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温州产业转型升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晨晨

  摘 要:文章分析了温州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提出大力发展温州金融业、商贸业、旅游业、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温州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温州 产业转型升级 优势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1-240-0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是关系温州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努力把温州经济的先发优势转变为先转优势,全面、主动、有效、较快实现生产方式转变,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明确目标任务,突出战略重点,推进优势转化,努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转型提升中再创温州新优势。
  温州过去发展经济,主要依赖资源消耗,依赖低成本的劳动力和外贸出口,这种粗放型、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方式的发展代价高、波动性大,已难以为继,因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转型升级已刻不容缓。
  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走出一条有温州特色的发展新路子。重要的是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温州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使温州民营经济在转型提升上迈出新步伐,取得新突破。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要紧密结合温州实际,要正视温州的优势和不足。温州的最大优势是民营经济比较发达,民间资本比较丰厚;温州是我国东南沿海的开放城市,开放发展是基本职能,特别是沿海产业带建设,为温州新一轮发展构建了广阔的平台;温州拥有抱团合作优势,温州在国内外有近200家商会,是遍布国内外的营销网络和信息网络,通过这个广泛的网络优势,可以实现各种各样的联合与合作。在强调优势的同时要正视温州经济的不足:温州微型企业和小型企业比较多,大中型企业比较少;温州低端产品比较多,高端产品比较少;温州传统产业规模大、比重高,高新技术规模小、比重低。综合分析温州的优势和不足,特提出温州转变发展方式、产业转型升级的四点意见:
  一、发挥优势,着力发展金融业
  温州市人均耕地面积不足全国人均标准的五分之一,“七山二水一地”的客观环境,土地资源稀缺的现实成为温州企业扩大发展规模的重要制约因素,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挖掘高附加值的产业项目为最佳出路。因此,要展我所长,因地制宜,着力打造有地域特点的金融产业。温州有着丰厚的民间资本,据不完全统计,温州流动民间资本2009年已达6000亿元,而且每年以14%的速度快速增长。但是,目前温州民间资本却存在无序流动、分散、只看重短期市场收益的格局。在过去一年中,以往冲劲十足的巨量温州民间资本遭遇了空前的危机,迪拜等地产投资被套、俄罗斯灰色清关、山西煤改、国内房地产调控政策实施等变化都给温州民间资本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和巨大的困惑。以致大量温州民间资本正处在徘徊、观望、等待的状态。今年以来,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温州银行存款的直线上升。据统计温州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每月增加均达到100亿元以上。仅今年1―3月,温州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就达到5608亿元,同比增加15%,充分呈现了温州存在巨大的经济发展融资余地,换句话说,就是温州存在巨大的经济发展优势。这种温州固有特色的具体条件,业者必须充分尽早利用运作起来。6月27日挂牌运行的“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就是这种想法的一个良好开端。新型的金融业应成为温州经济发展的龙头。
  二、发扬特色,大力发展温州的商贸业
  曾几何时,温州人办市场曾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桥头纽扣”、“妙果寺商贸城”、“乐清柳市电器”均在全国屡见报端,脍炙人口。但近10年来,温州经济领域里在市场和政府两个层面上的制度创新没有质的突破。这是温州经济发展中最值得忧虑的问题,也是近年来温州在GDP增速排名中相对落后的深层原因所在。作为市场化改革的先行者,温州经济管理的政府架构,目前甚至和中西部地区没有太大差别。商品市场发展,特别是市场结构和交易方式方面也已经开始落后于义乌、绍兴、台州等地,要素市场和市场秩序建设方面也没有什么新进展。温州现在缺少超大型、上规模的商品专业市场。但是,冷静观察,温州重振商贸市场雄风的条件依然存在:温州闻名遐迩的200万在外的大军依然充满活力,温州众多价廉物美的轻工产品,仍然为中外商品市场所看好。但是,这两个难能可贵的条件能否充分发挥能动作用,关键在于政府在温州经济发展领域内必须有制度上的创新突破。总之,能否在市场、政府两个层面进行制度创新升级,是温州能否继续引领中国市场化进程的根本条件。
  三、充分运用风景名胜,大力发展温州的旅游业
  温州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旅游景区面积广、密度大、种类多、品位高,集山、海、江、湖、岛、泉之大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温州拥有1个2处世界地质公园,3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5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6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以夜游遐迩闻名的雁荡山、山水秀丽的楠溪江、美艳妖娆的南麂列岛、极具诗情画意的百岛洞头等旅游资源均已享誉中外。还有温州特有的商业贸易带来的商务旅游,投资贸易、研讨会展等频繁的商务活动,给发展中的温州旅游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但是也要清醒地注意到同为首批国家级5A景区的西湖风景名胜区、普陀山风景名胜区和雁荡山风景名胜区,2008年前两者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5亿元和4.2亿元,雁荡山景区却只有5071万元。其原因,关键在于温州的旅游产品过于单一,忽视了游客来温州的商务、购物、修学、文化、娱乐、社交方面的休闲游憩需求,导致游客只能在温州市参与短时间的观光游览活动,留下的仅仅是“门票经济”。有识者都热切地希望,通过“创建”来强制整合自身资源,塑造一个鲜明的、具有亲和力的温州旅游品牌形象。据国际旅游联合会预测,到2020年,国际旅游人数将达到16亿人次,相关消费达到2万亿欧元,旅游业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温州的旅游产业也还存在无限的魅力空间和发展前途。
  四、与时俱进,大力发展高新科技、“低碳”绿色产业
  在几十年来温州经济发展过程中,高科技,尤其是近年来普遍推崇的“低碳”工业、“绿色”产业的发展一直属于弱项。若要与时俱进,使温州经济跟上全国发展步伐,必须创造条件,迎头赶上,大力发展高科技、“低碳”“绿色”产业。而要在此有所建树,关键在于必须改变企业发展缺乏人才支撑、研发投资不足的状况。温州企业自主创新人才缺乏,企业平均万人拥有专业人员只有5%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新产品产值率为9%左右,长期落后于杭州、宁波、绍兴等市。要改变这种情况,首先要在政府层面上赶紧制定切实、长效的高级科技和企业管理人才制度,增强温州经济发展的后劲,要引导民间资本注入高科技研发项目,大力发展新能源、信息产业、环保产业等新兴战略产业。结合温州的资源环境、需求环境和产业基础,选择投资见效快、能够事半功倍的重点领域,通过政府基础投资与产业投资引导,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新兴产业投资领域。制定温州市低碳时代学科和科研发展规划,构建低碳社会的综合研究平台。加快开发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农村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减少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中的碳排放。
  (作者单位:温州木材集团 浙江温州 325000)
  (责编:李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28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