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内部控制缺陷与企业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倩麟

  【摘要】文章以2012——2018年上市企业为分析样本,研究了企业内控缺陷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内控缺陷与融资约束的关系,以及融资约束作为中介效应在内控缺陷与企业创新之间的作用。研究结论证实,内部控制缺陷与企业创新显著负相关;企业内控缺陷越严重,面临的融资约束越高;企业内控缺陷加剧融资约束,融资约束作为中介效应,进一步限制企业创新能力。稳健性结果表明,融资约束会抑制企业创新,因此表明相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缺陷问题,良好的外部融资环境对于企业创新的作用更大。
  【关键词】企业创新;融资约束;内部控制缺陷
  【中图分类号】F275
  一、引言
  在我国经济转型期间,创新发展能力作为企业的核心能力,不仅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掌握着整个国家经济命脉。《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明确要求企业专注于创新活动,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同时,企业是联动整合体,其创新发展需要長期有效的投入机制,这套机制受企业内部制度的影响较大。根据企业内控条例要求企业必须报告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在不违背法律法规的情况下保证资产安全等。因此,内部控制对于企业创新发展的影响不可轻视。
  研究表明,内控质量与企业创新正向相关。此外研发投入需要充实的财力来支撑,企业需要从内部融资或者外部融资来获得充足的资金,但并不是每家公司都能成功融资,因此在研发创新过程中,都会面临融资约束的问题。对此,很多研究结论表明融资约束会抑制企业创新活动。由于内部缺陷与企业融资约束都对企业创新有负面影响,而且也有学者探讨了企业内部控制越完善,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越低,因此本文探讨是否存在以下传导机制:内控缺陷影响企业融资约束,进而影响企业创新。
  二、文献综述
  针对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内部与外部两部分,企业内部资源要素主要包括R&D投入、企业经济成分、企业资本及吸收能力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企业所在集群和网络间的动态联系、宏观环境以及公司所处的市场。还有学者从创新模式、企业特征、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系统、企业的政治关联等因素探讨企业创新的影响因素。但上述研究仅仅考虑单个因素的影响效果,企业作为经营联动的综合体,完整的内控制度能够维护企业的经营与创新等各方面活动。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内控对企业R&D有积极作用,企业按要求完善内部控制对于企业创新应该有正向的积极效应。对于企业创新与内部控制研究,我国学者也对此展开诸多讨论,张晓红等(2017)发现内控质量的提高对企业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具有促进作用。李瑛等(2019)认为企业内控的完善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因此,从企业整体来说,内部控制对于企业发展创新的确存在一定影响。另外,企业创新需要人力、财力与技术等要素长期投入。高质量的内控能够增强企业创新研发,但创新研发时,企业必须有充实的财力来支撑整个研发过程,企业需要从内部融资或者外部融资来获得充足的资金,但并不是每家公司都能成功融资。
  针对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的研究,大多数结论认同融资约束会抑制企业创新。例如, 张杰(2012年)指出,融资限制对企业研发投资具有抑制作用,并且在民营企业里的抑制作用更为强烈。也有学者探讨了特定企业的情况,卢馨等(2013)以我国高新信息技术企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结果分析表明存在具有一定影响程度的融资约束,从而限制了 R&D 投资。在完美的资本市场中,MM 理论认为企业投资与融资无关,也就是说,投资不存在融资约束。Myers and Majluf的研究数据表明,当有资金限制,内部融资是公司的第一选择,债务融资是第二选择,最后是股权融资。因此,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存在不可忽视的影响。
  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内部控制、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的关系已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企业创新受到自身内部因素以及外部融资情况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内部控制缺陷在衡量企业内控完善程度方面大于内部控制质量。综上,本文将企业内控缺陷与外部融资约束情况结合起来,讨论内控缺陷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内部控制缺陷对融资约束的影响以及内控缺陷通过融资约束进而影响企业创新的路径机制。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内部控制缺陷与企业创新
  关于内控质量与企业创新的关系,研究结论普遍认为内控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企业创新的显著提升,《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指明内控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有3条路径:第一,降低企业成本并为其提供资源支持;第二,降低企业代理成本从而缓解利益冲突;第三,降低风险进一步形成良性的技术创新循环。可见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能为企业创新带来显著的促进效应。在内控完善程度的衡量指标上,现有研究基本上将内部控制质量作为替代变量,相比于内控质量的综合性指标,内控缺陷更加有力地反映了企业内控情况是否完善,由此本文将内控缺陷作为解释变量,研究内控缺陷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据此提出假设1:
