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当前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致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中小型企业带来了很好的发展前景,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企业融资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极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中小企业长期受到融资问题困扰,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供应链融资模式应运而生,打破了传统融资模式下金融机构只能针对单一企业进行授信融资的束缚,有效保障了中小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从而使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收益,有利于企业的正常发展。文章介绍了中小企业的供应链融资以及其风险,并对企业现阶段实行供应链融资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风险管理措施。
  关键词: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问题;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截至2019年,我国注册的中小企业已有4000万家,占国内总注册企业数量的99%,其每年为国际贡献约为65%的GDP、54%的税收收入以及82%的城镇就业岗位,成为我国金融领域的主要支柱,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然而,中小型企业具有较大的规模,但却一直受到融资问题的影响,供应链融资模式的出现与发展,则有效提升了中小企业的资金利用率,创新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难问题提供了方法。因此,加强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风险管理措施,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1 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概述
  在现阶段的市场体制之下,金融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技术,而供应链融资模式则是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银行的资源与权利来对供应链上所有企业的综合情况进行统一分析评估,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种新的融资途径。在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基础上,供应链融资模式呈现一定的创新性、灵活性、便利性,较之传统的融资手段而言,供应链融资模式更具准确性且能够全面掌控企业的信用、资金等信息,有效保障了供应链的稳定、安全运行,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供应链融资模式在中小企业中实施,能够有效发挥其特点,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一是多元化参与主体。传统融资模式将中小企业作为参与主体,缺乏核心企业的概念,而供应链融资模式则将参与主体的范围扩大,包括了供应链上所有企业以及各个金融机构。二是轻易控制风险。供应链融资风险的评估通常是从银行角度出发,进而有效控制企业的融资风险,就供应链融资过程而言,是由供应链上的商业银行对核心企业进行资格审核以及考察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经营状况、资信水平、获利能力、发展能力,从而能够最大程度开展供应链融资的风险管理[2]。三是融资稳定。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为维持日常运行而进行的短期融资,一般以整条供应链的营运周期为重要前提的,从而有效提高了企业融资的稳定性,另外,由于短期的资金运转能够实现供应链企业间的业务转化,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交易费用。四是利于多方共赢。对于供应链上的企业而言,供应链融资模式的开展能够有效解决问题,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供应链融资模式的开展能够拓展客户群,从而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和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2 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分析
  供应链融资模式的实施旨在解决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问题,与其他企业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降低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最终实现供应链企业以及相关机构的可持续发展。现阶段,我国中小型企业主要将生产经营过程分为采购阶段、生产阶段以及销售阶段,各阶段对应了不同的供应链融资模式。
  2.1采购环节——应收账款融资
  在整个供应链中,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的实施充分发挥了中小企业进行物品销售的作用:下游核心企业通过购买中小企业的出售商品,将债权返还给中小企业,然后中小企业凭借应收账款(有效期内)向金融机构(一般为商业银行)出售,而金融机构接收质押后,向中小企业提供短期贷款,从而为中小企业提供需求资金,维持其正常运行[3]。在实施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时,金融机构需要重点衡量下游核心企业的还款能力,即当中小企业出现资金问题而未能及时还款时,核心企业能够还款的责任,进而有效降低销售风险。应收账款融资模式,见图1。
  2.2生产环节——存货融资
  存货融资模式主要运用于企业的生产运营阶段,即中小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一定数量的存货为基础,由核心企业提供担保,将中小企业持有的货物作为质押物抵押给金融机构所指定的第三方物流监管机构,以此获取相应的贷款[4]。在存货融资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核心企业需要承担中小企业违约之后的相关责任,进行损失赔偿工作、回购中小企业质押存货等。
  2.3销售环节——预付账款融资
  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也称保兑仓融资模式,即中小企业将自身的预付账款作为质押物,向金融机构提出贷款申请并由核心企业出具回购承诺,除此之外,银行同样需要指定第三方物流监管机构,以负责存放中小企业提供的质押物,同时能够将提货权控制自身范围之内[5]。在整个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中,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作为主要融资模式,对核心企业的销售渠道扩展以及推动其销售水平具有重大的作用。
  3 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存在的风险
  3.1信用风险
  供应链融资信用风险,由借贷人无法按期偿还全部或者部分贷款资金而造成商业银行经济损失的风险。关于未能及时还款的原因,包括融资企业主观层面不愿償还贷款或者融资企业不具备偿还能力等多种因素。目前供应链融资信用风险,主要有信用环境缺失、供应链不稳定风险、核心企业信用风险传导。
  3.2市场风险
  供应链融资市场风险,是由商品的价格、利率、汇率等因素导致银行面临损失的风险,在供应链金融中主要涉及供应链企业库存质押物的保值增值,其中质押物资市场价格的转变以及金融汇率导致的变现能力转变都能影响供应链融资的市场风险。另外,宏观环境下商品价格、银行利率汇率的转变同样会致使商业银行面临经济损失[6]。   3.3政策风险
  供应链融资政策风险的出现,是由于国家根据宏观环境对供应链融资相关政策进行调整以及转变的过程中,受到市场经济环境、价值规律、竞争机制等影响,从而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政府与企业的经济矛盾,进而容易引发政策风险。
  3.4法律风险
