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当前经济形势瞬息万变,繁荣与衰退交替、机会与挑战并存,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也面临着更高要求。为配合企业发展和决策,财务部门需要提供更科学高效的综合数据信息。在此背景下,财务人员面临着更高的职业素养要求,财务会计转型成为必然趋势,管理型会计将成为未来企业管理主流。2016年10月,财政部印发了《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文中指出财务会计转型管理会计将是未来五年会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建筑业因其自身关联度高、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的特点,一直以来都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而且,建筑业会计从业人员拥有庞大的队伍,而从业者的综合能力却普遍不高,这需要进行提升和转型。因此,国有建筑企业财务人员的成功转型具有重要的带头和榜样作用。本文将从业多年的所感所想、切身体会,结合所在单位实际管理会计改革转型现状,对当下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为相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国有建筑企业 管理会计转型 对策
  一、引言
  建筑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扩大就业,激活市场经济和促进创新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向管理会计转型,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对决策的辅助作用,促进企业规范发展。因此,进行对建筑企业会计转型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企业的管理需要。在此背景下,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应当与时革新。同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捷发展和应用,基础性的财务工作逐渐被计算机取代,财务管理的职能逐渐由会计核算向财务分析和管理决策转变,即向管理会计转变。管理会计的转型是时代的产物,对提高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有着积极作用。
  (二)有助于提升信息获取能力
  由于市场内部外部环境影响因素众多,变化莫测,企业面临的信息量巨大而无章。企业如何获得可靠而有用的信息成为企业管理的关键性因素。根据管理会计灵活性强的特點,其在财务会计提供的数据基础上,根据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总结出适合企业发展战略的宝贵信息,提升了企业获取信息的能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支持。
  (三)有助于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管理会计的工作成果能够充分展现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反映企业发展趋势,帮助管理层制定完善的发展战略,合理规划运营成本,减少成本支出。管理会计的全面预算管理工具,可以反映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资金分配情况,并将预算标准和实际情况比较分析,找出问题,调整企业管理方案,给国有建筑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三、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程度低
  随着建筑行业这几年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总承包单位选择联合体的方式竞标,项目的造价较高。财务人员需要处理的业务信息在量和质上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要收集更加复杂多变的信息才能满足企业发展(项目管理)的要求。而管理会计广泛应用数据化、信息化的资源能够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
  但是,现实中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以下不足:第一,没有专门为财务设计的综合性信息化业务平台,财务人员最熟悉的信息化工具是财务记账软件,例如用友、金蝶等,功能强大的财务软件有出具报表的功能,财务人员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录入凭证和编制报表上,对于信息的质量无法保证;第二,财务软件不能与日常业务相关联,各部门互相独立,缺乏协作,例如,业务部门不能及时获得资金情况、收付款情况,容易与实际财务状况脱节,而财务也不能及时了解账面业主计量、下游结算是否与现场进度一致,易造成账务处理滞后于经济业务的情况。
  (二)传统的组织架构与管理会计思想不匹配
  管理会计是通过参与经济决策来控制经济过程以达到规划的经营目标并相预测日后经济前景的一门科学,管理会计的思想精髓更注重参与经济管理。
  但是,从传统的二级核算组织架构设置来看,一个项目配置两到三位财务人员,每个机关岗位配置相应的财务人员,各司其职,财务人员在企业(项目)管理中充当的角色为“服务者”或者“听令者”。除机关财务系统领导的角色定义为管理者,其余财务人员的岗位职能和发展与管理会计相去甚远。在机关,传统的财务人员负责资金收付、凭证录入、税务管理、出具报表等基础性业务,机关财务人员更多是“服务者”的身份,服务于基层财务人员,服务于部门工作需要等。他们可能对自身的业务了如指掌,但是不具备提出管理建议的能力。在项目管理中,财务人员的职能也仅限于向甲方收款、向下游付款、交税、出报表、项目现场经费报销等业务,财务人员对现场的施工情况知之甚少,很难提出项目管理建设性建议,他们的工作“听令”于项目经理或者机关。
