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面向行业的“课岗融合”教学模式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万仁新 方国旗

  摘 要:针对目前会计行业的现状与岗位的特殊性、会计岗位实际要求与在校学生现有技能的差异性,以及实际会计工作岗位与在校学生实训岗位的脱节性,我们应积极探索高等院校会计专业“课岗融合”教学模式。文章通过面向会计行业要求,以“课岗融合”为平台,树立“授人以渔”思想,建立专兼职“双师型”教师合作完成课程教学和实训指导的教学模式,有利于高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有利于增强会计专业学生实务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会计技能 课岗融合 “授人以渔” 双师型队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7-134-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经济越来越紧密,趋于一体化,同时各行各业的经济业务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从而会计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世界银行于2009年10月20日发布了《中国会计审计评估报告》,该报告的主要政策建议:监管机构工作人员、注册会计师、会计人员应在会计审计国际良好实务方面受到充分培训,促进会计审计准则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遵循;修订高等教育的会计课程,使其更关注中国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实务应用。这表明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教育不但要培养具有厚实理论基础和能掌握、运用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会计人才,还务必培养具有会计行业实际业务操作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协调沟通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面向会计行业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通过向会计行业发出问卷调查表、采访询问、与往届毕业生座谈等方式,对会计行业技能要求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目的在于对面向会计行业的课岗融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探讨,为高校会计教育改革提供依据。
  一、行业问卷调查的整理分析
  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会计行业岗位如何分工;各岗位的能力要求有哪些;现有教学模式对学生解决会计实际工作中问题是否有帮助;目前教学模式存在哪些问题;会计教学模式今后应如何改革等,调查对象主要为:企事业用人单位的会计主管、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往届毕业的会计专业校友、在校学生和会计教师等。调查结果发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与学生现有实务水平相脱节。2006年新颁会计准则实现了会计理念、内容的创新,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刘玉廷在2009年12月指出:“截至目前,我国已有35个省(区、市)的大中企业执行了企业会计准则,接下来将积极促进剩余地区尽早实施会计准则,从而实现在2011年前我国所有大中型企业全面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为建立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奠定扎实基础。”但是,被调查者认为,会计从业人员缺乏实务技能,没有足够的会计准则知识和运用会计政策的专业判断能力。
  2.课程教学与会计岗位要求相脱节。通过问卷调查,会计行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是:结合会计岗位工作实际来学习会计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会计岗位实务技能、特别是有关会计政策的专业判断能力;掌握税务知识、纳税申报和税务筹划技能;掌握有关计算机的财务软件操作能力;了解会计主体情况才能做好会计核算;具备职业道德和素养,诚信、保密、敬业、自律、严谨;会计职业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职业,选择了会计就是选择了学习,学习态度与能力决定一切。会计行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提出的人才质量要求是最客观、最直接的人才培养目标。
  被调查者认为,会计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应用性行业,这决定了高校会计教育要向会计行业“靠前”,与会计岗位融合,要具有强烈的行业性、岗位性、实用性等,其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应是培养未来的会计从业人员在将来岗位工作中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会计教学过程和模式的设计不合理,没能按预期的要求完成,达不到预期目标。
  3.现有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与会计岗位要求相脱节。(1)会计教育重理论轻实务。会计教学注重学生的会计理论学习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实务操作培训。一方面,学校从成本及环境的考虑,以致在整个会计专业教育过程中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和完善的会计实务。另一方面会计教师缺乏实务操作经验,不能作出比较切实可行的会计实务操作方案,有限的实务操作培训活动也流于形式和表面。问卷调查表明,很多在校学生在完成会计实务操作活动后,只能得到一个“模糊”的印象,会计实务操作收效甚微。(2)会计专业教师缺乏必要的会计后续教育。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主管部门为了行使经济管理职能,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修订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各种账务处理方法,同时也规定会计从业人员每年必须接受后续教育,以作为会计从业资格年检的依据。而对于传授会计知识的教育工作者更应接受会计后续教育,并且其后续教育要求高于一般于会计从业人员,不但要懂“战术”还懂“战略”,以使其将新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会计处理方法传授给学生。就目前来说,还没有相关政策要求会计教师接受会计后续教育。“授人以渔”者,首先自己对“渔”要非常熟练,也就是师傅要像师傅。如果会计教师不接受一定的会计后续教育,必然影响他们的会计教育质量,对会计专业的学生会计专业技能的培养有一定的影响。(3)会计行业背景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问卷调查表明,很多用人单位要求应聘的会计人员工作资历上达到三年以上,也就是说,这些用人单位只认可在社会工作中受过锻炼的会计人员,对应届毕业生的专业能力持不信任的态度,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只能算是“准”会计人员。会计专业因其行业背景与专业的特殊性,在建立实习基地的过程中,存在会计行业岗位职数需求低,其专业经验要求高,并且财务、成本、商业等保密要求高等因素的制约,遇到了企业普遍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低,同是会计专业学生又多,从而导致会计专业学生难以深入会计岗位的“实战”值岗。
  二、“面向行业、课岗融合”教学模式的内涵
