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热身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立林
新媒体使更多人看到了希望所在,投资与创业的前景和机会孕育其中自然,新媒体己成为人们下注的一个投资对象。
从年初到现在,MSN推出的Space服务在短短的几个月里已经有了几百万用户,即时通信的用户又开始在这样一个空间里说起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又或坐而论道、妙笔生花。这些平时异常忙碌的人们乐此不疲。另一方面,代表更新的“小星星”会让其他人产生阅读的冲动,而在不同的朋友圈子里肆无忌惮的漫游遍历他人的Blog,更是办公室里休息偷懒的最佳选择。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新生的Blog是这句话在新媒体时代一个别样的注脚。新媒体在公众的追捧和疑惑中潜行,有无数的解读和判断,许多以新媒体模样出现的新玩意,让大众视线迷离,什么是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区别在哪里?新媒体意味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机遇吗?所有人都感受到变化,只是“恨隔重帘看未真”,真相和本质湮灭在似乎是无穷尽的新事物变革的涨落中。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博弈
广义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在于其以数字方式进行制作、发布、传播。但独具商业价值并且为投资界所看好的是通过互联网/无线方式来承载媒体功能的一切新形态,包括了IPTV、无线音乐、流媒体、手机报纸、网络广播等等。在互联网以及移动平台下,几乎一切传统媒体所能覆盖的形态都已经以全新的方式出现了。
但单纯的将传统媒体数字化并不能真的将人们带人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最重要的属性在于其分众效应、互动性以及源于草根阶层的原创性。这些特质脱胎于日益普及的互联网服务,突破了即有媒体传播形式的藩篱,将网络世界的互动与无中心化的民主特性充分彰显。而这些正是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最大的威胁。
但仅仅是原创的参与还不足够。新兴的媒体平台传播成本极低,传播效率几乎是以n次方的速度在扩散发布。精明的厂商不可能忽视这样一个一次投放,几乎可以无限次传播并且到达目标客户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新兴媒体平台可以提供前所未有的互动性能,用户在交互、共享的增值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了粘性与传播效力,这一点是传统媒体所完全无法实现的,没有人会去录制所有喜爱的电视、广播节目,
也不会有用户群体将报纸杂志收集到车载斗量,稍纵即逝的电视广告只有依靠让人倒胃口的反复播放来试图影响受众,而这一切,互联网可以轻松的解决,借助搜索引擎和数据库,你几乎是永远可以找到你所想要的,只要有足够的技巧、片断零散的记忆基本上就可以找到足够甚至是多得让人无法承受的信息。广告投放的效应是乘数效应放大并且可以无限制反复的,这些怎能不让厂商们喜不自胜,趋之若鹜。
在前两个特性的基础上,可以看到新兴的媒体具有这样天生的本领,可以引领用户直接到达自己最想要接触的人群,在世界各个角落隐藏的同好者,终于可以如同赶集般去往同样的地点,所不同的是,这个集市几乎可以永不消逝。细分市场所带来的是具有明确目的、消费意愿或者消费能力的人群,不同于传统的分众媒体、比如杂志、音乐台、交通台等,在能够原创并且交互的新平台上,人们的聚集效应会如同黑洞般吸人汇聚特定人群各个层次阶段的需求和欲望,投放广告或者市场推广在这样的空间会变得极为精准,带来大量的有效客户。
但是新媒体的发展并非一日之功,从开始的自发构建、直接面对用户,到如今整个价值链日益丰满完善,商业模式的创生变得如同做排列组合一般,信手拈来便有足够的惊喜。看看上面的价值链结构,在无线与互联网的双重运营平台上,各种传统媒体的内容以及用户创生内容UGC都可以经过价值链的传递、筛选到达最终用户。对于传统媒体或者新兴企业都能够找到适合的切入点,重要的不是概念有多么炫目,或者精巧的组合,而是通过延伸价值链能够最终落实到用户的基本需求上。
