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究方法述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敏
摘 要:作为一种广泛运用于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方法,案例研究的质量有赖于研究者对案例研究理论基础和操作技术的掌握。文章系统地探讨了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的特点、案例研究过程中要考虑的道德问题等。
关键词:案例研究法;理论基础;操作步骤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1-0187-02
一、案例研究法
(一)案例研究概念
案例研究是一种解释社会现象的研究方法。各个学者对案例研究的定义都有所不同。阿德尔曼(1997)将案例研究看作是一组研究方法的笼统术语,这些方法着眼于一个事件的研究。尼斯贝特(Nisbet,1978)认为案例研究是一种对特殊事件进行系统研究的方法。贝纳德(Bernard,1928)认为案例研究是用来阐明和支持命题和规则的方法,而不是归纳出新的解说。肖(Shaw,1927)进一步认为,案例研究强调总的场景或所有因素的组合,描述现象发生的事件过程或事件后果,在大环境底下对个体行为进行研究与分析并形成假设。而在吉(Gee,1950)看来,作为研究方法,案例研究首先用于当前资料或数据,并得出归纳性的普遍结论。根据张梦中与马克・霍哲的看法,前三种观点都认为案例研究有其局限性,只是对特殊事件的研究方法,不能推出普遍性结论;而后两种则认为案例研究能够得出新的假设与普遍性结论。
(二)案例研究类型划分
根据罗伯特・K.殷的理论,案例研究主要有四种:单案例研究、整体性案例研究与嵌入性案例研究、多案例研究、整体性多案例研究与嵌入性多案例研究。根据研究任务的不同进行分类,也可以将案例研究方法区分为探索型、描述型、解释型和评价型(Evaluation)四种类型。有学者(Bassey,1999)形象地描述了这四种不同类型的案例研究,其中,探索型案例研究侧重于提出假设,它们的任务是寻找(新)理论(Theory-Seeking);描述型案例研究侧重于描述事例,它们的任务是讲故事(Story-Telling)或画图画(Picture-Drawing),解释型案例研究侧重于理论检验(Theory-Testing),而评价型案例研究侧重于就特定事例作出判断。
(三)案例研究适用范围
然而,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案例分析呢?尽管案例研究有其优点,但对于不适合运用案例研究的情况下使用,则会产生许多弊端。罗伯特・K.殷认为,采用何种研究方法之前,必须考虑的三个条件是:(1)该研究所要回答的问题类型是什么,包括什么人、什么事、在哪里、怎么样以及为什么。(2)研究者对研究对象及事件控制的程度如何。(3)研究的重心是当前的事情还是过去的事情。在他看来,案例研究比较适合研究怎么样、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它不需要对研究过程进行控制,并且研究重点是当前的事情。罗伯特・K.殷的观点内容很丰富,但在这里不宜展开。笔者有所不大同意的是,案例研究并不一定是研究当前的问题。实际上研究历史发生的事情也可以进行案例研究。这里只是为了区别于历史分析法而做出的界定,但事实上这样是否有必要呢?
(四)案例研究法优劣及存在问题
案例研究方法是定性研究方法中的一种。相对于其他定性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有如下优点:(1)研究的目标与范围比较容易确定,因此在时间与精力相同的情况下,案例研究使人们对研究对象做更加集中的研究。(2)案例研究收集资料的渠道比较丰富,研究的手段也比较多样化。案例研究可以采取进行访谈、(历史)资料分析、直接观察等方式收集材料。事实上,案例研究并不一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做调查,根据罗伯特・K.殷的观点,即使在图书馆里也可以完成高质量的案例研究。(3)案例研究能够使读者更加清楚的把握特定事件的细节与重要的因素。同时,案例研究也能有助于读者对相似的案例进行相应的分析与判断。(4)案例研究能够弥补现有理论体系的不足。在现有理论无法解释某些事件的情况下,通过特定的案例来为人们提供新的观点与启发。
在实际运用中,作为一种经验性的研究方法,案例研究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取决于研究者自身的研究能力,包括选择研究主题的能力、设计研究过程的能力、收集资料和数据处理的能力、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和适当的分析方法得出正确的研究结论的能力等。我们也注意到规范的、高质量的案例研究比较少,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研究者没有运用规范的案例研究方法。由于研究者缺少案例研究方法的训练,许多案例研究出现如下问题:在案例选择方面,选择单一案例进行研究的居多,缺少多个案例的交叉分析和比较分析,从而限制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数据搜集方面,满足于对表层数据、公开数据的搜集,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因而往往未能了解到案例事件背后的动因和机制;在数据分析方面,多是依赖直觉和判断对数据进行主观的和就事论事的分析,缺乏客观的、结构性的分析;在研究结论方面,停留在对案例本身现象的分析,或只得出经验性的、零散的观点,缺乏对内在规律的挖掘和升华,难以形成系统的理论。在报告写作方面,格式随意性较大,往往根据作者的主观需要选取素材的片段,未能全面和客观地陈述事实,事实与结论也缺少清晰的区分和紧密的逻辑联系。现有案例研究存在的这些问题影响了研究的质量。