  (三)人才培养环境不完善
  人才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工程,需要从学校到单位,从书本到实践的日积月累。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较晚,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存在一定差距,这需要研究者不断总结和完善理论。但对于建筑行业会计的独特性而言,却没有成熟的理论体系作支撑,帮助会计人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从企业内部的培养机制来看,传统的施工企业更多倾向于将精力和物质投入现场管理,注重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的提升。对于财务管理而言,管理方式依旧停留在成本核算和控制阶段,体现不出管理会计对企业经营管理和战略发展等方面的推动作用。长此以往,会计人员自身缺乏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在工作上,更是仅满足于完成传统的财务工作,将项目管理、企业发展与自身相隔离,走向了与管理会计人才转型相反的方向。
  四、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对策建议
  (一)开发业财一体信息化共享平台
  在信息化高效运用的大环境下,国有建筑企业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发展信息化建设,以提升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管理会计为了将更多的精力投入项目(企业)管理中去,必须依靠信息化,以完成一些基础而传统的财务工作。企业必须统筹和规划完善的信息系统,强化各子系统之间的对接,尤其是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的对接,保证信息高效传递。对于建筑企业而言,通过动态建模平台将财务会计、资金管理、税务管理(以上为财务系统模块)与资产管理、施工项目管理、数据库(包括客商数据和物资数据)、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等(以上为业务系统模块)建立成业财一体的信息化平台。从项目投标开始,到立项、签订合同、招标等初始阶段,到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管理,再到最后项目竣工和结算,这些业务在相关部门流转形成前端信息,第一时间通过信息化系统,以流程单、信息栏、财务分录等形式推送到财务系统,以便财务部门及时了解到准确的业务信息。信息化中的财务系统据此按财务要求自动形成完整的凭证、报表、账簿等财务信息。这些信息是准确而及时的,财务分析也可以就此展开。信息化的运用解放了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让他们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管理会计的转型中去。根据公司管理要求,信息化系统后台的管理员通过赋予每个岗位人员不同的权限和职责,形成业务和财务的信息共享,加速了管理会计与业务活动、经营管理的融合。目前,本人所在单位的业财一体信息化平台基本可以做到以上功能。同时,根据管理会计的工具多样性特征,每个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在系统中加入预算、战略、绩效考核等模块,以配合企业管理。   (二)重建部门组织结构
  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为企业加快会计职能转变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鼓励大型企业和集团通过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促进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进程。与其他行业相比,建筑企业有如下不同之处:第一,下属项目(分公司)业务形态多,且跨地区,这使得业务和财务之间、项目财务与机关财务之间信息传递质量易失真失效;第二,根据传统的二级核算体制,每个项目都必须配备专门的财务人员(至少两人),这样造成大量的基层人员需求,并且财务人员工作重复,财务规范性也得不到统一。因此,撤销公司层面和项目层面的财务管理部门,成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成为必然趋势。
  财务共享中心的职能应当囊括资金管理、核算管理、报表管理、预决算管理、税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管理等,由机关统一制定部门章程,运作管理。在这样的机构设置下,共享中心的财务人员角色可以大致分成三类:战略财务、共享财务和业务财务。战略财务主要是系统领导,负责公司财务方向、路径、政策和风险等;共享财务包括资金、核算、报表、税务等信息化模块操作的财务人员;业务财务主要负责用他们的专业技能为业务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在这里主要是风险控制管理人员。风险控制管理的设立主要是针对业主要求现场必须有财务人员参与监督,提高资源整合力的要求;其次是在国家近期税务大力改革的环境背景下,为加强档案调阅和与税务机关工作的配合度;最后,风险控制人员通过提升自身配合程度,承担一些辅助性工作,使多种数据信息及时地传递到财务中心,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风险控制人员的工作地点一般在项目现场,一个人负责若干项目,除了日常的配合机关和上级单位工作,他们还可以投入更多精力到项目管理中去,参与经营盘点工作,提出管理建议,转型成为基层管理会计。