当然,新媒体的横空出世有太多的渲染与炒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实不可能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完全对立来看。如今为投资机构看好的新媒体形态中,几乎都离不开传统媒体的影子:IPTV、数字音乐、在线广播等等。许多的传统媒体们已经在尝试,甚至是占据了新媒体产业链的主导环节――内容。传统媒体强大的内容资源与制作整合优势,一旦在危机到来时觉醒,所进发出的能量将会迅速吸纳刚刚浮出水面的草根们,我们可以看到诸多知名的网络歌手最终为唱片公司所占有,继续用传统的方式来推广,即便是绝对平民化的超女们其实也只是背后经纪公司的一枚棋子,在营造了新媒体的商业奇迹后,持续的盈利和影响力仍然将来自于传统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提到的问题都发生在市场集中度高、垄断厂商壁垒明显的行业。而在互联网领域,类似于博客、IM、SNS等等这样的完全虚拟化的数字生活体验方式,没有传统的媒体可以真正染指并主导。在这些领域,价值链相对较短,完全直接面向用户,而在中国这个习惯了免费互联网服务的市场,用户不等于客户,只能通过流量来转化为间接的付费。如果不能最终落实到用户“必须”而仅仅只是“愿意”为之付费的需求,或者传递的路径本身过于复杂,那么这样的商业模式必定会在一时的喧嚣之后悄然退场。
娱乐是杀手锏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比较容易产生投资机会的领域,在所对应的传统媒体集中度高,巨头垄断的市场当中,投资门槛也相对较高,电视、音乐等都仍将在传统巨头的掌控之下,可以切人的机会对于多数投资机构而言更多的是在非运营的其他环节,包括软硬件平台、分众效应明显的内容提供商等。在无线增值服务领域,SP们也开始寻求与CP的融合,能够抢先一步充当内容整合平台的玩家,在争夺用户资源上面具有极强的先发优势。这一特点即便在互联网领域依然存在,后进入者如果试图赶超,那么所投入的资源将会是巨大而且很难得到预期回报的。
剩下的机会将主要在那些草根性最强、新媒体特点更为明显的领域。在中国市场只是提供信息将很难吸引足够的用户,娱乐将会是主要杀手锏。无论是搜索引擎、即时通信、博客、SNS,提供足够的娱乐属性或者服务都成了必须遵从的法则。当博客中国变成bokee这样庞杂的怪物,其不可避免的堕落成了门户,需要依靠流量来预期前景,而丧失了博客本质的分众聚集效应。百度能有今天的辉煌,也几乎全靠音乐搜索下载业务。相比之下,猫扑PCPOP这些新一代社区性质的门户网站高举娱乐旗帜,吸引了大批年轻用户,具体而微的用户需求一旦产生,就会放大成为足够盈利的商业模式,从移动增值服务开始,到游戏、音视频付费下载、广告等等都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社区特有的用户粘性和人际资源会成为这个时代,数字生活平台的体验核心。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对于所有互联网巨头来说,电子邮件和即时通信都已经成了必须,脱离了这一基础,将很难构建一个足够强大的平台来支持商业模式的创生和产生足够的盈利空间。结合前面提到的传播效应、分众、原创以及互动性能,博客以及SNS或者其他新兴媒体产生的机遇是足以令人激动的。
激动过后,让我们再看事情的本质,在整个价值链中,如果博客或者其他新媒体形态不能落实到细分人群的必须需求,或者无法解决用户付费的交易过程,也不能够成为一个可以下注的投资对象。当我们把目光延展到尽可能远的产业环节,以及产业发展未来的可能节点,就会相对清晰的看到在宏观层面,发生的问题其实从来都没有变化过,比较明确的道路有两条,一个是能够较之其他竞争业态最大程度的吸引用户流量,依托强大的媒体属性赚取广告收入,发展渠道代理。另一个则是在社区化的服务提供平台上,可以直接提供给满足用户必要需求的应用或者服务。无论多么离奇的构思,都需要放到这两个模式前解读,在适合自己的商业路径上寻求效应最大化。这一模型也是做投资决策时需要仔细考虑的关键问题。
传统媒体也许没有具备如此的优势,但传统媒体对于用户基本需求的把握与满足已经支撑了巨大的市场,问题在于增长空间狭小,替代成本极低,危机巨大。新媒体是我们看到的希望所在,投资与创业的前景和机会也孕育其中。但回归操作层面,在我们俯瞰整个产业的变迁和价值链的延伸时,就会发现,某种意义上说,这个世界其实从来都没有改变,撇去表面的浮华,直抵人本的需求,一切的机会都源于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92678.htm