课程,再比如“爱课程”手机APP慕课平台(教育部、财政部“十二五”启动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支持建设的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
可以将这些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基于这些资料进行复习、总结和提升。
最后,基于手机APP教学软件可以规范引导教学过程,拓展学生学习的时空范围。基于手机APP教学软件可以进行课堂考勤管理、作业管理、上传补充资料、进行课后探讨等,这些都会使教育管理更加高效。
二、基于“移动互联网+课堂”的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的基础和条件
为了使得基于“移动互联网+课堂”的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适应课程教学的需求和学院教学管理的要求,在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之前,建议能够做好以下具体的一些基础性教学准备工作。
首先,明确课程定位、教学要求及目标。《全面预算管理》课程属于管理会计类的课程,是管理会计类课程的基础性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对课程的要求以理论教学为主,兼顾实践教学。经过对课程本身特点的分析、结合我院会计学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和行业应用的实际现状和需求,我将《全面预算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为牢固树立预算管理和业财融合的意识和理念、掌握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流程和要求、熟悉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工具:比如最小防范成本、时间轴分析法等。
其次,梳理教学内容,构建授课逻辑框架体系。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详细梳理,明确了全面预算管理课程授课的框架体系:本课程就讲授三个问题:一是“什么是全面预算管理”;二是“为什么企业需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三是“怎样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其中,第三个问题是主要问题,完整讲解全面预算管理的PDCA闭环管理。
最后,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和学校课堂管理的规定,明确课程的管理要求,合理制定课程管理制度。
三、基于“移动互联网+课堂”的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模式应用方案
不同的课程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的模式和具体方式会有所不同,这一点必须结合课程特点。以下内容是基于会计学本科专业的《全面预算管理》课程而设定的教学模式,仅供参考。
首先,根据第二部分所核定的教学要求和目标以及教学管理的要求,选用合理的手机APP教学辅助软件。在《全面预算管理》课程中我选用的是一款《云班课》教学辅助软件。
其次,围绕着课程教学目标搜集、整理、整合各类互联网教育教学资源。现在有很多免费的听书和学习的网站和手机APP。作为课程教师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然后将整合的资源通过三种途径:学习APP(比如爱课程、喜马拉雅、懒人听书)、课堂讲授、云班课资料上传,将资源共享给学生。同时,通过云班课上的活动设置來监管这些资源的学习。比如通过设置课程预习活动,要求学生按规定预习并上传预习笔记。
再有,进行课程设计,明确平时教学管理要求,并将这些要求嵌入云班课。平时教学管理要求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布置和上传
在《全面预算管理》课程中没有布置传统的书面作业,而是将学习的基本习惯嵌入进云班课,布置一些难以抄袭,又必须自行完成的作业。
1)课前预习作业。要求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依据所提供的学习软件比如“爱课程”、云班课中上传的参考资料以及教材等分章节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明确哪些内容已经掌握,哪些内容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并根据预习情况撰写300字的预习笔记。 2)课后总结。分章节在章节内容学完之后规定的时间段内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总结,编制本章内容思维导图并截图上传,同时撰写300字的总结笔记。
分阶段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针对有关部分内容制作PPT,根据PPT自行汇报,并录制5分钟的汇报视频,上传到云班课上。
这样教师就可以随时打开手机,根据学生PPT的制作情况和视频汇报情况,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和掌握情况。而且,这样布置作业可以防止学生相互之间抄袭,即便可以抄袭PPT,但也必须自己讲出来,可以有效避免全班甚至全年级书面作业只有几个版本的现象。
2.构建丰富的在线教学辅助活动
1)通过“测试”活动构建线上课程测验
云班课上设计有非常丰富的各类课程活动,针对其中的“测试”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构建课程题库,在课堂上或者是在课外约定时间随时进行测验,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等,以辅助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
2)通过“投票/问卷”可以进行即时调研
在传统课堂上,当教师提问了有关问题后,只能点名让极个别的学生回答。但在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完全可以在备课时,进行课程设计,将需问问题设置问卷。在课堂上仅需要操作开始活动,就能够快速高效地收集到全部学生的答案,并且即时完成对答案的统计和分析工作,这样就相当于老师提问,所有同学都参与了回答,而且还留下了大家回答的记录,便于老师课后在回顾课堂教学,总结教学经验,同时也提高了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程度,提升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3)通过“头脑风暴”开展课后专题讨论
针对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难点以及课程案例,组织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专题探讨,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同学们在探讨之中,相互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便于授课教师根据讨论中同学们的观点丰富和优化授课工作。
4)通过“小组任务”布置团队作业,提升同学们之间项目协调和相互配合的能力,同时通过完成作业相互沟通、相互配合、相互提升。
参考文献:
[1]胡婷.“互联网+”思维模式下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J].智库时代,2018 (44):93-94.
[2]童顺平.高校“互联网 + 教学”:内涵与特征[J].重庆高教研究,2017,5 (1):13-17.
[3]俞山青,陈晋音,毛国红,卢瑾.互联网+教学模式下的课堂设计[J].计算机教育,2017 (08):120-1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082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