  H1:内部控制缺陷对企业创新存在负效应。
  (二)内部控制缺陷与融资约束
  投资者将会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作为重要参考之一,考察被投资企业的财务、经营等风险信息。内部控制缺陷将向利益相关者传达较高财务风险,由此,投资者会要求进行更高的风险补偿或减少企业资金提供。 因此,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将导致更高的融资约束。樊后裕等(2016)以2009——201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探讨了内控对融资约束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和融资约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金玉娜等(2014)的研究表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越充分,公司的融资约束程度越低。所以,投资者可能会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完善程度,对企业进行投资融资决策的判断。据此分析提出假设2:
  H2:公司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越大,面临的融资约束越高。   (三)内部控制缺陷、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
  由上文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可知,学者普遍得出的观点是内控质量的提高能显著促进企业创新,因此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很有可能对企业创新产生负效应;并且研究指出内部控制缺陷会加重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创新投入离不开融资,也就是说内外部融资能力是创新活动开展的保障,由此融资约束对于一个企业发展创新的影响不可小觑。本文探讨企业创新影响因素中,内部控制缺陷是否影响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进而抑制企业创新能力。也就是说,在内控缺陷影响企业创新的机制中,融资约束是否会产生中介效应呢?提出假设3。
  H3: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将加剧企业融资约束,进一步抑制创新能力。
  四、研究设计
  (一) 样本的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以2012——2018年滬深主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对样本进行筛选:剔除财务数据和主要变量缺失的公司样本;剔除金融类公司样本。最后得到3794个面板数据。财务以及内控相关数据主要来自国泰安、锐思以及迪博数据库,利用Stata软件处理收集数据,对连续变量进行了前后1%的缩尾处理。各变量的定义见表1。
  (二)研究变量的选取与测量
  1.企业创新指标衡量
  创新活动周期长,过程多。企业创新研发投入是连续性指标,能够动态直观地反映企业每年的创新投入情况与创新能力和水平。因此该指标计算方法为:研发投入除以营业收入标准化后再乘以100%。指数越高,说明创新能力越强。
  2.内部控制缺陷的测量
  根据CSMAR数据库,参照以往学者研究,当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或者重要缺陷时,Icw=1,否则为0。
  3.融资约束的度量
  关于融资约束的度量,学术界没有统一标准。目前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Fazzari(1988)提出投资现金流敏感性、Almeida等(2004)提出现金流敏感性,之后还有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融资约束指数以及管理公司发展特征代理变量。为了避免内源性干扰,在本文中,用相对较低的内源性SA指数来衡量企业的财务约束,SA指数计算公式:-0.737×Size+0.043×Size-0.04×Age,其中Size值为企业总资产真实值(元)除以100万后取对数,Age值为企业上市年限。
  FCI对SA指数取绝对值,该数值越高,说明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越严重。
  (三)研究模型
  为了探究假设H1:内部控制缺陷对企业创新存在负效应,故直接对Icw和RD进行ols回归,并控制时间与行业的变化,研究模型如(1)所示。同理为了探讨假设H2: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越大,面临的融资约束越高,研究模型如(2)所示:
  描述统计(表2)显示,RD的均值为0.03,表明样本公司进行产品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3%,其中最高占比为25%;FCI的均值为3.53,最大值为4.15,中位数为3.47,方差为0.28,结果表明,融资约束问题在样本企业中普遍存在,而且融资约束情况较为严重;Icw的均值为0.3,表明有30%观测样本中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情况;IC内控指数的均值为639.1,方差为119.9,说明样本公司披露的内控质量水平属于中等偏下。
  (二)内部控制缺陷、融资约束、企业创新的相关分析
