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巧避儿童险“话术”陷阱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怀年

  这世上没有什么情感比得上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
  如果不为人父母,很难真正体会和理解那份连着血脉的爱。我在女儿出生以前也是一个理性的“准”爸爸,常常笑话别的父母沦为“孩奴”。可如今,望着她白嫩嫩的脸蛋儿,听着她咿咿呀呀学语,看着她稚嫩蹒跚迈步,就只想着把一切最好的东西都奉献给她……
  这份爱,最真挚;也恰恰最容易被人利用。
  就像给孩子添置各色漂亮的衣服、琳琅满目的玩具一样,每个父母也想着给自己的宝贝建立充足完善的保障规划,希望能够给她(他)一个健康的现在和牢靠的未来。
  
  家庭保障顺序:先保父母,再保孩子
  
  中国商业保险发展之初,很多业务员都是从初为人父母的人群中打开销售之门。医院产科,幼儿园,甚至麦当劳、肯德基都能看到保险人员辛勤的身影――原因很简单,那些地区聚集着孩子和爱孩子们的父母们。直到现在,一些年龄较大的投保人在进行家庭保险计划整理的时候,都会发现家庭的第一张保单往往是买给孩子的。
  这说明两个问题:
  其一,有孩子的父母最容易自发地产生保障需求;
  其二,家庭保障建立的顺序错了:不应先给孩子买,而是应该先给孩子父母建立充足保障之后,再考虑孩子的保障。
  首先,归根到底,孩子的保障来源于父母。只要父母身体健康,能通过工作为家庭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孩子就不用担心风吹浪打,哪怕是得病了,父母都可以通过努力(借钱,挣钱,变卖资产等)来解决。反之,如果父母病了,或者出了大事,即使孩子身体健康,也难得到悉心的照顾和稳定的生活依靠。
  其次,一份保险的最终受益者本质上不是被保险人本身,而是他的家人。就保障型保险理赔而言,一份保单的理赔与其说解决了被保险人的医疗费用难题,不如说是减轻或者免除了被保险人家人的医疗财务负担。所以,给孩子买保险,说穿了,是避免了父母的财务风险(一旦孩子生病或发生意外时可能承担的大额财务费用)。
  所以,真正关心孩子,请从父母自己的保障做起!
  
  孩子的疾病、意外医疗保障
  
  每个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宝宝如何健康快乐的成长?这绝对是一个“天大”的问题。从最广泛的角度来考虑,宝宝的健康成长涉及到优生优育、喂养、生活习惯、医疗、心理乃至教育等很多方面。医疗仅仅是其中的一个部分。而医疗又可以划分为事前预防(治未病)、事中干预(治疗)、事后补偿(医疗费用补偿)。一般的,保险仅仅起到事后补偿的作用。
  事实上,家长都希望给孩子以最好的健康保障:各种生活问题可以咨询专家,一旦生病要找最好的大夫;用药时最好用副作用最小的药,当然,昂贵的进口药物是首选;发生意外的时候能得到最快最周到的救治……各种各样的育儿讲座父母们都会趋之若鹜(我记得几个月前参加了一次关于孩子的讲座,那天下着大雪,金宝街那家酒店的大会议厅居然座无虚席!)但是,所有的理想需要物质财富来支撑,医疗和其他各种费用不断上涨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单就孩子的医疗保障来说,可以分别就两大类家庭提出解决方案。
  一般收入家庭
  为孩子可能面临的重大风险(重大疾病)建立保障,其他通过社保制度或自身承担即可。
  由于家庭财务资源有限,一个重大疾病的发生就会让家庭陷入困顿。因此,通过购买少儿(儿童)重大疾病保险可以有效地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少儿重大疾病保险总数不足所有疾病险种的8.5%,仅26款,分属20家保险公司,而且在保障病种上也略有差异。它和成人重大疾病保险保障种类的区别在于:剔除了成人特有的疾病种类,增加了少儿特有和多发的疾病种类。因此,对于儿童重疾防范更为明确。建议你选择定期,最长20年的少儿重大疾病保险,每10万元赔付额的价格在200元左右就足够了。你可以选择50万元或更高,这样为孩子购买保险的年度总费用不过1000元左右而已。
  此外,选择社保体系中的生育保险和地方特殊政策(比如北京地区的“一老一小”政策)来解决社保报销范围内的医疗费用保障问题。
  富裕家庭保障
  购买高端医疗保险或者医疗服务产品。
  不同的地区对于富裕家庭的标准不同。假如用年收入来划分(只是象征意义),在北京,个人认为至少应该在50万元以上。
  真正让父母担忧的,不是极小概率的重疾风险,而是经常发生的就医麻烦:
  尤其在孩子小的时候,不会清楚地向父母表达在哪里如何不舒服,需要经常咨询大夫如何判断,以免耽误治疗,不得已要经常往医院跑;
  专给儿童看病的医院就一个字“挤”,无论春夏秋冬,永远的车水马龙,看病麻烦不说,谁不担心“交叉感染”;
  看一次病,几乎全家出动,作为父母,请假必是家常便饭;
  享受不同的医疗服务,就要支付更高额的费用。比如在北京,有许多这样的“特殊”医疗机构,比如公立医院的特需、国际医疗部和一些外资医疗机构。他们提供了更加周到、人性化和环境优雅的就医服务。但是,这样的场所,仅仅挂号费就要比普通门诊费贵上几百倍,比专家门诊贵上几十倍!200元、300元是起步价,而且公司福利和国家社保都不予以报销。
  高端医疗保险正是针对这样的就医群体和医疗需求而设计的。除了能够提供医疗费用高额覆盖(一般是年度保障百万起)的保障功能之外,这些保险还能够提供细致、周到的医疗辅助服务,比如帮助我们预约专家,陪同全部诊疗过程,全天候电话咨询和应急响应等等。真正把父母从繁重的孩子医疗事务中解放出来,节约了大量宝贵的时间。
  正如你关心的,这样的高端医疗保险价格动辄万元以上。提供这种保险产品的公司不多,在北京大约有不到十种。
  随着医疗服务市场的发展,这种高端医疗服务也可以独立于保险之外单独购买。而且医疗服务也越来越细化,甚至可以提供夜间急诊送药的服务。
  建议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相应的服务项目,一般而言,价格从1000多元到上万元不等。
  