  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提高了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形成了“三个统一、兩个共享”。第一,它减少了“信息孤岛”造成的管理成本,有效解决了因各下属单位结算方式、科目使用和设置差异等因素造成的财务规范性差异的问题,实现了核算统一。第二,它能够体现资金集中化优势。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使得工程资金,现场经费报销及应收、应付业务资金流都能通过银企直联方式实现统一收支,节约了资金流转成本,强化了公司对资金的掌握,降低了资金风险,形成资金统一。第三,财务中心的建设,解决了企业管理流程规范难题。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保证了财务岗位之间、不同部门之间的规范对接,形成流程统一。第四,它突破了地域和时间的约束,降低了人力成本。将80%的低附加值的财务基础工作集中到了20%的人员手中,使大量财务人员从琐碎、繁重的日常业务工作中解放出来。人员集中办公、信息化的运用减少了机械工作,实现管理成本降低,信息质量提高,形成人员共享、业务共享。
  (三)大力建设管理会计人才队伍
  纵观企业的发展,无论是制度的建设还是软硬件的更新,都离不开人的制定和落实。因此,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抓的更是人才队伍的建设。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人的发展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要想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企业就要重视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升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从企业(项目)的角度来看,管理会计承担的是管理者角色,能够及时为企业(项目)领导提供有价值信息和决策依据。企业应该重视提升管理会计专业知识,掌握最新法律法规和政策章程,如此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翔实可靠,会更有说服力。
  2.提高财务会计人员工作技能。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手工制账、算盘等传统财务工具已不再是主流,甚至将会被逐渐淘汰出历史舞台。管理会计必须与时俱进,熟练操作计算机、办公软件和财务软件,通过计算机系统生成凭证、报表、财务表格,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3.树立财务会计人员服务意识。财务人员有展现个人才华的价值观,有以企业为家、热爱集体、无私奉献的风格和精神,就会有服务意识。服务意识是主动而自发的,财务人员应当具备服务意识,时刻把企业(项目)经济利益放在首位,为企业(项目)管理服务,所有工作的开展和目的都以此为核心,可以让管理会计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4.增强财务会计人员的全局意识。虽说术业有专攻,但是如果财务人员只了解自己工作的领域,是不利于向管理会计转型的。管理会计的全局意识,是指在参与管理或者决策的时候,能够跳出自己岗位的那片思维和领域,能够“触一发而动全身”,由点及面地思考问题,分析财务工作循环闭环中的各个环节。这种职业素养的形成,不仅需要财务人员自身的日积月累以及多方位学习,企业在人才培养时,也应当形成财务轮岗机制。每位财务人员在熟悉了现有岗位时,应当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此外,财务人员应学会了解企业(项目)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并与其他部门密切合作。熟悉财务的管理会计,同时对其他部门业务(现场管理)也有所了解,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管理者。
  五、结语
  国有建筑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是一个辩证的改革历程。转型,并不代表对传统财务会计工作的全盘否定和抛弃。管理会计的工作,离不开财务会计的支持,转型需要两者的融合发展。现代会计工作扩大了财务人员的工作职权,会计已经不再是单纯向企业反映情况、提供信息,而是渗透到企业的综合管理、生产运作当中,管理的范围更加宽广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任重道远的过程。在管理会计转型的大环境下,对财务人员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财务人员必须不断更新和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才可以不被企业和时代淘汰。但是,我们也可以预见到,管理会计的培养,财务人员的不断历练和自我破茧而出,无形中也是对部门和公司(项目)领导干部和管理者的培养和储备过程,财务人员未来的职业生涯会因此更加广阔。
  (作者单位为北京城建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黄文泽,蔡钟莹,郭承龙.管理会计中的独特思维艺术[J].戏剧之家,2019(36):157-158.
  [2] 历紫钰.建筑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12):144-145.
  [3] 陈琳.浅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助力财务管理转型[J].技术与市场,2020(6):157-158.
  [4] 吴国红.浅析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型[J].现代商业,2019(35):160-16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831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