  “面向行业,课岗融合”中的“向”是指向着目标;“行业”是指会计行业;“课”指课程、课堂;“岗”指会计工作岗位;“融合”指几种不同的主体、客体、事物合在一起,并高于个体的简单之和。“面向行业,课岗融合”的教学模式是指以会计行业岗位技能要求设置课程、课堂教学,教师以会计师的身份,基于会计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以真实会计工作任务为载体,要求学生以会计从业人员的身份实施真实会计岗位工作,实行专业课程课堂和会计工作岗位的深度融合。“课岗融合”的方式显示了充分的动感,具体表现为“教师双重身份融合、学生双重身份融合、理论实务双重融合”的交叉相溶方式。
  1.“课岗融合”的方式。“教师双重身份融合”主要指教学主体的双重身份,既是教师又是会计师,也就是说既能会计教学也会做会计。这就意味着会计专业教师要成为这样一位驾驶“教练”,不但要懂得“发动机”的构造及原理,还要会熟练开车。这样的“教练”才能把会计岗位上的技能搬到课堂上,融合到课程的教学过程。
  “学生双重身份融合”主要是教学客体的双重身份,既是学生也是准会计从业人员,学生在学习会计知识后,要接受不同的会计岗位实训,当然会计岗位实训安排在会计学理论教学之后进行,有条件的择机进企业顶岗实习。即学生学会了“发动机”构造及原理后,还要让他开车进行路考,合格后才能走上会计职业的道路。
  “理论实务双重融合”主要指课堂教学突出会计行业要求,培养“靠前”的职业素质:对职业的高度认同、对数字的高度敏感、对政策的准确判断。课堂教学面向行业,教学内容强调行业性、系统性、岗位性、应用性,全方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2.“课岗融合”的途径。高校要按照会计行业和教育规律的要求,培养的专业人才成为会计行业的准从业人员,达到“毕业能上岗,上岗能称职”目的。围绕这一要求和目的,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融合的原则,通过搭建“课岗融合”平台,面向行业,联系企业,校企合作,不断建立和完善实训、实习基地体制,学生择机进企业“顶岗”实习,零距离培养会计行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此,搭建“课岗融合”平台,建立“校企合作双元,实训实习双基,行为主体双重、教学模式双改”的机制。(1)校企合作双元。课岗融合以校企合作双元为载体,这里的双元,是指学校和企业要密切结合,具体表现为学校利用自身优势为企业提供服务,企业利用自身资源为学生提供服务。发挥两个载体(理论知识传授载体、实训技能体验载体)的作用,主要是:一方面学校面向行业、岗位进行技术培训、技术攻关、项目推广,鼓励教师积极承担或参与企业科研课题方面的合作,与企业进行人员互聘互兼方面的合作,驱动企业利用学校教育资源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企业向学校开设实习基地,为师生提供科研课题条件,积极吸收学生专业实训和顶岗实习,驱动学校利用企业资源的积极性。形成双元驱动、互动的关系体,实现双赢。(2)实训实习双基。双基地实训,即为校内实训基地和企业实习两个基地,两个基地的核心任务是增强学生的会计岗位技能,达到专业学生“毕业能上岗,上岗能称职”。为此,双基地要符合起设施完备、效果仿真,师资队伍具备实务技能应用能力较强、职称结构合理;实验教材内容丰富、实用实效、结构科学;同时建立一批稳定的企业实习基地,两个基地各自发挥作用、互相补充,以推行会计课堂与企业岗位实习的一体化。(3)行为主体双重。{1}教学行为主体双重。“课岗融合”是教学改革的载体,也是一个平台上。在这个平台上,师资是主导,这支队伍要求是既会教学的教师同时也是懂实务的会计师,即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并明确“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内涵。{2}学习从业主体双重。课岗融合,学生是主体。在校企双元合作机制下,学生在课堂上以会计行业的准从业人员的身份进行实习实训,有条件时学生择机选择企业,顶岗实习,向行业岗位靠前、零距离培养人才。这样学生就成了“学生”和“准会计从业人员”的双重身份。(4)教学模式双改。教学模式双改就是要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两个模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体、只讲不做,以理论传授为重点、重理论轻实务,以考试为检测手段、高分低能;教师没有发挥主导作用,不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学生没有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处于被动位置,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改革要求是,以岗位技能为教学内容,以岗位称职为考核标准。推行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模拟教学法、行为引导法、激励教学法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以岗位技能达标测试取代课程的考试;以完成岗位分工任务取代课程的考试;强化过程考核,用过程的演练与环节的达标测试取代考试。
  三、“面向行业、课岗融合”需要解决的问题
  1.转变教学理念。转变传统观念,以“能力本位、授人以渔、就业导向”的教学理念,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突出行业能力培养;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推行课岗融合,合理分配理论课与实训课的课时,融“教、学、做”为一体,突出岗位技能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2.改革教学管理。建立课岗融合的教学管理机构,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鼓励教师在企业兼职,派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聘请企业一线会计岗位的管理专家到学校任教;将指导课岗融结合教学纳入教学任务和工作量之中;建立课岗融合的教学评价和考核机制。
  3.建立实训实习基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并且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它是一个经济人,认为培养人才是学校的事情而非企业的主营业务,因此接受学生实训的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会计岗位特点是点多、面宽,接纳的会计专业人员较少,就像“撤味精”,每个企业都需要,但每个企业要的不多,所以吸纳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有限。面对这种情况,通过找到校方和企业的利益共同点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建立与会计岗位技能相适应的校内仿真实训室,培养“毕业能上岗,上岗能称职”的专业人才;建立利益攸关、长期合作、数量稳定适当的课岗融合企业,具体为:(1)利益攸关,双方愿意长期合作。参与合作的企业不能单一,应是类型较全,正式注册、合法经营的企业。(2)提供的岗位专业对口。合作企业除了提供会计岗位外,还可提供与会计相关的一些岗位群,能为学生提供专业对口的顶岗实习,愿意为实习准会计工作人员支付较为合理的劳动报酬。(3)提供岗位相关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参与合作的企业,有一定的学习和生活娱乐场所设施,以保障学生的基本生活和学习需要,同时配备一线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会计主管作为指导人员,以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学习需要。
  [本文为2009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课题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JXJG-09-74-2]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共青学院 江西共青城 330202)(责编:若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16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