  孩子的寿险保障
  
  请你仔细体会前面一节医疗保险的作用,是不是给孩子购买医疗保险,本质上就是帮助父母分散财务风险和节省时间?如果是的,那么请你想一想,给孩子购买寿险的理由何在?
  简单地说,寿险是以被保险人死亡(因疾病或因意外)为给付条件的一种保险。它通常由家庭中承担主要经济责任的父母来购买,从而体现爱的责任(一旦自己发生不测,可以留下一笔足额的财富用来保证孩子的未来生活和教育)。
  难道我们为孩子购买寿险是希望孩子发生不测的时候给我们提供经济补偿,体现“爱的责任”吗?世界保险发展史上确实存在父母(或监护人)为孩子购买寿险,然后蓄意谋杀赢得保险赔偿的案例,因此,对于未成年人的寿险理赔额度,我国是有严格限制的,一般不超过5万或10万(分不同地区)。
  还有一种购买理由是为孩子购买寿险以锁定未来的不确定性,甚至可以作为未来养老的补充,而且越早买保险就越便宜。如果你听到这样的推销话术,请注意,你对孩子真挚的爱,正在成为他人不当牟利的工具!
  对于这样的推销,你只需要问问“买寿险到底锁定了未来哪些不确定性”?如果回答是生命的不确定性,本文前四个自然段就做过这方面的思考,不再赘述;如果是储蓄资金的不确定性,那么我们放在稍后再详细讨论,分析这种误区的症结所在;如果还有其他的不确定性,那么,恭喜你,遇上了一位超级大忽悠。
  作为未来养老的补充。很巧,这两天刚刚看到某家专业报纸上的一篇署名文章《“准妈妈”学会巧买保险,三大方案哪个适合你?》,文中推荐客户购买 “一款分红型长期重疾保障,宝宝一生享有10万元的重疾保障的同时兼顾返还,满88岁时给付约13万元的祝寿金,让宝宝永远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恩。”

  还记得前面提到的货币贬值问题吗?你能想象在遥远的未来,宝宝88岁时的某一天,他(她)用这13万元祝寿金饱餐了两顿之后,深情地说道:“这两顿饭是我爸妈早在我出生时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这是多么深厚的养育之恩呀!”
  越早买保险就越便宜。保费本质上是风险的对价,保费显得便宜并不是因为买的早,而是因为这个年龄的风险发生的几率低罢了。瞧,辨别“忽悠”的时候,你还真得了解一些专业知识呢。
  
