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与模式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模块,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不同层次的高职院校都迎来了自身的发展机遇期。然而当前对高职院校而言,挑战与机遇并存,与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相对应的是学校资产管理工作的复杂化。尤其是一些高职院校的扩招、扩建和合并使得自身资产管理的架构与流程也产生了變化,提高了资产管理工作的难度。新的技术条件下,不断提升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质量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本文将就这一话题展开探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模式创新
   高职院校的重要性在于能够为社会培养专业程度较高的技术性人才,能够针对社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来进行人才输送。为了有效提高办学效率,确保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必须推动高职院校内部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资产是高职院校办学的物质基础,推动高职院校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优化内部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对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如何进行模式创新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资产管理的积极意义
  (一)能够保障院校日常活动的正常推进
  高职院校资产通常被用于三个途径,第一是满足学校内部的日常办公损耗需求;第二是满足日常科研和管理活动的需求;第三是以固定资产形式存在,为办学提供基本的物质条件,这部分资产包括了教学楼、图书馆等建筑,以及大量的教学仪器和课桌椅等。可以说学校所有日常活动都离不开资产管理工作,科学有效的资产管理能够保障院校日常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能够促进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
  高校资产具有数量大、构成内容复杂和使用周期灵活的特征,在进行高职院校资产配置时必须要严格地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依靠标准流程来统筹院校资产,进而确保对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强化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规避国有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浪费、损坏等问题,实现对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
  (三)能够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性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对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依靠对配置、使用等具体的操作进行监督和控制来达到保证国有资产安全性的作用。此外,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工作也能够通过对采购的监督控制,保证采购流程的规范化,进而实现从源头上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善的目的。
  二、传统模式常见问题
  (一)传统模式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
  在传统的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模式之下,没有形成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导致不同部门之间的权责不清晰。例如学校的后勤部门和办公室部门都能够使用属于学校的资产,同时也都能够基于各自部门的需求利用学校资产对所需物品进行采购,在部门采购中很容易会出现“吃回扣”等不良现象,甚至还会出现“虚假报账”的问题。制度的不健全导致高职院校的资产利用不合理,造成了资产的浪费。此外,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还体现在不同部门的资产管理工作缺乏必要联系,每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具有很强的独立性,然而资产管理工作却需要在院校的宏观框架之下对各部门开展全面管理。
  (二)缺乏专业性的资产管理人才
  虽然当前资产管理专业人才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中,但仍然难以满足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客观需要。当下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从业人员中,一些在职管理者甚至没有专业管理知识,然而又缺乏人才储备对这些不适任的管理者进行替换。还有一些管理者虽然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但综合素质不足,不能够从大局的角度出发来制定综合性的管理计划。
  (三)院校资产评估不准确
  为了达到更好的办学效果,高职院校通常会推动校企合作,由于校企之间产权界定存在模糊空间,因此这种办学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职院校资产的评估,造成院校资产评估不准确的问题发生。一些高职院校在进行资产评估时会忽略较为核心的经济效益来源,最终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三、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信息化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和传统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模式弊端的不断凸显,高职院校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共识。然而受到高职院校自身水平的限制,不同高职院校之间在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上也存在着较大差异。现阶段,仍然有许多高职院校在继续沿用传统的资产管理模式,不仅十分依赖于管理人员的个人能力,还存在着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漏洞较多的问题,例如在资产登记、入库和发放环节依然使用是人工填写表格的形式。
  (二)内部信息难以有效共享
  造成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内部信息难以有效共享的主要原因是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资产管理的流程复杂、各个部门之间联系松散,资产管理的职能分散,缺乏一套行之有效且便捷快速的体系将资产管理工作进行整合,相关信息在内部没有得到充分流通,对信息的利用率也较低。一些高职院校意识到了内部信息难以有效共享所带来的弊端,并积极进行新流程的探索和尝试。推进高职院校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提高资产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和规范性。首先是借助信息化管理网络将分散的资产管理职能聚拢起来,从而实现对资产的统筹配置;其次是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来规范资产管理的流程,明确资产管理体系中不同部门的权责关系,让资产管理工作合规合法,并且让资产管理的账目清晰明确,以便于进行后期清查工作。
  四、信息化建设策略
  (一)推动资产管理网络一体化
