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竞争战略的民营企业业绩评价的实证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郝秀华 孙小平

  【摘要】 企业业绩评价作为现代经济学和现代管理学理论和实务上亟待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存在诸多需要深入研究的空间,特别是关于民营企业竞争战略与其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对110家民营企业的问卷设计和调查,将民营企业竞争战略划分为4种类型,并采用利克特5级量度法进行样本和数据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质量战略和时间战略的民营企业与其业绩评价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而采用竞争战略的企业则不是。
  【关键词】 民营企业;竞争战略;匹配;业绩评价
  
  相对于国外的研究,国内有关企业战略与其业绩评价的实证研究较少,特别是民营企业。由于其本身大都属于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其经营的不确定性较高,因而选择与其业绩评价相匹配的竞争战略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经营假设要求企业对外在环境、基本任务以及核心竞争力的假设必须与现实相符。选择不同战略的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动用的资源和发展路径都有很大不同。综合国内外文献对企业战略概念的认识,笔者认为战略是对企业使命和长期发展目标的具体描述和量化;其实质是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路径选择实现企业的长期目标。企业战略类型分为4种:前瞻型战略、防卫型战略、精打细算型战略和被动反应型战略。人们早就认识到,业绩评价可以用来影响人们的行为,从而影响战略的实施。笔者认为企业业绩就是指一定时期内对企业经营管理效益与效率以及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成效的概括与汇总。
  经营战略中的业绩评价通常被视为战略控制周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量国外的实证研究结论已证明了这一事实。
  根据国内外已有的研究,企业竞争战略和业绩评价之间存在4种假设:
  H1:实施质量竞争的民营企业强调竞争战略与它们的业绩评价正相关。
  H2:实施价格竞争的民营企业强调竞争战略与它们的业绩评价正相关。
  H3:实施时间竞争的民营企业强调竞争战略与它们的业绩评价正相关。
  H4:实施弹性竞争的民营企业强调竞争战略与它们的业绩评价正相关。
  
  二、研究设计
  
  (一)变量设计
  民营企业竞争战略通常分为4类,一是质量战略,二是价格战略,三是时间战略,四是弹性战略。然后,确定与每种战略相适应的正确的业绩评价维度及不正确的业绩评价维度,所有战略涉及到的评价维度一共有8种,分别为:保证期故障、流程质量、外部部件质量、交货所需时间、准时交货、成本预算完成情况、单位生产成本、生产及机器变化。本文的研究主要针对民营企业中的制造企业。
  根据本文提出的假设,文中共有5个变量,分别是:竞争战略重要程度、质量战略、价格战略、时间战略和弹性战略。上述变量均采用利克特5级量度法。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收集
  为了能够保证问卷中所提问题尽量简明易懂,容易理解,在问卷设计完成后,笔者又通过小规模的访谈和预调研来修改问卷。问卷在设计完成后对其进行预试,以校验其设计的准确性与预期的一致性,先将45份问卷进行发放和填写,有效回收率为68.89%,经检验分析,局部范围内的问卷可信度α=0.901,能够明确地反映本研究的意图,在信度方面有较高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所以该问卷可以作为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在民营企业进行发放。
  本文的问卷调查是在×省工商联合会的协助下完成的。本文的调查对象是民营企业的财务主管及其相关人员,发放调查问卷600份,收回问卷180份,其中有效问卷110份,有效问卷率为18.33%。
  
  由信度系数表1可以看出,信度系数大于0.9,信度系数很高,说明调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样本通过了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检验。
  
  三、统计分析
  
  在5个变量中,竞争战略重要程度主要包括:存货水平、产品质量、全面成本控制、客户服务、运作效率、流程改善、新产品比重、原材料采购能力、员工生产力、低价格销售能力、需求预测能力、产品多样性与独特性、运作弹性、营销创新能力。质量战略、价格战略、时间战略和弹性战略主要包括:保证期的故障、流程质量、外部部件质量、交货所需时间、准时交货、成本预算完成情况、单位生产成本、生产及机器变化。上述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
  
  假设将被采访者分为四类:
  1. 主要靠质量竞争的企业(那些确定生产质量或者产品可靠性为最重要的赢得订单的标准)――41家企业。
  2. 主要靠价格竞争的企业(例如那些确认价格作为最重要的赢得订单的标准)――36家企业。
  3. 主要靠时间竞争的企业(例如确定交货时间或者按时交货作为最重要的赢得订单的标准)――18家企业。
  4. 主要靠弹性竞争的企业(例如那些确定广泛的产品系列或者生产满足顾客的特殊要求的产品作为最重要的赢得订单的标准)――15家公司。
  χ2检验用来评估检测到的差异的意义,强调每个检验的逻辑性。在例子中概述:
  1. 表3显示的8项指标只有3项是与基于质量的战略相一致的。因此,确认为与基于质量的战略相一致的最重要的指标的随机概率只有3/8。同样,对于价格战略来说,与战略相一致的最重要的指标的随机概率只有2/8。
  2. 如表4所示,在41家归类为主要以质量竞争的企业中,预期它们当中的15.375个确认为与竞争立场相一致的最重要的指标。
  3. 事实上,41家企业被观察、确认为与竞争立场相一致的最重要的指标,得出χ2值为11.35,(一个自由度),在99.99%水平结果显著。
  