  孩子的储蓄保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子女教育是同医疗保障一样最让父母关注的话题,然而,在保险领域,父母的这份爱和关注却被无情地利用了。
  少儿教育年金一般有两大特点:
   第一,按照孩子不同的教育阶段,给付一定数额的“教育金”、“创业金”甚至“婚嫁金”。
  但是在美丽温馨的辞藻背后,我们用简单的财务知识,就能够计算出这些预期的回报相对于我们的投入(累计保费)是多么的低效,甚至有些都不如定期银行存款。在此,请理解我不用举例说明。其实,多数保险从业人员自己都不认可少儿教育年金。
   第二,为什么这种产品还有市场?
  这多半是因为:如果投保人(父母)一旦发生不测,可以免交剩余保费,保险仍然生效。其实,这不过是一个产品组合的小把戏,在少儿教育年金里捆绑了一个以保费为保额的,以父母为被保险人的,逐年递减的定期寿险。了解定期寿险的人都知道,这么一份保险保费相当低廉。
  这样一个小把戏在推销者的口中变出了花样,让我们再来看看前面专业报纸中那篇文章的摘录:“杨女士家庭年薪百万,丈夫应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因此在考虑孩子教育金产品的时候,要充分利用保险理财的优势,即:投保人豁免责任,一旦当作为主要投资人的父亲有任何重大风险发生的时候,孩子的教育金投资可以享受豁免,但仍按照签约利益,享受之前的合同效益,按时领取教育金。并且医疗保障也可以免费享受到孩子22岁成年。让父母的爱在任何时候都能得以延续。”
  一份低效储蓄计划加一份廉价的定期寿险,却被包装成这样有责任感,让人感动的教育金投资计划。你感受到那份真挚的爱被人利用的滋味了吗?信息不对称会让我们遭受多少“温柔一刀”?
  很多父母和祖辈的人,都想给孩子做一些储蓄计划,希望自己辛苦积攒的这些钱有朝一日能给宝宝派上用场。曾几何时,许多人渐渐离开了银行,选择了一种更加“美妙”、“收益”更好的方式――定期返还型保险。
  然而,这份爱,最真挚,也恰恰最容易被人利用。
  这种保险产品几乎背离了保障的本意,玩弄文字游戏,欺负普通大众缺乏基本的财务常识,不懂得计算复利。
  我们来看一个曾经畅销一时的保险产品实例:
  “某男,0岁,年缴保费6620元,交费期30年,终身寿险10万元保障。每生存三年返还保额的8%,即8000元。”
  这个保险受益人得到两个确定的利益:每三年8000元的返还,贯穿一生;万一身故或长寿到100岁时,保险理赔金10万元。
  听上去不错吧?我们来分两种情况分析真实的情况:
   最好的情况,宝宝长寿一直到百岁。
  他领到了所有的8000元、10万理赔金。我们只需假设另外一个家庭,每年也支出同样6620元,每三年也同样从这些钱里取出8000元,不同的只是这些钱没有交给保险公司,而是做了一个储蓄账户。我们只需来看看最终的结果,谁剩的钱多?
  不购买保险的家庭,在支付了所有的8000元和最终10万元之后,还余下这些钱:
  
  相信您也清楚,超长期投资,取得5%的水平不是难事,更何况仅仅2%就已经比放在保险里面强很多了。
  有人说,保险是确定会有的,投资还有风险呢!我想我就不在这里继续讨论了,您只需要去了解一下什么是无风险收益率就可以了。当购买这种保险的消费者了解了真相,还有谁会放弃无风险的巨额未来收益不要,而依赖少的可怜的保险储蓄呢?
   最差的情况,宝宝不幸早年夭折。
  我们仅以2.5%的年收益率来预期,如果宝宝在20岁前夭折,这份保险就具有保险赔偿的意义(即所交保费的复利终值小于10万理赔金);如果在20岁之后身故,这份保险是注定亏本的,而且孩子越长寿亏得越多。这是一个不公平的交易,因为购买的人不知道,如果需要这20年的寿险保障,不过每年花一百多元而已。
  
  结束语
  
  给孩子的保障,其实很简单。
  父母充足的保障,才是孩子真正的保障;
  唯一必要的是孩子在遭遇疾病和意外时发生的医疗风险;
  一般家庭通过便宜的少儿重大疾病保险,结合社保体系,年均花费1000元左右即可;
  富裕家庭可以通过高端医疗保险或购买医疗服务产品实现孩子医疗费用和医疗服务的完美解决方案;
  千万不要购买终身重疾、终身寿险、教育年金保险,以及各种返还型保险。
  很多父母经常为孩子选择分红型终身重疾保险或者两全重疾保险(也就是常说的“可返还”的重疾保险)。出发点当然是基于对孩子的爱:“既然给孩子保障,干嘛不长久些,最好保一辈子!”但这样的保险要昂贵许多,而且还完全达不到您的善良愿望。
  孩子的教育、储蓄、养老等都不是完全依靠保险产品发挥作用的场所,而应该通过进行合理、全面的理财规划,制定详细的投资计划来实现。
  
  常见误区
  在这里要重点和你提醒一个消费误区:很多父母经常为孩子选择终身重疾保险或者长期重疾保险。出发点还是基于对孩子的爱:“既然给孩子保障,干嘛不长久些,最好保一辈子!”这样的保险要昂贵许多,而且还完全达不到你的善良愿望。之所以这样绝对否定,是基于下面两个重要原因。
  货币贬值问题。众所周知,通货膨胀问题是长期存在的,这就导致货币的购买力随着岁月增长而不断下降,也就是货币贬值现象,俗称“钱毛了”。孩子1岁时拥有的一份100万的重疾保障,到50岁时有可能就相当于现在5万(甚至更少)的购买力了(假定通胀率为年均6%)。这是一个你可以假定不同通胀率从而推算出不同结果的过程,但可以肯定的是,终身重疾等保险分红带来的增值远远赶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换言之,你为孩子购买的终身重疾实际上是一张不断缩水的保障承诺(而非保险销售中美妙话术描绘的那样)。
  另一个原因,医学技术的发展。医学科技在突飞猛进,一方面,从前不能攻克的致命疾病有了有效的治疗手段,以前一种治疗技术的费用随着普及和发展迅速下降;另一方面,新的疾病种类也在不断产生,新的治疗技术也在不断推出。比如结核病,在六十年前,这还是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绝症,而今,还会有哪家保险公司会把它列为重疾范围呢?现在的一份保障清单,你能确定几十年后还有多大用?
  所以,重疾或医疗保险一定要购买定期保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441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