  供应链融资法律风险,主要是指供应链企业与商业银行签订的法律合同难以受到法律保护而导致的金融风险。由于供应链融资具备多元化参与主体的特点,从而导致供应链融资相关的法律同样具有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再加上针对供应链融资的配套法律尚未完善,从而增加了银行所面临的法律风险。
  4 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
  4.1严格选择核心企业
  实现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有效管理,其关键在于保障供应链上企业的质量,因此,商业银行应着重考虑供应链准入问题,即对核心产业进行严格衡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方面,应考察核心企业是否具备较强的行业竞争力、良好的盈利能力以及稳定的发展能力,在此前提下继续考查核心企业的财务指标,保障其偿债能力,而且在进行核心企业选择的过程中,应将核心企业的主导性作为选择标准,包括核心企业的自身规模、综合实力等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在选择供应链核心企业时,需要核心企业符合相关的遴选制度。在供应链融资模式中,核心企业应具有为部分企业提供担保的能力,进而极大程度上提升中小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7]。在核心企业选择完成之后,商业银行需要在保障核心企业与各中小企业建立相辅相成关系的基础上,再利用信用捆绑的方式推进供应链融资,从而有效降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除了严格选择核心企业之外,商业银行还应谨慎选择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保障上下游企业能够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而这一部分企业需要具备良好的经营管理水平、历史贸易记录、合同履行能力以及社会评价[8]。
  4.2构建信息管理平台
  供应链融资模式实际运用过程中,由于存在信息传递滞后而导致授信人员获取、处理信息不及时的情况,进而影响风险防控。因此,商业银行可以构建互动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信息的便捷、快速获取,进而有效控制各种风险。对于供应链上所有企业而言,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能够优化企业的生产过程与经营策略,在实现资源合理科学配置上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构建供应链数据信息共享的互动信息管理平台势在必行。首先,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利用外部信息平台,并将其运用于供应链融资过程中,进而对融资企业展开真实贸易信息的检查、跟踪,避免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影响风险管理。其次,商业银行应着手打造具有针对性的供应链融资电子交易平台,从而有效管理供应链融资过程中的质押物资出入库、单据发票、商品数量等诸多管理信息,降低了因人工操作而导致的风险。最后,实现第三方监管信息共享,即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对质押物资开展保管及监督工作,并实现与商业银行之间的企业信息交流。
  4.3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供应链融资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包括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以及风险应急预案的制定。构建风险预警体系需要商业银行结合供应链融资特点以及供应链实际运行状况,开展风险预警体系构建工作。风险应急预案的制定能够直接影响供应链融资风险引发后损失情况,因此,需要商业银行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应急管理措施。商业银行面对多种多样的风险类型,首先需要开展法律维权工作,以便于风险失控的第一时间起到保护质押物资的作用。其次需要构建风险隔离机制,具体包括核心企业风险与供应链中无关业务的隔离和经营者身份以及各部门之间独立性约束。由于供应链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当出现风险问题时,拥有较强的感染性与连锁反应,而风险隔离机制的建立,则能有效降低风险损失,有利于供应链上各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4.4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必然需要建立健全其内部管理制度。首先,商业银行需要对相关业务人员进行管理,即商业银行在设置独立的供应链融资部门基础上对其业务人员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管理培训,以此提升业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其次,商业银行需要对供应链融资产品制度进行管理,即通过设置授信审判部门对融资产品开展审批,在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双人审核制度以保障授信支持性资产来源的安全性,与此同时,还应健全担保制度、出入库管理制度、货物监管制度等相关制度。另外,商业银行需要规范融资产品的业务流程,保障其操作行为符合标准。最后,商业银行还需完善企业监管制度,使其符合供应链融资模式,为此,银行可以对其业务部门进行事业制改革,实现一个事业部门分管一个行业的目的,从而实现商业银行对整个供应链上企业的动态化、专业化监管,在了解并满足企业需求的同时,提升银行的风险防控能力与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的开展充分利用了核心企业的优势,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满足其资金需求,还能有效提高其市场競争力,保障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供应链融资的风险管理问题日渐突出,因此,需要企业、金融机构以及政府部门的关注,不断提升风险意识,仔细分析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管理问题,并制定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有效控制供应链融资中各种风险,进而提升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水平,实现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纪玲珑.物联网金融模式下科技型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识别与控制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4):125-127.
  [2]  范舒悦.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41(10):98-100.
  [3] 陈浩东,申攀,薛如雪.基于Integrated Method的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市场,2019(9):167-168.
  [4]  王喜龙.浅析企业供应链融资及其风险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9(5):331.
  [5]  庄声浩.风险控制背景下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策略研究[J].石化技术,2019,26(2):174,188.
  [6]  徐森峰,许志龙.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及风险管理措施[J].中国商论,2019(3):28-29.
  [7]  陈欢云.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及风险防控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9.
  [8]  王超.供应链融资下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J].信息系统工程,2018(12):51-52,5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3447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