  目前包括大数据在内的技术手段已经能够确保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网络的构建,通过推动资产管理的网络一体化来为相关管理者提供决策的数据支撑,尽可能避免工作人员从自身主观因素出发来进行一些决策。在大数据的背景之下,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工作应该积极探索二维码、条形码、GPS定位等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在利用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搜集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资产管理网络,推动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平台的智能化,降低资产管理工作对人力的依赖,充分挖掘数据库对资产管理的潜在价值,让资产管理工作具有更高的技术含量,进而有效减少资产管理工作中的人为失误并提高管理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在推动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网络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应该针对实际情况充分发挥移动终端的作用。移动终端是当前互联网体系之中的关键性内容之一,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工作也可以利用移动终端来提高管理的灵活性。一方面是让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更加与时俱进,符合当前的互联网使用特点;另一方面是能够为高职院校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新的方向。   (二)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
  缺乏高素质人才的参与是当前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工作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推动资产管理信息化的趋势之下,就更加需要专业素质较高的管理人才参與。为了提高高职院校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不仅需要积极吸收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人才参与到管理工作中,还应该强化对人才的培养工作,凝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生力量。在进行高职院校资产管理人才培养时可以采取“淘汰制”的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淘汰机制,在公开公正的淘汰机制判定之下对培训不合格的人员进行淘汰,只有培训结果达标的人员才能够进行更高层次的资产管理工作。此外,为了保证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规范性,高职院校还应该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划分资产管理的权责,让工作人员在实际的资产管理过程中不会出现“谁都要管”或“谁都不想管”的问题。
  从推进高职院校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角度出发,在进行管理人才的培养时还应该注重对人员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在资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就要求相关管理工作人员有操作对应系统和平台的能力,并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此,可以专门培养一群数据管理人才,并组建相应的数据处理部门,充分发挥数据库对资产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此外,为了推动资产管理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还可以对涉及资产管理的所有人员进行数据培训,让员工都能够具备数据意识。
  总体而言,人才是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基础,虽然在大数据背景之下的资产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产管理的智能化和信息化,但依然离不开专业人员的统筹分配。资产管理的工作人员还需要将管理工作与院校的其他业务相协调,更好地推动高职院校的办学工作开展,保证各类教学评估的顺利进行,因此必须要强化对资产管理专业人员的培养,从人员层面出发,切实提高信息化水平。
  (三)构建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
  传统的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模式中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导致管理工作较为混乱,整体工作效率较低。而在高职院校资产管理信息化模式之下,可以基于技术手段来构建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推动内部资产绩效评价体系更加简单,可操作性也更强。受到高职院校本身职能特殊性的影响,其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通常被分为定性和定量两个模块。首先是定性指标的模块,一般来说在进行定性指标的考核时主要针对的是对资产具体使用部分,定性指标的考核包含了对资产重视程度和管理水平的判定。其次是定量指标的模块,这部分的绩效考核本质上可以看作是对资产存量、增量和占有分布情况的详细记录,通过定量指标的绩效评估来推动资产配置效率的优化。此外,定量指标的评估离不开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支撑,在二者的帮助下确保资产绩效评估体系的合理化、有效化。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能够为高职院校更好地进行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保证。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高职院校在面临到自身发展机遇期的同时也面临到了一些挑战,为了更好地迎接挑战推动自身的长远健康发展,就需要做好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在大数据背景下更好地利用数据和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优化传统资产管理模式中的弊端,当前不同高职院校之间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专业人才缺口也较大,必须要推进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网络一体化建设,并强化人才培养工作,从硬软件的外部条件和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内部条件两方面入手,并通过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来推动资产管理工作的有序性。
  参考文献:
  [1]周艳红.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模式分析[J].财经界,2020(11):34-35.
  [2]曾令俊,张衍志.高职院校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的启示与探索[J].知识经济,2020(05):49-51.
  [3]梁小婉.基于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创新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7):249-251.
  作者简介:彭静(1979-),女,汉族,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后勤处,本科,助理政工师。研究方向:资产管理;侯静(1981-),女,汉族,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后勤处,大专,助理政工师。研究方向:物资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3017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