二、案例研究方法论要点
(一)理论对案例研究的重要性
由于案例研究采用“分析性概括”,而非“统计性概括”的方法,案例研究的有效性更多地依赖于在理论的指导下对资料的分析。在对案例材料进行分析时,我们可以建立两种具有竞争性的理论假设,分析所得材料对这两种理论的不同的支持程度,或将案例材料分析所得的范型与理论假设的范型进行比较,那些受到案例材料支持的理论假设或范型代表了研究的发现。因此,理论是研究的目的,同时又指导了对案例材料的分析。通过范型的匹配,还可以检验由案例分析得到的理论或结论有效性。案例研究也需要研究者有一个研究的主张。研究者的主张可以来自现存的理论或假设,比如“建立信息技术系统要进行组织的重构”就是一个研究的主张。探索性研究中研究者的主张可能不是很明确,实证性案例研究则要求研究者提出明确的主张。实证性案例研究用来发展理论的一种方法是提出一个正面的主张,或者同时还提出一个对立的主张,然后用数据和证据对主张进行论证,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案例研究的有效性。 (二)案例研究设计
一般来说,案例研究设计主要有五个要素:要研究的问题、理论假设、分析单位、连接数据与假设的逻辑、解释研究结果的标准。因此,其程序也可以分为四个步骤:(1)分析所要研究的问题。由于案例研究方法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先分析所要研究的问题是否适合运用案例研究。(2)提出假设。提出假设可以使你关注所要研究的问题,不会滑向无关的东西。(3)确定分析单位。这个分析单位可以是个人、组织或者一些更难界定的主体。(4)连接数据与假设,解释研究成果的标准。
(三)案例研究数据的搜集及分析
案例研究的数据收集工作是比较困难的。这是因为案例研究的数据收集工作并没有形成惯例,没有经历常规化与程式化的过程。这意味着案例研究的数据收集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研究者自身的能力。因此,案例研究者的资料收集技巧与能力的训练非常重要。研究者要在研究过程中提出好的问题、做一个好的倾听者而不被先入为主的偏见所束缚、要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剔除无关的信息、要具有灵活性与伸缩性能够解决研究中的问题。
此外,案例研究的数据收集手段比较广泛,一般有六种:文件、档案、记录、访谈、直接观察、参与性观察和实物数据。案例研究的数据收集有其原则:(1)使用多种来源的资料;(2)建立案例研究数据库;(3)形成一个证据链。
案例研究的数据分析有三种策略:(1)依据理论观点进行分析。案例研究的设计是以理论假设为前提的,而该理论能够帮助研究者提出一些问题并进行对数据的分析。(2)考虑与之相反的竞争性解释。(3)进行案例描述。事实上,有些案例研究通过描述的方式也可以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
三、如何评价案例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怎样评价案例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及怎样增强案例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在评价一种研究方法时,人们通常使用两个指标:一是可信度,二是有效性。有效性有三种类型,分别是结构有效性,指理论假设(理论研究中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抽象形式)在研究中被具体化(为不同变量之间关系)的有效性;内部有效性,指不同变量之间关系的有效性,如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有效性;外部有效性,指特定条件下、就特定样本所得出的研究结论的普遍性,也就是,这一研究结论被推广应用到理论假设所确定的现实环境条件中去的有
效性。
四、案例研究过程中的道德问题
案例研究过程中的道德问题主要有:个人隐私问题、公平对待被研究者、回报问题。一般来说,在开始进行研究时都要先征求被研究者的同意。但有些并非针对一个人的案例则未必需要这样,例如对某个街区的观察。采取观察方法来收集资料是否就没有道德问题,就无须得到被研究者的同意,在这里笔者难以判断。在研究过程中,尊重被研究者的个人隐私十分重要,研究者要为被研究者保密,尊重被研究者的人格。但这可能会影响到研究的效果。因为对于案例研究来说,许多“内幕”可能会更加重要。这需要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作好沟通工作。在公平对待被研究者上,研究者始终要意识到要尊重被研究者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或许偶尔提醒自己是在做研究会有帮助。在回报问题上,给予被研究者一定的回报我认为是必要的。但这也要事先沟通,避免被研究者认为是对其不尊重。
参考文献
[1] 罗伯特・K.殷.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16.
[2] 成思危.认真开展案例研究,促进管理科学及管理教育发展[J].管理科学学报,2001,(4).
[3] 张梦中,马克・霍哲.案例研究方法论[J].中国行政管理,2002,(1).
作者简介:李敏(1984-),女,广西隆安人,武汉理工大学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60584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