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内生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彭贤则 徐 彬
【摘要】自然资源和环境遭到日益严重破坏,是当今社会转型时期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将循环经济理论与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相结合,对企业环境成本的现状进行分析,试图找到有效措施,提出环境成本控制内生化思路,以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最优化。
【关键词】循环经济;环境成本;成本控制;内生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和生态危机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威胁到社会的全面进步。由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破坏,人类为此而付出的环境成本(代价)正成倍增长。一些企业片面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生态环境保护,导致企业发展缺乏可持续性。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在循环经济理念下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之路,必须将环境成本内生化,以提高企业资源利用效率,寻求企业可持续发展之策。
一、环境成本控制内生化的内涵与基本要求
(一)环境成本控制内生化的涵义
1 循环经济的涵义
循环经济是依照环境容量按照生态规律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经济向生态高效转化,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世界性的系统工程,是一种物质闭环流动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
2 环境成本的涵义
环境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中所消耗的环境资源价值以及环境保护和再生支出等。企业环境成本不仅停留在企业内部阶段,还扩展到企业的整个供应链环节。包括上游环节、下游环节,也应包括企业对社会环保范围的支出。如:自然资源耗减成本、环境管理成本、环保运行成本、环保采购和销售成本。
(二)环境成本控制内生化的基本要求
在循环经济理念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内生化是大势所趋,它要求企业将环境成本控制贯穿于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销售以及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对企业的具体要求是简洁设计、清洁生产、便捷销售、合理处置废弃物等。
1 简洁设计
要求在保证产品经济性、功能性和审美等因素的前提下,采用材料最小化设计,尽量减少无谓的材料消耗和能源浪费。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回归简洁风格。摒弃无用功能和纯装饰样式,尽量缩小产品体积,少占空间,减少产品的重量及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2 清洁生产
要求企业通过改进设计、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生产过程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就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尽最大可能减少它们的排放量和毒性。
3 便捷销售
要求企业利用先进管理经验、高超技术、超常销售方式和手段来缩短销售流程,减少产品销售在销售过程中的成本。
4 合理处置废弃物
要求企业根据不同废弃物的特性进行分类,或回收利用,或采用净化、填埋、热解、焚烧等技术对废弃物进行适时处理,最终达到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目标。
二、环境成本控制内生化存在的突出问题
传统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只是约束和调节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耗费,以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没有综合考虑社会成本的考核,环境成本控制甚至不在企业成本控制之列,更有甚者,一些企业不惜牺牲环境求得企业的快速发展,这就与循环经济模式要求严重背离,具体地讲,在环境成本内生化控制下,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环境成本控制内生化目标不明确
根据环境成本与成本负担者之间的关系,可将环境成本分为外部环境成本和内部环境成本。外部环境成本即社会成本,是指与某一主题的环境影响有关,但却由这一主体以外的主体承担的成本。内部环境成本即如私人成本,是指发生主体里进行会计反映的成本。
1 企业忽视外部环境成本管理
长期以来,许多企业只注重压降企业内部实际成本,至多也只是将内部环境成本列在控制之列,而忽视企业外部环境成本管理,甚至认为企业外部环境是可以免费利用的公共资源,或者说是无人看管的“飞地”,根本没有控制的必要。即使在企业内部环境成本的控制上,也存在控制目标不明确的问题。由于企业环境保护意识差,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很少能够做到预设环境成本指标、全过程控制环境成本,通常是当企业已经产生严重的环境问题而受到处罚时,才被迫实施环境内部成本控制,或者支付高额的罚款。这就表明。企业环境成本控制远未成为企业内生的经济变量和企业管理的重要经济指标,因为在许多企业看来,环境成本控制是对利润的侵蚀,实际上,控制环境成本会给企业的发展提供机会,环境成本控制的内生化具有生利的功能。
2 政府监管目标量化的缺失
导致企业环境成本内生化困境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的相关监管部门并没有出台可以量化的指标,企业一旦破坏了环境,相关部门给予的处罚也是相对较轻的,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政府的这些不规范行为实际上是在纵容企业,也就是说,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外部压力,在此情况下,“理性的”企业自然就会被动地控制环境成本,而不会将环境成本控制当成企业的硬性目标。
(二)企业环境成本内生化约束意识不强
1 企业习惯治理模式
长期以来,许多企业习惯于“先污染后治理”模式,为环境污染付出代价(如治污费、罚款等),站在企业经营的角度看,这似乎并不违背经济规律,然而,这样的模式导致的后果必然是环境成本失控,环境污染始终得不到控制。实际上,付费并不是使用环境的条件,更不是破坏环境的理由。最大限度地控制环境成本是企业生产的前提。
2 制度约束机制不健全
