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前,我国市场上大部分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已经总结出了很多经验,甚至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预算管理文化,为现代化管理体系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由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外部环境联系程度较为紧密,企业生命周期变化以及预算管理贯彻落实等都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企业从内部管理的薄弱环节入手,了解全面预算管理在内容编制与实际执行方面存在的复杂性,分析企业在预算实施过程中逐渐暴露出的问题,完善和改进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本文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现状与不足之处为讨论基础,分析企业优化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策略思考
引言
自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引入国内以来,已经逐渐在各行各业中普及和推广,其管理理念也得到了发展和创新。从单一的财务预算控制到全面预算管理,这一工具在实际应用中对企业战略目标制定、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是提升企业内部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方式。对于企业来说,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组织和规划,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内涵及实施作用
全面预算管理是在全员参与、全方位控制的原则下,通过预算目标设置、预算内容编制、预算过程控制、预算结果考核等基本流程,有效判断和评估企业的经济决策及资金效益,基于考核结果对企业各项财务资源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加强经营管理及执行人员的全面控制,从而实现企业既定的战略规划[1]。全面预算管理以战略目标为导向,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具有较高的灵敏性,能够作用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业务活动,具备前瞻性和科学性等基本特征。对于企业来说,首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基于预算编制和执行环节挖掘企业经营管理规划与战略目标之间的偏差,通过差异性分析和反馈能够有效把握企业财务风险和运营风险,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其次,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合理调度资源的作用,将有限的资源和资金投入到重点培育板块上,提高资源和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经济价值最大化;最后,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进和落实需要企业各部门和岗位人员积极参与,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沟通协调,凝聚企业向心力,更好地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二、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现状
(一)预算管理实施缺乏环境基础
全面预算管理不仅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还需要内部人员的主动参与,以保证预算控制的范围。目前,市场上大部分企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基础的预算管理框架体系,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由于预算管理缺乏规范的组织机构作为牵头管理部门,基层人员对预算管理重视程度不高,使得预算管理变成财务部门这一个部门的工作任务,影响了预算管理的逐步落实与推进;同时,企业还存在着预算目标设置与战略规划脱节的问题,企业将预算管理作为一种费用控制标准,没有考虑到企业的年度经营计划,既影响了预算管理的可操作性,也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
目前,大部分企业在预算编制环节,为了简化编制流程和时间,往往采用从下至上的预算编制方法,即由相关部门下达预算编制指令,由各业务部门自行编制本部门的预算需求,提交上级部门进行审批和核定,形成最终的预算方案。例如:由企业业务部门对年度预算内的合同签署数量、业务开展所需资金量等内容编制成预算草案;资产管理部门主要针对资产采购及处置等内容编制成预算计划;人力资源部门则针对员工薪资、社保费用等内容编制预算。在从下至上的预算编制方案中,预算编制所借鉴和参考的信息数据往往由各业务职能部门提供,无法避免一些部门为了减轻预算考核压力虚报预算数据等现象,使得预算编制情况与实际存在较大的偏差,不具备真实性[2]。
(三)预算导向资源配置不合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合理配置资源的工具,通过对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及时检验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优化性,对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及成本管理目标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企业存在着预算分析结果应用不充分、预算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一方面,由于企业预算编制环节存在着预算博弈现象,在无法保证预算编制内容合情合理的基础上,资金资源、技术研发、产能投入、设备使用以及人力资源等内容在调配过程中存在错配问题;另一方面,企业的经营管理受外部市场经济及宏观政策的影响,在业务滚动执行过程中,一旦受政策变更、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当预算内容导向缺乏环境适应性,则极易出现资源配置不合理及资源浪费现象。
(四)制造企业的预算执行过程缺乏监督控制
企业要想实现对预算执行过程的实时监督,需要将预算系统与核算系统对接,通过透明化的平台及时了解各部门以及项目的预算执行进度。但部分企业的信息化应用程度较低,且各信息系统独立运行,在数据共享方面功效较差,无法通过系统平台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实时监督;同时,部分企业的预算分析工作周期较长,预算分析也仅仅只是简单的数据对比,无法深入挖掘预算执行差异的产生的根本原因,继而影响了预算管理实施成效。