  表3(1)列显示了内部控制缺陷和创新投入之间的回归结果,结果显示Icw在10%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当企业存在内控缺陷时,企业创新程度会相应降低,故证实假设1。第(2)列报告了内部控制缺陷与融资约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Icw的系数为0.0883,并在1%的水平显著为正,表明当企业存在内控缺陷时,企业的融资约束加重,故证实研究假设2。第(3)列报告了内控缺陷、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的回归,检验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Icw在5%的水平显著,该显著性比第(1)列有所增加,而且系数的绝对值也大于第(1)列,表明在控制FCI的情况下,内控缺陷对于企业创新的负效应更加显著,说明融资约束在其中起到一定作用,故有必要检验其中介效应。在第(3)列中,FCI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融资约束抑制企业创新。Sobel Z值在1%时显著,中介效应占比28.43%,故存在中介效应,由此可证实假设3。
  (三)稳健性检验
  本文选取了内控质量指数来代替内控缺陷,检验结果如表4。第1列结果表明,内控质量对企业创新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结合上文,可说明相比于内控质量,内控缺陷对企业内控完善程度的解释力度更大,以内控缺陷做解释变量更具说服力。第3列结果表明,在更换内部控制质量解释变量后,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融资约束越严重,企业创新能力越低,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较之前有所增加,占比35.90%。
  六、结论及建议
  本文从企业自身内控缺陷以及外部融资约束两方面共同探讨了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得出两者都对企业创新产生显著的负效应,融资约束发挥中介效应,而且融资约束对于企业创新的负作用更加明显,因此,相对于内部控制建设和完善,良好的外部融资环境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更大。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首先,企业应重视内部控制缺陷对创新带来的负面影响,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内控质量,一方面能保障企业有效运行,另一方面为企业创新提供制度保障。此外,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应当精准掌握自身与行业未来发展,综合考量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制定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内控缺陷问题。   其次,在信息化智能化时代,企业应该丰富内部控制手段,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内控具体工作相结合,不断挖掘更为有效的内控工作,提高有效性和科学性。企业应借助互联网优势,完善内控工作的制定、实施、监督,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内控成本,从而缓解企业内外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效地向投资者传递利好信息,为企业创新创造良好条件。
  最后,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完善内控信息披露,从而提高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和期望,有效拓宽外部融资渠道;同时企业可通过建立发展基金、私募融资以及引进新的股东来增加资本金的方式,拓宽自身融资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问题。政府方面应加大对各种类型创新企业的扶持力度,制定切合实际的政策,提高社会资金流动水平。同时也应建立健全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采取各种措施鼓励银行以外的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让其他社会机构共同扶持创新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拓展企业的融资渠道。
  主要参考文献:
  [1]柯慧慧.环境不确定性、内部控制与企业创新[D].江西财经大学,2019.
  [2]李瑛玫.内部控制能够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吗?[J].科研管理,2019,40(6):86-99.
  [3]张晓红,朱明侠,王皓.内部控制、制度环境与企业创新[J].中国流通经济, 2017,(5).
  [4]刘胜强,林志军,孙芳城,.融资约束、代理成本对企业R&D投资的影响——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No.337(11):64-70+99.
  [5]吴佩秋.浅析融资约束、融资渠道与企业的R&D投入[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09):131.
  [6]卢馨,郑阳飞,李建明.融资约束对企业R&D投资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5):53-60+98.
  [7]顾奋玲,解角羊.內部控制缺陷、审计师意见与企业融资约束——基于中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会计研究,374(12):78-85.
  [8]樊后裕,丁友刚.内部控制能够缓解融资约束吗 [J].财务研究,2016,(4):22-32.
  [9]金玉娜,张志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融资约束与融资能力[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4,(6):30-3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094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