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经济形势下基于产教融合的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产教融合是从根本上打破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学习与工作、教学与实习之间的隔膜有效措施,是促进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的协同、互动式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层面出发,探讨产教融合中如何发挥各自优势、凝聚双方力量,有效服务区域工艺美术行业产业发展。
   关键词:产教融合;双主体;协同育人
   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的《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目前“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对接产业,服务行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
  一、现阶段校企在产教融合突出的问题
  (一)学校层面
  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日新月异,人才需求也随之变动,而学校专业教学内容存在更新不及时,滞后于产业发展情况,部分高职院校没有深刻研究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整体规划,没有将产教融合有效融入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没有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专业等资源优势,紧密结合行业产业发展需求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出现学校教育滞后行业产业人才需求和“产教两张皮”和“面子工程”类的现象,导致合作形式单一、合作不深入、成效不明显的现象。
  (二)企业层面
  多数工艺美术类企业是规模较少的小微企业,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缺乏积极的认识,企业的发展侧重于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增加经济效益,而参与学校的产教融合是一个周期较长的过程,短时间内没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不愿增加成本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同时校企合作一般随机性较大,缺乏有效规范的平台调整修复校企合作中出现的矛盾,导致合作的项目易出现“流产”现象,难以实现企业与学校长期深入的合作。
  (三)缺失质量的保障以及评价体系
  该怎样做来保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质量呢?就现在来说,我们可以通過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众多环节、毕业设计等方面设置更为严格的评价规则和管理准则。学校在设置了评价规则和管理准则后,要增加与企业沟通交流的机会,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办事。然而在实际实施使用中往往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我们以毕业后参加实习为例子,一般学生有约一年的实习期,但是我们应该如何加强学生分散实践的管理措施,怎样规范高校和企业的指导教师的职责范围,怎样对实习效果进行专业科学的评价等。
  二、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的有效对策
  (一)引导企业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发挥主体作用
  解决校企对接不紧密、合作不深入这一问题,需要企业与学校开展持续性、长期性的合作,需要发挥地方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的协调指导和桥梁作用,与学校一同调研企业的人才规格、岗位需求,引导企业认识在校企合作中能受益之处。
  引导企业为学校提供人才需求标准,企业作为市场的人才需求方,对行业人才需求标准是最直接、最敏感的主体,对人才供应方最有话语权,学校依托企业提供的人才标准设置专业,制订专业发展规划,调整专业结构,结合企业需求确定专业人才规格和水平,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模式。
  引导企业为学校提供岗位需求标准,企业是岗位素养、职业能力,岗位用人规格的设计者,学校要对接岗位需求设置课程体系,与企业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共同开展教学模式创新,引进企业的案例、项目等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岗位无缝对接。同时,学校可探索开展课程学分转换和不同专业学分互认,开展多类型、分层次的课程满足企业全方位、多元化的人才需要。
  企业为学校教师提供顶岗实践,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所。老师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专业教学能力和实践指导水平,能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用于教学中,能更有效地推动教学改革和课程创新;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更好的了解产品的生产过程、文化与工艺的价值、设备的运行过程以及产品销售等方面的知识。企业可利用场地、设备等优势与学校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职业环境中增强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企业为学校提供技术创新孵化项目。企业是研究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主战场,企业可与学校共建实技术创新中心,共同开展技术改造、产品创新研发。同时,企业可为学校提供能工巧匠、专家能手,校企共同建立高水平兼职教师库。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项目研发,实现教学与生产零距离对接。
  (二)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如何积极作为
  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应主动出击,将产教融合纳入学校人才培养规划,积极搭建合作平台,主动拓展办学资源,在人才培养、技术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积极寻求与企业合作,充分考虑企业的用人需求,切实提升学校服务能力与水平。
  学校对接产业需求,输送企业亟需的高技能人才。学校紧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围绕产业开设专业、设置课程,开展订单式、定向式等培养,学生毕业即能胜任岗位需求,长期来看,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得到源源不断的高技能人才,企业减少了培养人才的成本。
  高校可以为企业员工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利用学校更加专业的资源,定期举办行业技能培训,提升企业技艺人员专业水平;学校利用高职院校扩招政策,面向当地工艺美术企业招收艺人继续深造,从而进一步提升区域内工艺美术企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艺水平。
  学校鼓励师生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项目。通过校企共同建立的工艺美术产品研发中心和传统工艺工作站,学校为企业开展工艺改造、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指导;同时,学校可联合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行业技艺大赛,扶持工艺美术创意人才,帮扶企业创新成果转化为市场化产品,提供工艺产品的质量。
  学校为企业提供宣传推广平台。一方面,学校联合区域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举办展示展览活动,如举办“文化创意产品博览会”“城市文化艺术节”等,线下为企业技艺人员和产品提供展示展演展销。另一方面,学校发挥专业优势,帮助当地传统工艺美术企业开展包装、品牌等设计,利用学校宣传平台加大对企业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线上传播推广区域内市州工艺美术企业产品。   学校可帮助企业获得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学校积极与相关政府部门联络,可为深度参与校企合作的优质企业争取税收、开设新项目等方面的政府政策支持,开启绿色通道,可帮助区域的龙头企业申报产教融合型企业、现代学徒制项目、产业发展项目,让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得到实际性的帮助。
  (三)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配合,实施柔性化的教学管理制度
  校企合作最大的障碍,关键是因为学校的教学安排与企业的生产流程很难处于同步。为最大限度推动校企合作进程,以及确保教学安排与企业生产流程的一致性,能使教学案例最大限度上来自于生产一线、项目选题内容准确契合于企业的真实需要、在实习过程中快速检验项目成果,学校最好采用实施柔性化教学管理,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灵活调整教学安排。实训室管理方面,学校可以选择采用开放式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修良条件。对于作息时间安排,可以根据企业需求、学习任务、实训工作的要求,进行较为灵活的调整。学习资源建设方面,可以加大信息化、数字化学习实训中心的建设,在教学要求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资源,为其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关于组织教学,以更为合适的时间段(例如7到8个星期)为教学单位,缩短教学的周期以适应柔性化管理。
  结束语: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政校行企多方齐心协力与紧密合作,更需要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双主体作用,制定适宜的实施方法,才能确保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推动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实质性贡献。
  参考文献:
  [1]汪治.对《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研读与建议[J].河南教育,2019(12).
  [2]周楠.试论在新时代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难点与改进[J].专题与论述,2019(10).
  [3]李俊,蔡可键,温小栋.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7(13):60-62.
  [4]付伙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3):211-212.
  [5]陈钢,戴朝晖.过程量化管理在五年制高职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8,5(12):248-250.
  作者简介:肖柳梅(1986-),女,汉族,湖南省邵陽市人,硕士研究生,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112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