  表4的数据表明,一般情况下,假设对于那些选择质量或者时间竞争的公司是正确的,对于那些以价格竞争的公司则是错误的。H1成立,H3成立,H2和H4不成立。
  1. 实施质量竞争的民营企业强调竞争战略与它们的业绩评价正相关。
  2. 实施价格竞争的民营企业强调竞争战略与它们的业绩评价不成正相关。
  3. 实施时间竞争的民营企业强调竞争战略与它们的业绩评价正相关。
  4. 实施弹性竞争的民营企业强调竞争战略与它们的业绩评价不成正相关。
  
  四、结论
  
  企业按照竞争战略侧重的不同分为4类,用于确定每一位被采访者认为最重要的业绩评价是否与企业的竞争立场相一致。例如,如果企业被归类为确定靠质量竞争以及以保修期内现场故障、过程质量或者流程质量为最重要的业绩评价,那么企业就被称为与企业的竞争立场相一致。从另一方面说,如果最重要的业绩评价被确认为交货时间、按时交货给顾客、成本比预算、单位产品成本或者产品/机器更新率,那么则说与企业的竞争立场不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除上述变量外,还有一些无限定类别的其他指标。例如19项其他指标被确认为也是最重要的。
  1. 6个与基于价格的战略相一致的(例如每位雇员的营业额、每月产量、人均产量)。
  2. 7个与基于质量的战略相一致的(例如产成品质量、失败模式/作用分析、平均出货质量)。
  3. 4个与基于时间战略相一致的(例如新产品介绍、顾客欠款)。
  4. 2个与以上任何战略都一致的。
  因此,假设调查问卷中包含的这些指标都是相当全面的以及假设显示的这些误差不是调查问卷造成的,基本上这些假设是合理的。
  接下来要考虑的是,表3显示的分析带来的假设是否是正确的。确定对于声称以价格竞争的企业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业绩评价是必要的。这36家公司的数据显示:
  1. 它们中的12家企业确定一个与它们的竞争立场相一致的业绩评价为最重要的。
  2. 它们中的22家确定与基于质量的竞争立场相一致的业绩为最重要的。

  3. 它们中的11家确定与基于时间的竞争立场相一致的业绩为最重要的。
  这些结果(26.82)的χ2值表明了99.99%可信度,数据的分布明显不同于随机分布。从比价预期值和观测值可以看出:侧重于质量指标的低于预期;侧重于弹性指标的大大低于预期;侧重于成本指标的高于预期;侧重于交付指标的大大高于预期。因此,似乎基于价格竞争的企业有一种不明原因的倾向侧重于时间指标。
  另外要考虑的是,企业高于预期地侧重于交货业绩指标是否是普遍的趋势,忽略企业的竞争立场,然后重复分析整个数据资料,结果表明:
  1. 41家企业宣称基于质量的指标对他们是最重要的。
  2. 12家企业宣称基于成本的指标对他们来说是最重要的。
  3. 11家企业宣称基于时间的指标对他们来说是最重要的。
  4. 没有企业认为基于弹性的指标对他们来说是最重要的。
  这些结果的χ2值为56.95,再一次表明在99.99%的水平,这个分布明显不同于随机分布。大多数的差异是由于对弹性指标的重视低于预期和对时间指标的重视高于预期。考虑到在所有样本中几乎没有企业声称基于弹性竞争,对弹性指标重视的缺乏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考虑到110个被采访者中只有18家企业声称基于时间竞争,对时间指标的高度重视则是意料之外的。
  再次,当数据在更详细的一个层面上被检验时,可以看出18家企业声称基于时间的指标对他们来说更重要,11家企业确定按时交货给顾客是最重要的指标。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基于质量竞争的企业是不是比预期更侧重于交货业绩的评价指标?
  数据分析显示:41家企业归类为主要依靠质量竞争。
  1. 它们中的22家确定与竞争立场相一致的业绩评价为最重要的。
  2. 它们中的12家确定与基于价格竞争立场相一致的是最重要的。
  3. 他们中的11家确定与基于时间的竞争立场相一致的是最重要的。
  这些结果的χ2值为26.26,再一次表明在99.99%的水平下显著。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显著性是由于通常的对弹性指标的不重视导致的,这占了59%的卡方值,高于侧重于质量指标的预期,此预期占31%的卡方值。表明这些企业的质量竞争没有落入价格竞争的陷阱,并且比预期更注重交货业绩指标。尽管选择质量或时间竞争的民营企业强调与战略配比的业绩评价,但是有些选择价格竞争的民营企业却不这么做。●
  
  【主要参考文献】
  [1] 财政部统计评价司. 企业效绩评价[M].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 孟建民.中国企业效绩评价研究 [J]. 财政研究,2002,(07).
  [3] 王化成,刘俊勇. 企业业绩评价模式研究――兼论中国企业业绩评价模式选择[J]. 管理世界,2004,(04).
  [4]Bevan, S. & Thompson, M.,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t the Crossroads”, Personnel Management, November 1991.
  [5] Dixon, J.R., Nanni, A.J. & Vollmann, T.E., The New Performance Challenge-Measuring Operations for World-class Competition, Irwin, Homewood, 1990.
  [6] Kaplan, R.S. & Norton, D.P., “The Balanced Scorecard-Measures
  that Drive Performanc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anuary
  -February 1992.
  [7] Mintzberg, H., “Patterns in Strategy Formulation”, Management Science, Vol. 24 No. 9,197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718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