现有的制度下难以形成很强的约束,因为。环境使用权市场化必然强化“付费者破坏环境有理”的逻辑,环境成本约束就只能降低为经济约束,于是,一些企业也就只能从增加企业利润的动机下设计环境成本控制问题,对一些利润空间较大的企业而言,要么不控制环境成本,要么仅仅局限在事后处理企业自身“三废”上付出代价;而那些利润空间有限的企业,更是难以将环境成本控制提上议事日程。并贯穿于产品生产全过程。环境是公共资源,政府的相关部门只拥有监管环境的权力,而没有“买卖”环境资源的权力,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没有破坏环境的权力,也并非付费就能够使用环境。
(三)企业环境成本内生化控制范围狭窄
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只是停留在企业自身所产生的污染物处理上,而没有将成本控制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具体表现为:
1 忽视环境预防成本
大多数企业只注重对污染物的处理,而忽视了环保设备的配置、职工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环境污染程度的监测计量、环境管理体系的构筑和认证等,将这些成本间接推向了社会。
2 忽视生产过程中隐性环境成本
一些企业在生产中采用对环境污染严重、难以回收利用的材料,或对产品进行过度包装,增加了隐性成本。而这些成
本最终却都转移到了消费者和社会。
3 忽视周边环境优化成本
一些企业不注重企业周边场地的绿化,对企业所在地区环境活动的支持也不够主动积极。
三、企业环境成本内生化的策略
(一)明确环境成本内生化目标,扩展内生化范围
在循环经济理念下的企业环境成本内生化控制目标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实现环境负荷最小化。实现能源和自然资源最佳利用。
实现企业环境成本内生化目标,必然从空间上和时间上拓宽环境成本范围。
1 从空间上实现环境成本控制
要求企业除了控制内部产品制造成本外,还应将企业外部可能发生的环境成本纳入统一控制的范围:如,同行业企业组建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目的就是降低环境成本支出,实现产业规模效益。
2 从时间上实现环境成本控制
要求使用超前控制模式进行环境成本控制,必须从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回收等多个环节,实现企业环境成本产生之前对产品的设计规划。事中采购材料、制造、销售监控,事后废弃控制等全过程的跟踪管理。要依托产品生命周期环境评价,不断拓深改进产品生态设计,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损害成本。
(二)硬化环境成本约束,落实环境成本控制目标
1 形成节约环境成本的良好氛围
环境资源是公共资源,最大限度地节约使用环境资源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条件,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都必须建立环境成本约束的观念,并将环境成本控制的指标量化。企业要运用价值链分析方法,制定环境成本控制规划,限制每一个生产经营活动的环境成本使用量,同时建立环境成本控制绩效奖励制度,在企业内,形成节约环境成本的良好氛围和制度体系。
2 强化内外约束机制
硬化环境成本约束必须成为企业自觉的行动,在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动因不足的情况下,必须同时启动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民间团体的外部约束。如,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环境测评,避免高污染项目的盲目上马;加强对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因子的跟踪监测,对企业排泄的废弃物进行适时监测,监测的目的是防止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要彻底改变以罚没收入评价环境监测部门工作绩效的错误做法,树立科学的政绩观。
在内外约束健全的情况下。企业才会采取多方式控制环境治理成本,如,简化设计,去掉不必要的功能按钮以节约资源;清洁生产,将废气、废水、废渣的处理内化在生产的工艺流程之中,大幅度降低治理成本;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实施“三废”的循环利用,化废为宝,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的同时有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此乃“双赢”之策。
(三)明确环保政策的基础,为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内生化创造条件
外部环境成本的内生化势必加大企业成本,企业控制这类环境成本更弱,为此,政府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政府采取一切措施的基础并不是因为政府是环境资源的使用者。政府只是环境资源的监督者、看护者,因此,政府不能按照市场价格“出售”环境资源,更不能引入“拍卖”环境资源的做法。因为这样势必导致“破坏环境合法化”的严重后果,于是企业环境成本内生化的制度基础就不存在了。在此基础上,政府的环境政策主要有如下内容:
1 征收环保税
目前,我国缺少以保护环境为目的专业税法,这既不利于税收体系与国际接轨,也不利于环境保护。特别是外资企业纷纷加入我国的市场,既有可能加剧外资企业将污染转嫁给我国,也有可能使我国部分企业为了谋取局部利益和短期效益不惜以损害环境为代价。通过开征环保税,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稳定地筹集环保资金,也有利于促使企业技术改进。促进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有利于环境“绿色化”。环保税应该“从量征收”(不从价征收),让企业对每一个产品上缴环保税,强制要求企业对每个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环境成本控制。
2 实施环境保护激励制度
为了促进企业主动将外部环境成本控制内生化,政府可以为企业购买环保设备提供融资帮助,鼓励企业主动购买环保设备;对于那些环保措施到位,使用环境资源绩效较好的企业一定的奖励,奖励可以是经济奖励,也可以是一些更加宽松的政策许可(如,允许这类企业扩大融资规模、允许进入相关行业,等等),还可以是精神上的(如,评选环境保护优秀企业等),这些奖励既是对企业过去工作的肯定,又能够极大地改善企业未来发展的条件,激励企业进一步控制环境成本,将环境成本控制内化为企业经营行为准则,这才达到了政府环境保护奖励政策的真正目的。
总之,企业必须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立足将环境成本控制内生化贯穿企业产品的全过程,将事前控制、事中监控和事后跟踪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最优化,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702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