三、企业优化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健全预算管理环境基础
为了健全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环境,首先,企业要树立先进的预算管理理念,深入了解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加强财务管控、实现人员考核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并将企业的一切经营决策、业务活动、人员调动等工作内容纳入预算管理范围之中,提升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同时从提高内部人员重视程度入手,通过组织人员培训、下发刚性文件等方式,调动内部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预算管理各环节中。其次,良好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是牵头主导预算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因此,企业要将预算管理工作从财务部门中分离出来,由采购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现场工作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人员共同组成全面预算管理小组,主要负责本部门的预算编制、执行反饋等工作,协调各单位及岗位的合作性,有效推进预算管理工作的层层落实。最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还需要相应的规范制度作为保障,因而,企业还要基于预算管理工作制定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成本定额制度、公共费用报销制度、资金收支审批制度、预算调整审批制度等,实现全员参与和全方位控制。 (二)发挥预算目标与战略规划的联动作用
全面预算管理的落实需要战略规划作为导向,在财务战略目标、业务战略目标、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目标等指导下,有效编制和落实预算经营计划,从而保证预算管理实施路径与战略规划的一致性。在预算目标设置方面,应当与战略规划进行有机联动,在年末编制预算时,依据最近三年的预算执行情况、业务投资情况、资金结转情况,结合对行业发展形势的预判等合理制定下一年度的预算总目标,提升预算管理的适应性。当外部环境对企业经营管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则需要企业基于长期经营计划小幅度调整短期目标,尽量缩小预算执行差异性。
(三)优化预算编制模式
首先,企业要规范全面预算编制流程,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由企业管理层下发预算管理编制任务、制定预算目标,预算管理小组细化预算目标,并落实到各预算部门。预算单位在各责任人的领导下,基于预算目标编制预算内容,在规定期限内上交至预算审批部门,最终形成当期预算方案,下发至各部门开展执行。其次,在预算编制环节应以项目预算作为切入点,突出效益预算、投融资预算、重大项目预算等,强化预算业务支撑,发挥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的联动作用。最后,在增量预算的应用基础上采用滚动预算的方法,基于历史预算数据预测未来发展动向,并定期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对预算执行偏差环节进行纠偏,加强预算过程控制,有效提升预算编制的精准性。
(四)基于价值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为了提升企业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企业在预算编制环节应做好业务项目、资金资源的统筹规划工作,对现场采集业务、专家咨询业务、技术服务业务等项目进行主要和次要划分,加大创新业务方面的资源投入,为后续的业务发展及经济投资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同时,充分发挥预算绩效考核的作用,基于业务预测执行比例、成本费用预算配比、预算目标调整情况等,分析和评估预算执行成效及项目成本效益比例,并以预算项目考核结果作为资源配置的依据,尽量对主要业务配置更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等资源,在价值导向下,实现资源配置与业绩目标的紧密结合[3]。
(五)强化预算执行过程监督控制
企业要建立有效的预算分析机制,在预算管理委员会的牵头下定期对预算执行各阶段的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对比和差异追究,将相关的信息数据以报表的形式呈现在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当中;同时,预算管理委员会定期审阅预算分析报告,并组织下级预算执行部门开展预算分析会议,做好后续的纠偏工作,保证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目标的一致性。另一方面,企业应当加大信息化投入力度,优化预算管理信息功能,将预算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进行端口对接。通过数据共享平台能够及时查看预算执行情况,并利用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整合及分析功能,为后续的预算执行及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工作提供信息支持,形成全面预算闭环管理。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参与市场竞争的优势力量,也是企业提升内部治理效率的有效方式,因而,企业应从思想转变、预算体系建设、预算目标设置、预算编制优化、资源合理配置等层面入手,加强预算管理对企业运营各环节的控制作用,提升单位的管理质量,更好地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
参考文献
[1]高霞,李霞.关于企业优化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19):41–42.
[2]叶梦月.完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践的思考[J].全國流通经济,2019(27):44–45.
[3]盘伟安.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困境及对策思考[J].现代商业,2019(27):107–1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3512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